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出這個原先的書名與大綱,希望有助於讀者諸君閱讀。 )
後來應出版者的編輯考慮,又在預計的內容與規模上做了較多的簡化,就是現在所看到的《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2014.3書成後不久,出版計劃卻因故中斷,半年來幾經嘗試復又輾轉多手而不能如願順利。最後,作者決定將本書開放在網頁上給有興趣研究、參考的讀者免費自由下載閱讀。
*以下為上述各篇部分內容簡介:
*又,本書第三章篇幅稍長,亦可再分成三章,使得全書由四章變成六章,似為較合理安排,來日有機會再說吧!若將此書添加上述關於意識探討的篇章以及2021網課對於書的逐章逐節逐圖講解與QA,就應該是這本書最初始會有的理想樣子。
本書網頁版閱讀 :
下載較舊版本的讀者請自行依據這個訂正表改過來。
1. 3-2-90-2-9(章-節-頁-段-行,三章二節90頁二段九行)“所謂的外卦與內卦(周易六爻的上卦與外卦)”應作→“所謂的外卦與內卦(周易六爻的上卦與下卦)”-2014.10.5
2. 3-4-118-4-2 “linuga”应作→“liunga”
3. 1-5-24-2-7 依图1.20订正 “音阶A弦长2/3”应作→“音阶A弦长3/5”
*2016.4在“愛之島-心時空書影會”根據這個原始大綱做了完整的一系列五次每次三小時的演說,演說資料pptx及pdf檔下載連結如後:
(2017.4.21發佈)
pptx檔 https://app.box.com/s/e5oplcmusrtehj0eepe0pdu3s9o8ox9l(可预览)
*2018.2.1與某出版社訂約出版,歷經半年多的延宕終於也完成了一校,未料此時出版社以艱深難懂為由,認為出版有困難,終於今日2018.10.8與我協議終止合約,算是二度夭折了!因此自即日起我又將這書重新po上網頁(2018.2.1-10.8合約期間這書的下載連結及其在新浪網上的網頁版從網路上下架,2020.12.6網頁版重新在“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發佈),回歸自由共享的初衷 。這些日子以來,書和我一起經歷了重生又重亡的靈魂淬煉,白天與黑夜,希望與絕望,時空的擺盪起伏,心的追求與逃避,苦與樂,憤怒與渴望,貪念與看透,生命脈動如斯永不止息。
以下原是出版社要求的作者自我介紹,現在看來已是多餘,一併放在這裡,雪泥鴻爪聊備一格吧!
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
注釋
宇宙最大的秘密就是沒有秘密。
祝福心靈不斷開展,幷向你內在的神性致敬。
巨觀BC Brahma Cakra宇宙循環演化、mv microvita微觀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由近代復興原始密宗瑜伽科學哲學的P.R.Sarkar所提出。本書的初始研究主要發端於此。
5.David Bohm 顯隱秩序(顯展序The explicate order、隱捲序The implicate order,或The unfolded order & The enfolded order,參見圖2.6對“同反顯隱”方法論的說明)
8.作者Satyavan網頁“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http://taijimerkaba.blogspot.com,以及研究筆記
https://app.box.com/s/urdpxddcjc59nmxd32kk 、 http://pan.baidu.com/s/1pJsQIMZ(2002-2013)。
1.1.9 (第一章、第一節、第九頁,以下例同)
無獨有偶,古希臘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則說出了類似的觀點:“幾何是凝固了的聲音”。這實際上只是Hans Jenny的一個猜想,姑且不論這猜想是否正確,它卻反應了西方文明源自畢達哥拉斯“幾何是凝固了的聲音”的重要觀點,更根本地說聲音與幾何是同一個波動在動靜兩個層面的顯現,而幾何是形狀世界的基底,任何形狀的整體或部份最終都可以化為幾何來表示,就像貼瓷磚一樣,手上拿著一塊塊基本幾何形的小瓷磚,然後你可以鋪陳出任何可能的形狀。也就是說,物理世界大至宇宙結構,小至基本粒子都存在著一個共通的語言“幾何”,幾何除了是物理世界的共通語言,有沒有可能它的另一個面向是連結到心靈世界?如果是這樣,幾何便成了心物之間的一個介面。透過這個介面,心物可以協同運作,“人”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宗教上這常常以靈性符號的方式呈現出來,現實社會上則演變成國家旗幟圖騰。
1.1.11
現代科學證明光在空間中的運動傳播並不需要依賴介質,因而否定了過去傳統上所認為的空間是由最基本的乙太(空)元素所構成。然而如果考慮空間存在更高維度以及空間本身亦有其結構時,那麼空間作為物質最基本元素的可能性就存在了,也就是空間是物質的最底層,或者至少說空間的一個面向是物質的最基本元素,而空間的另一個面向正是心靈的活動場域。空間的心物面向,都各有其多維度、多層級的可能性,它們事實上是一體的,空間為其介面,而幾何正是用來描述空間的結構使得空間不“空”,這個空間不空的內容就是借由它的結構所架構起來的心物世界。
1.2.11
自從學會說話的那一刻起,絕大部份人就註定再也看不見聲音,因為我們忘了包括視覺和聽覺在內的所有感官其實都是一體的,都源自生命最初的同一個細胞,我們總是活在一個以為是分化了的世界的幻相裡,我們就像大海裡的一個細碎浪花,盡情地飛舞著小小的自我,忘卻自己是大海的一部份。如同生前是歸屬於大海,死後也終究要回歸大海,於是老人和小孩是大海多一點、浪花少一些,他們是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如果老人和小孩說看見了聲音,你會如何反應?照著書本知識說那只是想像與幻覺嗎?我們為什麼失去了與生俱來的整體觀照的能力以為聲音和形象是不相關的兩回事?在根本的波動層次上,兩者可以互相切換。這在過去是透過定境內觀來達成,而今可以經由科學途徑成為一種普遍的認識。
1.3.18
人類的大腦裏,有兩個最主要的生物時鐘控制著生命所需的節奏,一個在眉心輪範圍的視神經交叉上核,經由視神經所得到的光線信號計算時間,它是和我們身處現世的即時生存有關的計時。另一個在頂輪範圍的松果體,從生物演化來看,這是已經退化了的第三個眼睛,它經由雙眼接受日夜的光線明暗變化,決定褪黑激素分泌的多寡,進而控制生物的休息與活動,另外也可能直接感應環境中的各種精細波動,這關係到超現世的長時演化的計時,和人的各種超現世、非現實的神秘經驗息息相關。
1.3.19
刹那或永恆,完全只是意識的一種聚焦。大腦 (眉心輪、頂輪松果體)以光線計時,音樂因為聲音而成其為時間藝術,繪畫因為光線而成其為空間藝術,當速度達到光速則時間停止,因時間而存在的聲音便回歸其空間本質,亦即時空一體,這是光線與聲音的原貌。
1.5.25
當靈魂無法得到淨化,靈魂便不斷地在“生之巨輪”中輪迴,而只是來觀看的人們,他們在觀照自我、觀照這個世界,他們在無所看而看,一如創造者目證著自己的創造。畢達哥拉斯以基於內省的宗教直覺,以及向外的探索萬象之間的數學共相進一步找到永恆世界的聯繫,而這兩者終將匯歸一處,至內至外,至小至大,如一無別。畢達哥拉斯使天文、幾何、音樂三者數學化,使得科學成為是一種非物質的、概念化的純粹精神上的探討,於是科學成為淨化靈魂的手段,數學乃是畢達哥拉斯的一種觀照。他身兼神秘主義的宗教靈性導師與理性邏輯的數學哲學家,兩者的目的卻是一致的,這如同陰陽太極一般,衝突矛盾與協調統一是兩個,也是一個。當你在發展理性的時候必須暫時將它看成是兩個,當你在邁向直覺的時候必須暫時將它看成是一個,這是動態的生命,並呈現為極致美學的神秘,超越相對絕對,進入一種不可言說、道可道非常道的無相境界。
2.0.28
人總想賦予世界一個什麽意義,但無論什麽樣的意義却都只是短暫的浮光片影,究竟實相遠遠超出各種形式語言的範疇,神話、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科學都是那究竟實相在洞窟岩壁上的投影。人,真的可以解脫束縛,為自己爭取自由嗎?現實裏的情況往往是,祈求讓自己遠離世俗的一切,躲入深山洞窟之中。有時這是一種心智鍛煉的必要過程,有時只是單純爲了逃避。
2.1.30
五十梵音表示了人類所能發出的基本聲音,幷且以此組合建構成爲語言,從無到有、從內到外、從精細到粗鈍、從純粹心念到情意表達,語言經歷了一段遙遠的歷程。首先,心念的波動與相應的物質波動産生共振,這些物質透過激素、神經控制生理活動,心念最終得以向外在世界顯現,而外在世界也可以逆向地向內形塑心念。這樣看來,世界同時是唯心又唯物的,心物之間必然有一個共同元素存在,它會在時空之中形成一個心物共同演出的舞臺或建築架構,這個舞臺架構最終也必然是幾何的,因爲幾何是對空間最基本的描述,甚至數學也只是有限理性對空間幾何的再描述而已。源自古埃及與希臘的神聖幾何認爲萬事萬物都從幾何之中創生,萬事萬物都可以回到根本的幾何的方式來呈現,這樣的關于幾何的觀念是心靈面對空間的一種直觀結果,當外在的直觀與內在的直覺合一的時候,人就進入到靈性的神秘領域,說它神秘是因爲有限的個體理性還沒有發展到足以理解它的地步
2.2.42
宇宙循環演化是最大規模尺度的巨觀大宇宙,人活在宇宙之中,是宇宙的一部份,宇宙也具體而微地內化于生命裏面,形成了人觀的小宇宙。而構成心靈與物質的共同基本元素是微觀的微宇宙。各種規模尺度的宇宙之間存在著一種根本的共相,借此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宇宙的共通語言。經由SRT△幾何地描述了巨觀大宇宙的循環演化,是否也能用在對人觀小宇宙和微觀微宇宙的探索?這會直接關聯到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心物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2.3.46
當宇宙意識顯化爲宇宙心靈時,就像是自在無爲無我無夢無所存在的沈睡的宇宙意識依其自身之意願而開始了一個如是的夢境,其絕對唯一超越一切空無和所有,其不可思議非個體理性所能理解,我們對它的一切論說或思維皆只是反應個體心鏡意欲回歸于它時的一個有限程度的映照而已。宇宙心靈是宇宙實相的一個夢境,它是個單一mv,它就是一面鏡子,它自我映照出一個鏡像、它夢見鏡像自我、夢見這個對我們而言是真實的宇宙,同樣是一個單一mv,至此我們將宇宙心靈相對地稱為 +mv,將映照出來被夢見的這個已顯現的始于α物質點的物質宇宙相對地稱之為–mv,兩者是宇宙意識同反隱的結果,互爲鏡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顯一隱地形成我們所認知的這個宇宙,我們的呼吸、生命歷程、文化、思想,我們所以爲是的這個大千世界都是它。
2.4.49
物質與空間幷非是相互各自獨立的事物,空間不只是單純的舞臺,物質也非只是單純的演員角色,這裏說的演員角色當然也包括了由物質中演化出來的個體心靈,空間舞臺一開始就主動參與了演出,空間本身的出現就是這個主動參與,它是來自宇宙心靈的動念,動念的剎那是惰性力量T△達到極致頂點的結果,這首先創造了一個最基本最原始的普朗克尺度的純粹空間,它是隱含極高能量的最小尺度的真空狀態,它是一個獨一無二、單數的三維空間的基本單位,這最初的當下時間尚未正式出現,時間只是隱含在這第一個空間之中,這第一個實存的空間裏面隱含著第一個時間。時空陰陽一體,它是個太極,是我們所見的這個宇宙的始點也是最小點,雖然名為零維度的點,事實上它是個有限大小的時空合一之體,是三維空間或四維時空的最小單位,稱爲時空實體,與時空實體相應的是時空虛體,它們是同一事物的有形與無形,大宇宙心靈在此將其自身投射爲相互存在的心物,理論上這是第一個個體心物。
3.0.52
宇宙經常向我們展示它不可思議的創造,在許多古老文明中,幾何被認爲是宇宙創造的神聖象徵,透過幾何簡單的比例劃分,就可以變化出萬事萬物的形態,這幷非只是尚未開化的人類老祖先敬拜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想像圖騰,或是宗教信仰裏的靈性符號而已。幾何作為描述空間的一個基本形式,它實際上是宇宙能量的結構,是宇宙意識透過宇宙力量的自我顯現。宇宙自我顯現的幾何模式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也存在于人類的心靈之中,當內在心靈與外在世界相印,作爲靈性符號,那指向宇宙核心的幾何正是回歸的路標,也是宇宙旅程中的共通語言。
3.1.53
經由印度瑜伽靈性科學、哲學所描述的宇宙意識認知法則(道),與宇宙力量運作法則(德),分析宇宙力量的三個互涵的靈心身屬性:悅性力量(Sattvaguna)、變性力量(Rajoguna)、惰性力量(Tamoguna),將之與易卦天人地三爻對應,從而推導溯源了易的幾何結構,這個幾何結構與西方文明的神聖幾何生命之花相互呼應,有著古老文明內在的深層連結。
易,不只是一種基于哲學的對于人類世界與宇宙原理的說明體系,透過對于易的幾何結構的探索,它同時也是一種科學的原理架構,是作爲巨觀大宇宙、人觀小宇宙、微觀次原子宇宙的能量的共通幾何結構而提出的。微觀上就是心物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microvita(mv)。
就靈性科學而言,這是包含物質、心靈、精神意識三個層面的對于時空結構的一個整合性的描述。
這是嘗試將易經面向科學尤其是即將來臨的地球新時代靈性科學而作的一個基于太極Merkaba理論的綜合性說明介紹,幷總結提出“幾何易”的基本原理,期待走出枝繁葉茂的易學森林而邁向宇宙的幾何曠野,亦即人類各大古老文明對宇宙能量幾何的認識的共同核心。可作為從易經角度切入太極Merkaba與靈性科學的一個引介。
3.2.91
以下是幾何易的基本原理:
對柏拉圖立體嵌套給予
1.自旋切分判陰陽,投影展開觀其象。
2.在三維及其整數倍維度的三維投影中,賦予該維度之幾何元素兩種性質:陰陽變化及天人地色彩屬性。天人地對應人的靈、心、身,哲學的精神、心靈、物質,瑜伽宇宙力量之悅性、變性、惰性力量(悅Sattvaguna白、變Rajoguna紅、惰Tamoguna黑)。這天人地三維爻就2維平面正三角形八卦而言形式上如同SRT△。
3.3.106
柏拉圖立體嵌套(圖3.55-3.59),每一個正多面體都可以將其他四個嵌套于其中,共有5×4=20種基本嵌套,無論以何種方式將全部五個柏拉圖立體嵌套爲一體,由於內外順序不同,于是由乾陽極向坤陰極之平面投影會有所差別,導致傳統靈性科學對于五大的順序看法分歧,但就太極MKB而言整個嵌套之外接球球面SRT九環的投影永遠不變,這個SRT九環正是四面體星太極MKB的球面徑向投影,這也是爲何以四面體星太極MKB表示宇宙能量基本結構的原因。因此可以用球面太極MKB(球面SRT九環太極MKB)統一任何形式之柏拉圖立體嵌套及其平面投影,這包括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及Metatron立體,而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是基于易卦陰陽爻的SRT△結構對Metatron立體的概念加以重整的結果。太極八卦、四面體星Merkaba、六角星異名而同指,幷且以此爲基礎發展出更多維度及面向之卦(6、9、12維之64、512、4096卦)及其整體之宇宙網格生命之花,同理也可以將它們變換成球面幾何的版本。對于宇宙網格生命之花與太極MKB的不同投影方式,提供了我們多面向的理解。
3.4.116
神話在本質上是人類集體意識的一個夢境,神話讓我們看到同一個普世主題在不同文明所顯現出來的多重面向,而夢境源自一個真實但不復記憶或記憶模糊的真實歷史事件,這個歷史事件從靈性意義來看不止是存在于過去,也可能是現在進行式或未來式。因之爲因,果之爲果不僅僅是時間三態的問題,就多維空間而言歷史是可逆的,可逆歷史的結果就是集體意識的當下抉擇,這個抉擇與不可逆歷史的既有經驗兩者形塑了進行中的人類集體夢境,也就是我們正活在其中的當生當世文明,我們是不可逆歷史與可逆歷史的交會衝擊的結果。
3.4.119
萬事萬物是同一個終極理念原型在現實世界的多樣化投影,這是一個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的過程,而現實的最終表現是物質,物質最根本處的物質點與相對之意識最根本處的至上點,兩者其實如一無別,他們是同一個宇宙波動的始終點。在一個循環的路徑中,對無所別的宇宙意識來說任一點都是始點也都是終點;對有所別的個體意識來說,它所聚焦的那一點就是它的當下,這個當下的特質是心物一體、時空不分,這其實比較趨向微觀微宇宙的本性。如果微觀的本性經過時空幾何結構被碎形全相地透過共振而呈現在人觀小宇宙甚至巨觀大宇宙,那麽人的個體心靈就漸漸融入大宇宙心靈,個體意識也就有可能主動地回歸宇宙意識,這是一個真正的覺醒,是BC宇宙循環中的加速向心運動,或者古典的說法稱之爲靈性修煉。
幾何是無形無相世界到有形有相世界的一個重要的轉換過程,是心+mv(–mv )、物–mv (+mv)交會的一個mv中性界面,一個太極MKB光體是這個中性mv幾何的動態自旋的描述,展現在不同領域和層次裏面被稱爲光體、靈體、金丹、源場、Divine Matrix、虹光、信息場。靈性符號所隱含或明示的幾何作爲人天相通的管道工具,從這個觀點來看,確實是一種科學,因此不止人天溝通,也可以以天爲信息能量共在與交換的場域而超越物理法則的限制。事實上我們幷不是要真的去超越一個什麽物理世界,而是要認識這個物理世界的真正本質是靈性;過去這僅止于宗教或神秘領域,但現代科學其實已經一脚踏入其中,科學已然無法再自以爲僅僅是唯物,心靈與精神意識的力量、超現世多維時空、人類起源、遠古文明、外星文明、新宇宙觀都是科學不可迴避的課題。
4.0.120
人是宇宙意識的部分存有,我們以身為宇宙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時空中自我決定其實相,當心靈不斷地開展,精神意識也越來越融入宇宙整體,那麽科學就不只是一種對于物理法則的理解運用;作爲人類文明,作爲宇宙的一個現象,科學應該是我們在宇宙循環演化的向心運動中的一個載具、一個加速向心回歸宇宙本體的助力。如果科學就僅僅是對于物質世界的控制與利用,這顯然將人類的生命導向一個逆向心的宇宙循環,其結果是讓文明走向自我毀滅,因此靈性科學是科學發展的下一個新階段,科學一詞的涵義,經由集體心靈的開展,已經從物質科學轉化成為靈性科學。人是科學的主體,人是身心靈的生命存在,靈性科學是物質、心靈、精神意識領域的共相,傳統科學、哲學、宗教的分野已不足以充分描述人類的文明特徵,取而代之的將是整合一體的靈性科學。
4.1.121
古典靈性科學指的是一般意義上的靈修,包括各種宗教、非宗教的身心靈一體有系統的實修鍛煉方法,是以人的身心小宇宙爲實驗室的實證科學,古典靈性科學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微、小、大宇宙連通合一的開悟狀態,也就是回歸終極的宇宙實相。從人類的靈性歷史來看,古典靈性科學的理想往往只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得到部分實現,一旦無法得到普遍的驗證,那麽靈性科學的種種成就與發現也就只能蒙著宗教、神秘的面紗而被認爲是不可理解的奇迹、神通,甚至被誤解爲只是一種想像出來的僞科學,最後只能訴諸名為信仰實為教條的非理性崇拜。
4.1.125
靈性科學的三個可能與實踐:
一、科學之由唯物回歸靈性、靈性之由信仰回歸科學,在這樣的解放精神下實現個體自我與探索宇宙整體,乃是靈性科學的中道真意。
二、靈性科學給予傳統靈性體驗一個“為什麼?”的理論與驗證,以取代或協調宗教的信仰角色。因此靈性科學是人類心靈開展的一個文化上的結果。
三、靈修禪定是一種由模擬趨向真實的演練,就此觀點而言,靈修是一種可實証的科學,是為古典的靈性科學,人的這個身心結構正是實驗之所在。演化是大宇宙的靈修,靈修是個體小宇宙的即時演化。
現代靈性科學將古典靈性科學由對于小宇宙的自我性命修煉,開展幷深化爲對于大、小、微宇宙的整合一體的探索。科學之為物質科學接下來將蛻變為靈性科學。
4.2.126
靈性科學是科學演化的下一個即將來臨的新階段,而不只是傳統意義下科學的一個非主流分支。易的幾何,以太極MKB包含了SRT天人地屬性而一體地表現了身心靈互涵的關係。考慮互涵的SRT三爻及其陰陽變化,進一步解動態之太極MKB(64卦太極MKB球環體自旋),便形成“SRT太極MKB統一場”
基本上描述了心物一體之大、小、微宇宙的運作法則。探索巨觀的、人觀的、微觀的宇宙共通原理,探討“太極MKB”可能的數學的理解方向。
4.3.135
人類作爲宇宙的一份子,自然也積極參與了宇宙的一切變化而無法自外于宇宙大家庭。我不止是這個宇宙中的我,同樣也自由或干擾著另一個宇宙中的我。我真正能做的就是在夢與覺醒的連鎖中不斷地選擇幷付諸行動,這樣的行動稱爲“意識轉換”。
數學真理客觀恆常的現實,我們只能感知描述而無法再在其中去改變或創造,因此我們就真的有可能只是活在一個宇宙級電腦的數學模擬中,這是宇宙的maya幻化。宇宙的maya幻化或個體的觀想、夢境,互相交織形成多種層級,而意識在這些層級之間往來切換、轉換,這首先顯現出來的便是維度以及時間的方向性的變化,亦即空間自由度與時間任意度的遞升遞降。意識在許多不同層級的幻相之間轉換,于是形成了相對的真實,世界以相對的真實存在著,而宇宙的終極實相指的是被我們認識爲宇宙意識的那個宇宙本體,那個絕對的真實之道。相對的真實是我們通往實相的階梯,或者說相對的真實是音階,而實相是那個大音希聲的創造之音,它是所有可能音階的始源與總和,這裏是絕對真實的宇宙本體實相的大門。
—— 摘錄結束 ——
後記:
世界是一場在幻夢中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