網頁

2020-12-06

第一章 *網頁版

第一章 聲音的形狀
        第一節 誰看見了聲音
        第二節 語言與文字
        第三節 光線與聲音的秘密
        第四節 音樂與音符
        第五節 畢達哥拉斯的夢想
        注釋 1-23

第一章  聲音的形狀  


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和父母親回到鄉下老家,記憶中那是一棟非常漂亮的三合院,中間曬穀場,出了院子是果園,至今仍然記得那紅石榴爆裂開來的奇特模樣還有梨子皮粗糙的感覺,果園再過去就是黃橙橙的水稻田了。有一天晚上,我獨自在外面玩耍,抬頭看見滿天星星,閃爍著美麗而神秘的光芒,刹那間聽見他們在跟我說話,說些什麼呢?當時並不明白。

後來上小學讀書,三年級美勞課本最後有世界名畫介紹,雖然老師從來不教這個,但這簡單的幾頁卻是我的最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幅滿天星星捲起漩渦的畫,這是星星對我說的話嗎?

那時候學校總是在放學打掃時間播放這首《靜夜星空》1,陪伴著許多人度過美好的童年。

一陣大雨剛剛下過

從那寂靜的天空

向地上照下星光

照下無限神秘星光

四處無聲黑夜森森

萬物睡在無言中

滿空星座放出青光

說出人們永遠的夢

於是無限神秘星光不斷地渦旋著說出心裡永遠的夢。

小孩子總是充滿想像力,直到人們告訴他“那些都是假的”。

然而事情真是這樣嗎?我們需要被規定該如何看待世界嗎?時光倒轉,這並不真的那麼難,就讓時光倒轉一下回到童年,如果試著呼喚自我內在那擁有你全部自由與愛的純真小孩,就會明白,天上來的話語其實不曾遠離。

順著話語的漩渦,回歸一切的起點。


第一節  誰看見了聲音

這幅《星夜(Starry Night) 是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油畫作品。

1889年某天,在與好友高更的一次爭吵之後,梵谷精神疾病復發割下了自己的左耳並於58日住進阿爾勒聖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治療,住院期間梵谷創作了大量的油畫和素描。這階段的代表作之一《星夜》,是在醫生允許梵谷白天可以外出的情況下所創作的,而畫中的風景正是精神病院所在地聖雷米。


圖1.1星夜,梵谷。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


一般認為畫中的景象、筆觸、色調,以及強烈的對比與扭曲變形,呈現了畫家內心的憂鬱和躁動不安的情感,那是一個孤獨的不容易被接受和瞭解的世界。

但童年時的直覺卻不這麼看,那樣的直覺既不藝術也不科學,它就只是單純的直覺,那僅僅是天上星星的話語。我總是固執地堅持這個想法,而且認為應該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

現代的一些科學研究中發現梵谷後期作品經常有著類似物理學上的紊流2現象,並且據此推測這是由於梵谷長期處於精神疾患中所造成的異于常人的感悟的結果。這個異于常人的感悟究竟是什麼呢?它似乎也可以在一些人生的某些特殊時刻裡發生,譬如:祈禱與靜坐禪修時的入定三摩地、強烈的精神與肉體衝擊、瀕臨死亡、起乩、規律反復的儀式性活動、麻醉藥品的使用,甚至是性愛高潮,人類社會充滿著各式各樣頻繁的有時近乎狂熱的活動,似乎說明了現實世界還不夠真實,我們一直想尋找些什麼更根本的事物。梵谷當時異於常人的感悟或許如同宗教與靈性文明裡經常提到的神秘經驗一樣,多多少少超越了現實時空與有限感官能力的束縛。那個漩渦,就如我小時候一直以為的有人真的看見了聲音,看見了來自天上的話語,畫了下來並且出現在我的美勞課本上。多麼奇妙啊!

然而漩渦並沒有從天空消失,我們就身在其中。


圖1.2 麒麟座V838。圖片來源NSA、ESA哈勃太空望遠鏡 *


200434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歐洲太空總署ESA公佈了一張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太空照片,並且宣稱這幅太空攝影作品與梵谷的名作《星夜》有異常相似之處。那是麒麟座編號V838的恒星周圍的景象,該恒星距離地球2萬光年。或許NASA只是幽了大家一默,但也說不定誤打誤中。如同人們所熟知的,我們銀河系也是一個漩渦,太陽就位在其中的獵戶座漩渦臂上。

人類的各種感官能力原本就是一體的。

當我還在搖籃的時候,我就能看見聲音的顏色。我看的到我母親對我說話時那種溫暖的紅色,也看的到當別人說謊、吵架的那種灰黑像煙一樣的顏色。後來我甚至能看到聲音的圖案,有的像神聖幾何圖形、有的像雲,各式各樣的圖案都有。3

藝術家和小孩子比我們早知道事物背後的真相。

科學試圖精確地描述真相,理解其中的道理。形狀是聲音的身份證,幾何是上面的身份證字號。

聲波會讓介質產生疏密不同的影響,造成不振動的“波節”與激烈振動的“波腹”。我們把沙子撒在金屬板上,用琴弓摩擦板子產生共振時,沙子就會逐漸聚集於波節,形成各種漂亮的圖形(Chladni Pattern)。這首先由克拉德尼Ernst Chladni1787年重複了上個世紀胡克Robert Hooke所做的實驗並加以記錄出版成書。這個發現,也影響了提琴和吉他共鳴箱的設計。


圖1.3 Chladni的實驗以琴弦摩擦金屬板,使板子上的細砂形成各種Chladni圖形


圖1.4 18世紀Chladni實驗所記錄下來的圖形。 *


另一位研究者漢斯.傑尼Hans Jenny,是瑞士醫生,同時也是魯道夫納(Rudolf Steiner)人智學( Anthroposophy)的追隨者,從1960年代直到1972過世為止,他接力Chladni對於聲音波動圖形的研究,並將之命名為音流學(Cymatics)。而這個字的希臘字源意思正是波動的研究,即通過不同頻率的聲波振動水、細沙、油或其他傳播介質,就能得到各種物質的聲波振動的幾何圖案,聲音不只是聲音,它也可以被看見,間接說明了萬事萬物都是波動的顯現。

Hans Jenny來說,這些看似曼陀羅以及大自然中所常見的圖形,都是由更基本的幾何所構成,他特別觀察到梵文宇宙創造之音OM' (AUMA創造、U維持、M毀滅)形成圓圈以及一個中心點,如同OM'音的書寫。無獨有偶,古希臘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則說出了類似的觀點:“幾何是凝固了的聲音”。這實際上只是Hans Jenny的一個猜想,姑且不論這猜想是否正確,它卻反應了西方文明源自畢達哥拉斯“幾何是凝固了的聲音”的重要觀點,更根本地說聲音與幾何是同一個波動在動靜兩個層面的顯現,而幾何是形狀世界的基底,任何形狀的整體或部份最終都可以化為幾何來表示,就像貼瓷磚一樣,手上拿著一塊塊基本幾何形的小瓷磚,然後你可以鋪陳出任何可能的形狀。也就是說,物理世界大至宇宙結構,小至基本粒子都存在著一個共通的語言“幾何”,幾何除了是物理世界的共通語言,有沒有可能它的另一個面向是連結到心靈世界?如果是這樣,幾何便成了心物之間的一個介面。透過這個介面,心物可以協同運作,“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宗教上這常常以靈性符號的方式呈現出來,現實社會上則演變成國家旗幟圖騰。

依上述觀點,梵文OM字正是對OM這個宇宙創造之音經由人聲語言的模擬之後所顯現的形狀的描寫。它是人所理解的,以人為的方式模擬出的那個OM音的形象。


圖1.5 OM,M字上面原有潤符“”表示鼻音,羅馬拼音為書寫方便有時省略該點,亦有改寫成OM' 圖右為梵文,圖左下為梵文OM字與Cymatics圖形的可能對應。


再回到前面所說的撒滿了沙子的金屬板,實際上板子本身就已內含了所有可能圖形,而由不同的聲音頻率自行選擇了要哪一個圖形呈現在沙子上面。或許,可以這樣說:是聲音從宇宙的圖形資料庫中調出某一個檔案,這個被調出來的檔案便表示了那個聲音的圖形。就觀察者而言,我們會說是那個聲音創造了屬於它自己的獨特形狀。

追本溯源,宇宙最初始的創造之音OM',它的波動創造了一切,我們可以聽之為聲音,也可以視之為形象。人類用文字將形狀和聲音加以連結,Hans Jenny音流學對於梵文OM字的探討就顯得別具意義。


圖1.6 到了20世紀,Hans Jenny的實驗以喇叭取代18世紀時Chladni所使用的琴弦作為震盪源,並且借由電子訊號產生器精確地控制震動頻率而獲得更多更複雜精細的圖案。 *


運用音流學的方法,人們可以抓住聲音、留下聲音的影像,藝術家讓我們看見聲音的舞蹈,海洋生物學家借此瞭解鯨豚的語言,而麥田圈的愛好者也因此多了一個想像空間。


圖1.7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圖片來源cymascope.com。 *

   圖1.8 海豚的聲音。圖片來源cymascope.com *  


當你在電腦上使用播放軟體時,那些隨著音樂起舞的千變萬化的圖形,或者在音樂會中觀看樂團指揮充滿表情與戲劇張力的動作,甚至是人們平常說話時的習慣手勢,這些在在都為我們直接或間接地描繪了聲音的形狀,不只聽見,同時也看見了。

由於幾何與聲音是同一宇宙波動的不同顯現,因此反過來說,形狀、幾何,也有它的聲音。

老子將聲音、形象、空間三者並列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器免成4。宇宙創造之音、上帝的話語Word5,無法以常人的耳根聽見,因為它精細而全面地包含了所有的聲音。創造的聲音成就了宇宙,有限的眼界無法看見它至大的形狀。宇宙又是萬事萬物的終極容器,無所盛(成)而無所不盛,因為它就是物質最基本元素空間的本身。

現代科學證明光在空間中的運動傳播並不需要依賴介質,因而否定了過去傳統上所認為的空間是由最基本的乙太(空)元素所構成。然而如果考慮空間存在更高維度以及空間本身亦有其結構時,那麼空間作為物質最基本元素的可能性就存在了,也就是空間是物質的最底層,或者至少說空間的一個面向是物質的最基本元素,而空間的另一個面向正是心靈的活動場域。空間的心物面向,都各有其多維度、多層級的可能性,它們事實上是一體的,空間為其介面,而幾何正是用來描述空間的結構使得空間不“空”,這個空間不空的內容就是借由它的結構所架構起來的心物世界。

    或許可以這樣說:空間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互為實像與虛像的心物世界。當這一切要能夠被我們觀察、思考並感受其存在時,那麼它最簡單、基本的形式就是幾何。


第二節  語言與文字

聲音這個最精細古老的波動方式,經過人類理性思維的組織與過濾而成為語言,連結了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讓人覺受到心的存在並且將它向外表發,人就有了能力建立文明。語言是一張在時空結構中不斷編織的網,它宣告自我是誰、世界又是什麼,語言也標誌著人類有形與無形的種種活動。

思想賦予聲音意義,聲音也藉由語言回過頭來豐富思想,但是因為聲音被限制在人所能理解的語言之網裏面依照文化規範來運作,我們也就離開了聲音的真實世界越來越遠。

自從學會說話的那一刻起,絕大部份人就註定再也看不見聲音,因為我們忘了包括視覺和聽覺在內的所有感官其實都是一體的,都源自生命最初的同一個細胞,我們總是活在一個以為是分化了的世界的幻相裡,我們就像大海裡的一個細碎浪花,盡情地飛舞著小小的自我,忘卻自己是大海的一部份。如同生前是歸屬於大海,死後也終究要回歸大海,於是老人和小孩是大海多一點、浪花少一些,他們是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如果老人和小孩說看見了聲音,你會如何反應?照著書本知識說那只是想像與幻覺嗎?我們為什麼失去了與生俱來的整體觀照的能力以為聲音和形象是不相關的兩回事?在根本的波動層次上,兩者可以互相切換。這在過去是透過定境內觀來達成,而今可以經由科學途徑成為一種普遍的認識。

其實人類並沒有真的完全失去整體觀照的能力,我們發明文字,更正確地說是發現了文字。發現聲音也有形狀,然後將聲音的形狀描繪下來,就像前面談到梵文OM字與OM音音流圖形的關係,於是將文字的起源又推向了可能的更深的層次。

最原始的文字的確是象形文字,除了物體象形之外,有沒有可能存在著聲音象形,也就是能看見了某個聲音的形狀並且將它畫下來?Hans Jenny對於梵文OM字的猜想,讓我們看到另一種可能(見前圖)。

《淮南子本經》中記載倉頡造字: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在人類文字的創造上,這段記載,很清楚地將語言聲音和形象世界產生具體連結,這個連結,延續了語言聲音的存在時間以及較為精確的可重複性,人類得以更有效地發展文字,這大大地超越了時間三態單向的限制,擴大了集體記憶的容量,凸顯了人的自覺,無怪乎天雨粟,鬼夜哭,驚動天地與神靈,因為人開始意識到創造的秘密是有可能被理解的,而這樣的理解是基於“我是整體的一部份來的。當人從大地與上天獲取物質與精神的能量時,生命延續,心靈也得到開展,人在天地之間,天地也在人的心中。

語言承載了文明的信息能量,文字扮演了傳遞這信息能量的角色。文字的書寫記載,讓我們透過空間性較強的文字以幾何的方式看見時間所主導的語言聲音。簡單地說,文字符號是語言聲音的整體形狀或幾何結構,而前面所介紹的Hans Jenny則讓我們看到個別的、基本的形狀。前者是模塊,後者是構成模塊的基本單位,猶如磚塊由粘土燒製而成,然後我們用磚塊建造成文明房屋。

對於聲音、語言、文字的理解,東西方距離其實並不真的那麼遙遠,本質上存在著超文化的緊密關聯,來看看西漢易學大家京房的易卦與猶太民族的希伯來文怎麼說。

京房6是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在易學上提出了八宮、世應、飛伏、納甲、五行、卦氣、陰陽二氣等等看法,從周易之中自創許多占算體例,據說非常應驗。撰有大量易學著作,如今只留下《京氏易傳》三卷。

歷史發展上,易卦7隨著社會的演進,逐漸分流為主要是哲理的易學與命理的易學,孔子說“善易者不卜”正表現了這樣的文明軌跡。到了近代受到科學的強烈衝擊,人們也開始從其他角度探討“易”的種種可能,這是一個有機的生長的過程,易的基本精神不易、變易、簡易,其實也就是一種萬有理論的嘗試,這個嘗試是基於根本的易卦而來的,那是陽爻與陰爻兩個符號依上中下或外中內三個層級組合建構而成八卦,又再八卦相重得六十四卦,數學上可以簡單地表示為2³=8 , 8²=64。八卦是有形世界的成立,它在無形世界也有一個同樣的八卦,有形與無形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成對存在於宇宙而互通有無,变化出八八六十四種可能性,這是物質與心靈意識的交響共振,也是生命多彩多姿的演出舞臺。

易卦可以歸結為一種極簡的幾何結構而與它的數學形式一一相應,表示了宇宙由無到有之太極點、兩儀線、四象面、八卦體的創生歷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京房的八宮卦8,長久以來的易學沿用周易線性卦爻的方式去理解它,其實不同於周易體系將六爻由下而上的線性排列(也就是傳統上的卦爻畫法),京房八宮卦所描繪的是六十四卦的立體幾何結構,而這樣的幾何結構正與同樣流行於漢代的帛書易卦有著密切的對應關係,顯示易卦是關於宇宙創生的一個幾何模型,不僅僅是傳統易學裡的哲理或卜算應用而已。這樣的幾何模型與西方傳統的根植于埃及與希臘甚至兩河文明的神聖幾何有著深刻的對比連結,人類文明的一體性遠遠超出我們貧乏有限的歷史認知。

觀察京房八宮卦與埃及希臘兩河文明交匯處的希伯來文之間的幾何共通性,看看文字語言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圖1.9 依周易線性卦爻排列的原始京房八宮卦,乾震坎艮坤巽離兌八宮各統一世到歸魂七卦。依易卦幾何結構重整京房八宮卦,各宮上世到三世不變,四世到歸魂變動如圖所示。此圖表與下列兩圖相應。


圖1.10 京房八宮卦六十四卦

 

圖1.11 六爻卦上卦三爻、下卦三爻。對應到六十四卦立方體,上卦三爻在大立方體,下卦三爻在小立方體,相對關係為外卦與內卦。大立方體六十四卦由8個小立方體八卦組成,大小立方體為碎形分維的關係,單卦三爻由上而下以白紅黑三色代換便可以構成一個正四面體單掛,八個正四面體單卦形成一個小立方體八卦(如圖左,實際上是一個包含八個正四面體的四面體星幾何結構)。因此大立方體六十四卦可以分解為八個小立方體或四面體星八卦,是一個由64個正四面體組成的矩陣。上世為八頂點八純卦(頂點之中點仍為該頂點),一世、五世、歸魂為十二邊之十二個中點每點二卦共二十四卦,二世、四世、遊魂為六面之六個中點每點四卦共二十四卦,三世為整個立方體的中心一點共八卦,全部共二十七點六十四卦。


圖1.12 卦爻由一維到二維、三維的過程,圖中以乾掛三個陽爻為例,可以看出傳統周易卦爻的組成方式是一維線性的初二三爻由下而上,在二維正三角形為逆順時左右旋,在三維正四面體便是在自旋的垂直方向上做直線運動所得到的螺旋。靜態上是線、面、體發展,動態上表現為直線運動、圓形自旋運動以及螺旋運動。


圖1.13 八卦八個三爻卦依三爻卦的維度演化,八個正四面體三爻掛最後便組成一個四面體星八卦。


京房對於易經六十四卦的組成方式,自有一套不同於周易體系的世魂9原則。如果以立體幾何的觀點來看,那麼京房依世魂原則所成立的八宮六十四卦,便成為對立方體(正六面體)幾何元素點(八頂點)、線(十二邊)、面(六面)、體(一體)之中點的描述。在幾何觀點之下,京房八宮六十四卦與西方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完全對應,這揭露了一個可能,人類文明實際上有著共同起源,東西方確實比我們所知道的來得更近。關於易卦幾何結構的形成及其與西方神聖幾何的關係,在後面幾章會有進一步詳盡的探討。

單就京房的八宮世魂二十七點六十四卦而論,在希伯來文裡,竟發現同樣的幾何結構,這是怎麼回事呢?

希伯來語屬閃含語系10閃語族,阿拉伯語為其兄弟語言。在長久的歷史裡,希伯來語主要使用於聖經與宗教方面,到了現代則經由以色列復國而重新成為猶太人的生活口語,以希伯來字母由右至左橫寫。

希伯來文學者Stan Tenen11曾於1992年就希伯來文之為神聖語言,研究希伯來文字母的源起以及舊約聖經創世紀之希伯來文字母順序所隱含的數學結構,將3維管狀環體置入四面體之中,從中找出27個主要系統位置,並再推衍出希伯來字母,且字母順序完全一致。Tenen也運用類似的幾何結構導出希臘、阿拉伯字母,足可證明幾何圖形之神聖性質。

 

圖1.14 希伯來字母代碼猶太教卡巴拉(Kabbalah)神秘哲學用來解經的方式之一,1-9、10-90、100-900共27字母。將希伯來字母與數字相互替換的一種靈數學(numerology)。1-9屬原型的神性,10-90屬內在心靈的人性,100-900屬外在物身,也就是易卦所說的天人地或西方宗教所稱靈心身。可以確定的是神性第一個字母Alef代表的是希伯來文裡的Master上主與阿拉伯文裡的Allah真主阿拉,Stan Tenen稱之為All Consciousness。概念上與乾天相應。

其他關於StanTenen的研究,詳情請參見Meru Foundationhttp//www.meru.org


 其實人類語言常被認為有其神聖的起源,是源自於神的語言。透過Tenen的研究提供了語言音聲與幾何之間密切關係的一個有力證據,這也同樣反應在音流學與畢達哥拉斯12的理論上。以此為借鏡,我們可以觀察到京房八宮卦之依世魂原則所建構的立方體64(8個正四面體單卦合組成一個四面體星八卦,8個四面體星八卦合組成64卦,為64個正四面體組成的矩陣),在幾何結構上,64卦立方體與希伯來文字母兩者相應,亦都存在著陰陽與天人地的狀態,於是便如實對應到語言音聲的所有基本音素,音素13經由幾何連結心物而成為心靈向外之表發。在較微觀的身心結構上,語言的幾何面向可能正扮演著編碼的角色,也就是說27連結了語言與幾何的關係,64連結了DNA與幾何的關係,50依瑜伽梵音五十音理論則連結了語言與腺體、神經、身心cakra脈輪能量系統最終並關聯到幾何14。幾何是所有身心面向的共同基底,就人這個小宇宙而言,它亦的確是各種心物層面的共通語言。

    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希臘語等音素文字之幾何結構,相應於京房八宮64卦幾何,表明了64卦與聲音的關係,形成了音素、人身能量系統(脈輪對應梵文五十音)、64卦,而語言是人的身心能量之向外表發與溝通。文字是這個基本幾何結構的衍生物。


第三節  光線與聲音的秘密

人類的大腦裏,有兩個最主要的生物時鐘控制著生命所需的節奏,一個在眉心輪範圍的視神經交叉上核,經由視神經所得到的光線信號計算時間,它是和我們身處現世的即時生存有關的計時。另一個在頂輪範圍的松果體,從生物演化來看,這是已經退化了的第三個眼睛,它經由雙眼接受日夜的光線明暗變化,決定褪黑激素分泌的多寡,進而控制生物的休息與活動,另外也可能直接感應環境中的各種精細波動,這關係到超現世的長時演化的計時15,和人的各種超現世、非現實的神秘經驗息息相關。

從上述這個觀點來看,第三眼表面上的退化反而是一種真正進化的結果。換句話說,眼前有一個面向物質世界的時鐘,內在還隱藏著一個面向靈性世界的時鐘。自然情況下,我們藉由清醒與沉睡出入物質世界與靈性世界,而夢境是這兩個世界的交集、混成或連結,它是個體生命也是集體文化的本質。夢境作為一種清醒與沉睡的連結,於是在兩個時鐘之間形成一道聯動開關,此開彼關、此關彼開,陰陽相生相剋,他們是命運共同體,不同於靜態的同時開或同時關,兩者動態地並存著,這也反應了一個本質:時間遠觀像是實線、近看其實是呈現虛線的非連續跳躍,彷彿打水漂一般,那水漂石片一路跳躍向前飛奔。這就是說當我們處在更精細或定靜的狀態下,便發現時間並不是一條連續直線,而是像……這樣的虛線向前進。“光”就是這個小小的水漂石片,時間算盤上的小珠子,努力不懈地計算著時間,讓我們聽到了心跳的節奏和宇宙的旋律。

因為光,我們感受到時空與自我的存在並且勇於探索世界的未知領域。

聖經創世紀第一章:

起初神創造天地。 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在創世紀的頭一日裡,因著神的話語而創造了光。接下來的幾天又陸續創造了大氣、旱地、植物、天體和動物,第六天神耶和華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最早的人類亞當和夏娃。第七天神對自己的創造感到很滿意,便將這天定為安息日。在人類的實際生活上,借著光線形成生物時鐘的節奏律動,時間則賦予表達聲音語言的可能。如果創造者與被創造者都是鏡子,兩面鏡子互相映照的結果是向遠處無限延伸的鏡中鏡,就像Fibonacci數列那樣螺旋波動著向無盡的黃金比率逼近,這正是生命成長演化的基本規律。

在原始佛教經典四阿含經中的長阿含經第四分的《世紀經》最後一品《天地成品》述說地球人乃源起於光音天人而下生於地球的生命。佛教裡的天,由下至上分為欲界六天、色界四禪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總共二十八天。光音天是色界二禪的第三天,此天界眾生原本可以神足自在飛行,以光代音口說光語,又具天眼、天耳、宿世、他心等等神通,來到地球,最後與地球環境同化,從天界退化成具有物質肉身的凡人。

語言以聲音的波動表發心意,光音天人則以相對精細、快速的光的波動來達成。現代的光纖或電磁波無線通訊,可以說是一種較低階的光語形式,它最後仍然需要轉譯成實際的聲音才能被人理解,而通常所說的心電感應現象則更接近光語。由此來看,Hans Jenny對於音流學的種種發現就更加顯得意義非凡。

顯然佛陀和舊約聖經一樣,都不認為人是從猴子這樣的靈長類動物演化而來。聖經說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比對佛陀的說法,可以看到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現象,也就是說,人是更高或更精細的存在者在物質世界的投射。人源起於一種較高階生命形態的退化結果,而宗教主張這個退化程序是可逆的,人可以透過靈修回歸到那個原初的理想狀態,這個理想狀態甚至是多層級的,終極目標是超越生命,和宇宙的本源合而為一。這個對原初理想狀態的追求,表現在科學上,就成了對於萬有理論的熱烈追求。

對於擁有物質肉身的人類來說,在更深層次上是一種光的存在;在現實世界的我,是這個較為純粹的存在光體的一個粗鈍化的投射。我只是那個真實之我的影子,影子被投射在地面上,隨著地形的起伏,影子又有各種不同的變化。

這個更高或更精細的存在者,是人類宗教信仰中廣泛意義下的“神”。宇宙胚種論認為地球最初的生命形式是來自地球之外,可能經由其他天體的墜落而進到地球,既然如此,那也就不能排除外星智慧生命植入的可能。

演化是大宇宙的靈修,靈修是個體小宇宙的即時演化,因此在靈修的過程中,時間顯得不同於以往,身心結構也產生了極大的變化,遠遠大於自然狀態下的一般演化。臨終時,一開始生理上的表現為腦部缺氧,此時腦機制的自救行為會集中保存僅剩的能量(一如入定之氣集中脈眉心輪)同步並放大其即時生存時間,使之趨近頂輪長時演化時間,個體短時間消弱甚至消失,而宇宙整體演化長時間相對獲得加強。人在主觀意識上和宇宙整體越來越融合為一,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體驗,而這樣的體驗是建立在超越物質層次的更高維度次元上面。

    刹那或永恆,完全只是意識的一種聚焦。大腦 (眉心輪、頂輪松果體)以光線計時,音樂因為聲音而成其為時間藝術,繪畫因為光線而成其為空間藝術,當速度達到光速則時間停止,因時間而存在的聲音便回歸其空間本質,亦即時空一體,這是光線與聲音的原貌。


第四節  音樂與音符

音樂為我們留下了聲音的另一個身份。

上個世紀80年代的某一天,我在書店的一個角落裡偶然發現一卷古琴16錄音帶,第一次真正知道什麼是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彈的原來是這泠泠七弦上的古琴。常言道:古琴難學易忘,說的正是古琴那特有的記譜方式,歷史上古琴音樂向來只流傳在士人階層而顯得有些曲高和寡,又因為旋律舒緩內斂音量較小,於是乎音樂的本質傾向於自我的修身養性,不為表演而存在。


圖1.15 唐初手抄卷碣石調幽蘭文字譜。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


圖1.16 陸刻本姜白石古怨減字譜。作者翻拍自唐健垣編篡《琴府》收錄之琴譜 *


圖1.17 幽蘭文字譜與減字譜雙行對照。作者翻拍自唐健垣編篡《琴府》收錄之琴譜 *


目前所見最早的琴譜是南朝丘明所傳唐初手抄卷的文字譜《碣石調幽蘭》以及宋朝姜白石的減字譜《古怨》。文字譜本身只是一篇描述彈奏指法的文章,記載了所彈何弦、所按徽位以及指法如何,並未標示音高與節奏,不同於古典戲曲所用的工尺譜或現代的五線譜,音樂最重要的旋律與節奏完全倚賴口授心傳或實際打譜彈奏之後才能知曉,樂譜只是作為一種彈奏指法的備忘而不是音樂本身的精准重現,因而同一個譜,經過不同人的實際打譜彈奏,自然允許了較多的再創造,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便反映了深厚的人文特色。由於文字譜使用上的不便,到了唐代又進一步將文字譜簡化為減字譜,將文字譜所敍述的左右手指法減省筆劃成為接近符號化了的減字,如:人表食指、夕表無名指、木表抹、丁表打、卜表綽、氵表注、亍表吟、尚表淌、立表撞、弓表引、乏表泛、早表撮、弗表拂。再將幾個減字符號合組為一字,以這個複合的減字表示樂音的彈奏指法。於是在閱讀減字譜時,感覺就像是在寫書法或打拳,果然金庸《笑傲江湖》裡令狐沖隨身帶著一本琴譜,別人卻誤以為定是武功秘笈,拿來一看,有看沒有懂,反而更加覺得高深莫測。

聲音化成了一組陰陽往來的手勢動作,聲音是一種陰陽變化的結果,這個變化稱之為波動,不獨聲音,萬事萬物也都是如此誕生。從波動來說,看見聲音是很自然的事,如同聽見形狀一般,“聽見”這個詞不正說明了一切,那並非只是文學修辭,而是一種事實,也許悠遊大海中的鯨豚們最清楚。

《紅樓夢》八十六回有一段描寫賈寶玉不識琴譜,以為是有字天書,被林黛玉嘲笑。

 一面瞧著黛玉看的那本書。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也有一個“大”字旁邊“九”字加上一勾,中間又添個“五”字,也有上頭“五”字“六”字又添一個“木”字,底下又是一個“五”字,看著又奇怪,又納悶,便說:“妹妹近日愈發進了,看起天書來了。”

     黛玉嗤的一聲笑道:“好個念書的人,連個琴譜都沒有見過。”

    寶玉道:“琴譜怎麼不知道,為什麼上頭的字一個也不認得。妹妹你認得麼?”

不只江湖習武之人沒看過琴譜,連賈寶玉好個念書的人也都不懂。後來這一段是林黛玉對減字譜的舉例解說:

     寶玉道:“我是個糊塗人,得教我那個‘大’字加一勾,中間一個‘五’字的。”

     黛玉笑道:“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鉤五弦。並不是一個字,乃是一聲,是極容易的。還有吟、揉、綽、注、撞、走、飛、推等法,是講究手法17的。

圖1.18 做一個簡單粗略的對比,拼音字用語言的基本音素拼寫,那麼減字譜的“字”就是用手勢動作的減字符號與琴弦的序位來構成。拼音讓我們說出話語,減字讓我們彈奏出音律。


在減字譜裡,聲音先是被看見,經過一段空間中的動作推移然後才被聽見。相對於五線譜的精准,較原始的減字譜實際上表達了人類原有整體的尚未分化的能力。新世紀音樂家喜多郎早期的創作裡,由於不懂五線譜,他自創類似圖畫的方式來記譜,一種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圖畫樂譜18,和古琴的減字譜比起來,又更加原始而直接了。

不論看到的光線,聽到的聲音,或是物質、心念、思想最終都可以回溯到波動的本質。諸法如一,而意識分別之,無別與有別之間,有我與忘我之間,在現實與夢的交響之下,意識的轉換與聚焦定位決定了什麼是個體之我、什麼是宇宙全體。

    構成聲音的波動,同時也顯現為空間的基本形狀“幾何”。那將是畢達哥拉斯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第五節  畢達哥拉斯的夢想

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如何知道什麼

——畢達哥拉斯

西元前580年左右,畢達哥拉斯出生於希臘艾奧尼亞群島主要的島嶼城市之一的薩摩斯島Samos,薩摩斯島是位在靠近波斯小亞細亞岸(今土耳其)的希臘屬地,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極為發達,當時甚至遠勝於希臘本土。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畢達哥拉斯自幼便接觸來自希臘東方各國的宗教文化,年近三十,成為泰勒斯19的學生,這時遙遠東方的孔子剛誕生,悉達多也還只是個少年太子。由於畢達哥拉斯的思想、作風頗為特異,當地人並不是那麼喜歡他,幾年後便離開薩摩斯前往埃及遊歷,在埃及前後待了至少16年以上,據說還去過阿拉伯、腓尼基、巴比倫、猶太甚至印度。這段時期對畢達哥拉斯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他不只見證到埃及人最重要的關於尼羅河氾濫之後因為重新丈量土地之需而發展起來的幾何學20,他也在神廟中沉浸於宗教神秘之學的靈性修煉。同一期間,佛陀出家開始了他偉大的悟道之旅。孔子則正在經歷他青年期之前的種種艱難生活與試煉。

當畢達哥拉斯從埃及返回故鄉薩摩斯時,已經是個快五十歲的人了,隨即展開他的講學事業,由於成效並不顯著,十年之後移居南義大利的希臘領地,最後在克勞東Croton成立一個類似宗教的秘密社團,男女兼收,財產公有,組織紀律非常嚴整,不得對外任意洩露其神聖的學說知識。在這裡,畢達哥拉斯充分實現了他的理念,並為往後長達兩百年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奠立基礎。

西元前500年畢達哥拉斯結束了他精彩的一生,享年八十。隔年孔子為魯國司寇,正要大展治國主張。


圖1.19 畢達哥拉斯將發軔於土地測量的幾何知識,透過形數一體的方式,使得幾何從經驗科學轉化為邏輯演繹的科學。


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最為人熟知的自然是在數學上的貢獻。早在畢達哥拉斯之前中國、巴比倫便已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也就是日後所稱的畢氏定理。幾何一詞源自于古埃及丈量土地的測地學,但是在畢達哥拉斯之前,幾何都還只是一種經驗科學,經過畢達哥拉斯的數學化之後,幾何成為一種演繹推理的系統化的科學。它不必是爲了丈量土地的實用目的而存在,幾何的本身就是目的,畢達哥拉斯以演繹法證明斜邊的平方等於兩直角邊的平方之和。他又通過原子說將數與形結合為一體,最基本的數是“一”,“一”是點,由此而構成了幾何的要素:點、綫、面、體。數不但有量的多寡,也具有幾何形狀,如三角形數、正方形數、五邊形數,這就決定了物理世界的一切自然形式,在他看來“萬物皆數,數是一切的根本,有了數才有幾何之點,然後是面、線、體。他又發現並證明了正多面體只有五種,其中的四、六、八、二十面體構成物質世界火、土、風、水四大元素21,因此先有數後有物,數是萬物的本源,都必須遵守數的和諧關係。

這尤其表現在畢達哥拉斯對於音樂理論的探討,與其說是關心音樂的內容,不如說在乎的是音階這個聲音的物理現象,因為音樂的內容畢竟是與世俗的物質世界相關,他發現可以用弦長的比例來界定音階,比如弦長為1與弦長為2,振動彈撥出來的是相隔八度的兩個音,於是音階及其和諧關係最終都是一種簡單的整數數學比例,他用單弦琴(monochord)作實驗,定出音律:

音階:C    D     E      F     G      A      B       C'

弦長:1   8/9   4/5   3/4   2/3   3/5    8/15   1/2 

這個情形也同樣用在天體的運行上,也就是所謂的天體音樂(Musica universalis),即聲音、形狀、數字以圖形比例結合為一體,日、月、行星諸和諧天體的運行都各有其獨特的聲音。

由於萬物皆數,而數的純粹,可以讓人經由數的學習上升到精神與靈性的較高狀態,透過外在的戒律要求與內在的數學學習使靈魂得到淨化,也因此,科學的目的是爲了淨化靈魂而不是爲了控制物質世界,科學是用來幫助人們去除蒙蔽以淨化靈魂22的一個手段。近代的西方哲學似乎不太能明瞭畢達哥拉斯的用心,來看看羅素在《西方哲學史 》第三章怎麼說:

畢達哥拉斯對古代和近代的影響是我這一章的主題﹔無論就他的聰明而論或是就他的不聰明而論,畢達哥拉斯都是自有生民以來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數學,在證明式的演繹推論的意義上的數學,是從他開始的﹔而且數學在他的思想中,乃是與一種特殊形式的神秘主義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的。自從他那時以來﹐而且一部分是由於他的緣故﹐數學對於哲學的影響一直都是既深刻而又不幸的。

羅素一方面肯定畢達哥拉斯將數學引入科學,另一方面又質疑畢達哥拉斯的數學乃是與一種特殊形式的神秘主義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指的就是“淨化靈魂。也許他忽略了畢達哥拉斯在埃及那一段歲月靈性上的體驗是如此重要,再加上埃及的經驗幾何結合了希臘本身所擅長的邏輯,蛻變出以數學為基礎的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畢達哥拉斯實際上為自己找到了一種直覺與理性合一並進的靈性道路的生活方式。羅素又說:

但是這一切與數學又有什麼關繫呢﹖它們是通過一種讚美沉思生活的道德觀而被聯系在一片的。伯奈特把這種道德觀總結如下﹕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異鄉人﹐身體就是靈魂的墳墓﹐然而我們決不可以自殺以求逃避﹔因為我們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們的牧人﹐沒有他的命令我們就沒權利逃避。在現世生活裏有三種人﹐正象到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來的也有三種人一樣。那些來作買賣的人都屬於最低的一等﹐比他們高一等的是那些來競賽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種乃是那些只是來觀看的人們。因此﹐一切中最偉大的淨化便是無所為而為的科學﹐唯有獻身於這種事業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學家﹐才真能使自己擺脫生之巨輪。”文字涵義的變化往往是非常有啟發意義的。我在上文已經提到“狂歡”﹙orgy﹚那個字﹔現在我就要談談“理論”﹙theory﹚這個字。這個字原來是奧爾弗斯教派的一個字﹐康福德解釋為“熱情的動人的沉思”。他說﹐在這種狀態之中“觀察者與受苦難的上帝合而為一﹐在他的死亡中死去﹐又在他的新生中復活”﹔對於畢達哥拉斯﹐這種“熱情的動人的沉思”乃是理智上的﹐而結果是得出數學的知識。這樣﹐通過了畢達哥拉斯主義﹐“理論” 就逐漸地獲得了它的近代意義﹔然而對一切為畢達哥拉斯所鼓舞的人們來說﹐它一直保存著一種狂醉式的啟示的成份。這一點﹐對於那些在學校裏無可奈何地學過一些數學的人們來說﹐好象是很奇怪的﹔然而對於那些時時經驗著由於數學上的豁然貫通而感到沉醉歡欣的人們來說﹐對於那些喜愛數學的人們來說﹐畢達哥拉斯的觀點則似乎是十分自然的﹐縱令它是不真實的。仿佛經驗的哲學家只是材料的奴隸﹐而純粹的數學家﹐正象音樂家一樣﹐才是他那秩序井然的美麗世界的自由創造者。

當靈魂無法得到淨化,靈魂便不斷地在“生之巨輪中輪迴,而只是來觀看的人們,他們在觀照自我、觀照這個世界,他們在無所看而看,一如創造者目證著自己的創造。畢達哥拉斯以基於內省的宗教直覺,以及向外的探索萬象之間的數學共相進一步找到永恆世界的聯繫,而這兩者終將匯歸一處,至內至外,至小至大,如一無別。畢達哥拉斯使天文、幾何、音樂三者數學化,使得科學成為是一種非物質的、概念化的純粹精神上的探討,於是科學成為淨化靈魂的手段,數學乃是畢達哥拉斯的一種觀照。他身兼神秘主義的宗教靈性導師與理性邏輯的數學哲學家,兩者的目的卻是一致的,這如同陰陽太極一般,衝突矛盾與協調統一是兩個,也是一個。當你在發展理性的時候必須暫時將它看成是兩個,當你在邁向直覺的時候必須暫時將它看成是一個,這是動態的生命,並呈現為極致美學的神秘,超越相對絕對,進入一種不可言說、道可道非常道的無相境界。最後羅素這樣評論:

大多數的科學從它們的一開始就是和某些錯誤的信仰形式聯繫在一片的﹐這就使它們具有一種虛幻的價值。天文學和占星學聯繫在一片﹐化學和煉丹術聯繫在一片。數學則結合了一種更精致的錯誤類型。

這是針對“萬物皆數”而說的。長久以來,科學被誤認為是個獨立王國,與精神意識的世界無關,科學幾乎就只能是唯物的。然而在“怪異”的量子論出現以後,這個獨立王國已經漸漸在自我轉型,誰將重整科學的江山呢?也許畢達哥拉斯的虛幻價值並不虛幻,在畢達哥拉斯看來,再沒有什麼比靈魂的淨化與昇華更真實的了!物質世界,那個看似可以被掌握的世界,反而更像是個影子23

由於畢達哥拉斯秘密社團的運作方式,當他的學生希伯索斯(Hippasus)提出:就邊長為1的正方形,以其對角線為斜邊所構成的直角三角形,證明了這個斜邊為無理數根號2,據說這洩露了天機,破壞了畢達哥拉斯一切都是整數或整數之比的有理數的信仰,而這正是形數的原子說不可避免的結果。最後希伯索斯被投海而死。這促使了後來的歐幾理得幾何跳脫畢氏的原子說,採用公理、定理說,一舉真正奠定科學的基石。

 

圖1.20 如弦長1(1/1)C,則弦長2(2/1)為低八度之C1,弦長1/2為高八度之。同理,1/4為高二個八度之C²,4/1為低二個八度之C2。當下是指微觀狀態下時空近乎一體無別而面向零的空無,這個空無是萬有的源起,對我們的四維時空而言,它可以暫時被視為是較高維度的存在,宗教上泛稱為“神”。


畢達哥拉斯對於音階理論的研究,具體表現為畢達哥拉斯表16×16的矩陣,這又稱為Lambdoma,以弦長比例列出音階。從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數學、幾何、聲音、以一體的方式同時存在於同一個波動的結構裡面,這個結構所要描述的正是宇宙的實相,一個精神意識的靈性實相,包含著時空以及無常變化的物質世界。

    正是聲音揭露了秘密,接下來要走向東方,到佛陀與孔子的故鄉,用不同的語言繼續畢達哥拉斯未竟的夢想。


注釋:

第一章1-23、第二章24-66、第三章67-103、第四章104-116

第一章

1.靜夜星空的原作是美國民謠家William S. Hays威廉海斯 

這首在1872年譜成的 《茉莉吾愛》《Mollie Darling》,1946年遊彌堅填上中文歌詞

2.紊流,也稱為亂流、湍流,是流體的一種流動狀態。當流速很小時,流體分層流動,互不混合;逐漸增加流速,流體的流線開始出現波浪狀的擺動,擺動的頻率及振幅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當流速增加到很大時,流線不再清楚可辨,流場中有許多小漩渦,稱為亂流、紊流。

3.心光網http://lightweb.uho.com.tw在一篇《看見聲音的天賦》裡對靈性音樂演唱者Yantara Jiro有過這樣的報導。 

4.通俗成語“大器晚成,按帛書老子應作“大器免成”,語意上與“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相應。

5.約翰福音1.1萬物初始於聲音,這個聲音與上帝同在,這個聲音就是上帝。

 From the first he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in relation with God and was God. This Word was from the first in relation with God. All things came into existence through him, and without him nothing was. What came into existence in him was life, and the life was the light of men. And the light goes on shining in the dark; it is not overcome by the dark.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萬物是借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借著他造的。 生命在他裏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

希臘文 λόγος  logos ,英文 word, 中文聖經譯作“道”,相當於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意指話語,說話,文字則為話語的書寫記錄,這就是word。logos(word、道)在約翰福音中是指“神的話語”,即本文所說的“聲音”

6.京房(西元前77-37年)。本姓李,字君明,好音律,推律自定為京氏。漢元帝時立為博士。京房學易於孟喜門人焦延壽,焦延壽嘗言“得我以亡身者,京生也,老師不幸而言中,京房屢次上疏,以卦氣、陰陽災異針砭時政,得罪中書令石顯,被外放魏郡太守,不久便下獄處死,年僅四十一。 西漢的中書,是在皇帝書房負責整理宮內文庫檔案的內廷宦官機構,與皇帝接觸頻繁,主官為中書令。漢元帝時,中書令的權勢甚至淩駕丞相之上。

7.本節對於易卦的相關敘述及圖文,在三章一節會有更進一步詳細的討論。以下4張圖會與三章一節部分重複,但圖說重點不同。

8.這一節裡主要是比較京房八宮64卦與希伯來文27字母的幾何結構之間的關係。至於這個幾何結構如何形成?詳細討論請見三、四两章。

9.京房八宫六十四卦以上世乾震坎艮坤巽離兌八卦各統七卦一世到五世以及遊魂、歸魂,傳統上多以卦變原理來理解,但對於遊魂、歸魂便顯得說法牽強,這是受限於一維的周易卦爻思維所致,傳統一維線性的周易卦爻是由初爻往上排列至上爻(六爻),就立體幾何卦而言並不受這個單向的一維線性的限制。請參見第四章觀察一個正四面體單卦的結構并比較兩者的差異。

10.閃-含語系Semito-Hamitic family也稱為亞非語系,主要分佈在亞洲的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北部,源自《聖經》諾亞的兩個兒子,閃是希伯來人的祖先,另一個兒子含是亞述人和非洲人的祖先。

11.《麥田圈密碼》,西爾瓦,第十章,麥田圈的幾何學。關於StanTenen的研究,詳情請參見Meru Foundationhttp//www.meru.org

12.畢達哥拉斯認為幾何是凝固了的聲音,所有音階最終都可以用弦長的數學比例來加以表示,這也就是頻率。

13.音素制的文字是以人類語言的基本聲音元素作為音標而形成的拼音文字。音素通常涵括了2627個字母,在梵文裡則計入複合 音而成為梵文字母五十音。64卦由陰陽爻符號卦或以數字代表陰陽的數字卦,最終發展成方便記憶與傳播的文字卦,也就是每一卦的卦名,它的本質在於音素,而音素的振動頻率以音階的數學幾何關係連接到外在事物的振動頻率而與之共振,這就是借由語言的內在身心能量的向外表發與溝通。

14.二、三兩章會繼續就這個主題討論。

15.《標量波理論與科學革命》作者實藤遠提出的時鐘理論是個很有意思的說明系統,至少在人身生物時鐘上的確可以觀察到這個跡象,包括上層時鐘頂輪松果體反應晝夜變化(第三眼)以及下層眉心輪反應時間之現在進行(雙眼),在人身上第三眼面向長時演化與高維世界,雙眼則面向現前即時生存與低維世界。當處於中性狀態時,意識便得以穿透物質世界的陰陽對立或有別狀態而來往於高低維之間。標量波的概念描述了這個中性狀態,而現代的一般物理學則描述了那個非中性狀態。這理論給中道在哲學之外做了一個很好的科學性的說明,這樣的說明可以更加貼近實證而免除唯心空泛的危險。

個通道在各個層級維度的出入端口是為那個維度所顯現的太極,就我們所處的4維時空來說,這被描述為普朗克尺度。當我們越趨近這個實質上的太極之點時,我們也就越加融入宇宙整體之中。簡單說,以重力和反重力(斥力)雙向表現出來的有形、無形合一共振的這個世界,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更是唯識的,究竟會如何看待,則反應了個體生命或集體生命在演化上所處的角度位置,是需要辨明但無需爭論的問題

16.已經飛出太陽系的太空探測船航海家2Voyager 2上面攜帶了一張鍍金光碟,作為地球和外星智慧的見面招呼,裏面包含了55種語言的問候語,27首樂曲和35種自然界聲響。其中一首音樂即近代古琴名家管平湖依據天聞閣琴譜所彈奏的“流水”(高山流水本是一曲,唐代分為高山、流水二曲。)

17.古琴七弦十三徽,右手彈弦,左手依徽位撫按琴弦。吟、揉、綽、注、撞、走、飛、推皆为左手指法。

18.1980年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的報導,曾刊載過喜多郎的一幅圖畫樂譜。

19.斯是愛奧尼亞學派之首。他首先探討宇宙結構與萬物組成,提出萬有皆水的主張相信在大自然的混沌中,有秩序可尋,其科學觀點是以自然的原因來解釋自然,而不同於以往的神話論。

20.參見圖3.44圖說、三章四節討論度量之神透特Thoth。

21.正十二面體為第五元素“空”,各面為正五邊形。

22.《守望靈魂,畢達哥拉斯的使命》,杜麗燕。

23.同樣的情形,羅素在談到柏拉圖《蒂邁歐》(Timaeus)提到的關於宇宙生成於最基本的原素三角形,也語多保留,認為不知所云。

這似乎是唯物科學經常碰到的一個難題。很多創見來自神諭天啟,神諭天啟並非是宗教的專利品,靈性只是尚未被理解的科學,科學只是已經被理解的靈性。科學與靈性的本身中性而不具道德成份,道德存在於我們對科學與靈性的有限理解之中。一個不斷開展的有限理解是心靈昇華的結果,道德也就在持續的進化中彰顯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