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路徑是‘因緣法關係性存在’於宇宙網格上的具體描述,呈現在小宇宙人身個體上便是信息與能量的傳輸,而信息與能量猶如精神與物質同是一體之高低階的顯現而已,幾何或microvita是信息能量體的初始單位,換句話說,microvita以其幾何容器盛裝著心物能量并最終以心信息與物能量的方式呈現於時空序度,這賦予最高熵值的無序散亂能量一個方向性,這個方向性最後被人的個體理性在時空基礎上將之理解為邏輯并且社會性地(人是宇宙社會的一分子)被看作是人擇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前者假設我們可以全知之眼客觀地觀察宇宙,後者則反應了存在者主觀的運動,兩者是在陰陽同反顯隱的層級演化上的過程解釋與目的解釋。
來自于世界的想像創造了世界的形象,而世界的本性為空,這個本性給予絕對和相對種種有別和無別的可能性,邏輯與存在是這可能性的有限描述,我們永遠無法確知其真實性,於是提供了我們所認知的宇宙演化的動力。
回到現實世界來看,依宇宙網格能量時空路徑建構起來的存在物(這就形成了大宇宙和小宇宙的根本關係),其心物保持一定的總量(全體瑜伽prota yoga)與不定的比例(個體瑜伽ota yoga),最後演化出各式各樣的物種,它們以前者終究相互連結于網格上而為一體,以後者相對表現為有限的不同的能量狀態而造成網格的波動(或說網格上能量密度的不均勻分佈,由於Brahma Cakra宇宙波流的向心演化,能量總要趨向完全平衡,而表現出有序到無序,熵的增加,時間的前進。心物能量密度與宇宙意識密度成反比,亦即宇宙意識密度較低處,△R△T宇宙力量得以凸顯而將較低密度之宇宙意識約束成宇宙心靈與物質。當個體意識由個體心物所提供的有限的虛實時空存在居所的範疇之中離開或超越出來,則個體意識向宇宙意識的運動就是有別到無別的變化,在靈修上這表現為心靈開展與物種進化),簡單地說:存在是宇宙網格的波動,宇宙中沒有任一存在者可以自外於其它存在者。
假設至上點為∞,物質點為0,則0→∞為BC向心、∞→0為BC離心,就存在者的過程解釋觀點0→+∞為增熵、0→-∞為負熵,究竟從目的解釋觀點來說0、+-∞、∞一體無別,都是宇宙本體空性的幻化maya。空性者無他,不可道、不可名、不可思議,是一切、非一切、是非一切,於心是永恆之動者、於物是永恆之靜者。反映於存在者個體上,為個體之物質、心靈 與無意識,其動為個體法性中脈、其靜為個體自性太極,是圓(物身)、直徑(心靈)、圓心(意識)的關係,亦是太極merkaba球面、球體、球心的關係(環體則為球體的另一形式,參见“宇宙中脈”)。於是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數學方程式表述了‘空’中幾何現象,而存在者是現象之現象,文學稱之為萬事萬物、物理稱之為事件,本質上都只是關係性的存在,所以說於心是永恆之動者,並非可以確定觀察者,謂之‘測不准原理’,積累到臨界點它便突然性跳躍成於物是永恆之靜者,這是較粗鈍心靈所觀察之相對論世界。以空性為本的心物合一靈性科學之宇宙幾何有可能在宇宙過程解釋上成為相對論、量子論的進一步統合,這是一個由物而心、由心而靈的過程,此時此刻,人類正站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關口,前進、停滯或倒退,創造、鈍化或自毀全在人類自我抉擇,這個抉擇源自宇宙波流亦將反饋于宇宙波流,我們看著世界,世界也在看著我們。在這個時機也許我們就將面對本地生命與地外生命的有意識的正式交流 ,這個交流是宇宙生命的顯現而為個體所不能避免。在可見的歷史過往裏,我們以宗教神話或神秘信仰潛意識地部份理解部份直覺它,且其間的界限模糊不清,可能提升也可能墮落人類心靈,我們活在一個非真實的夢中,然而生命卻是一個真實的夢,這樣的落差造成世界的非喜悅性的發展,亦即BC向心過程上反靈性傾向的逆向心運動,具體來說諸如宗教之神通、奇跡、媚俗、偽人道、商業物化與政治化,當有限的改革與不可能徹底的革命不足以導向宇宙波流的正軌時,那麼靈性科學對於渴求心靈開展者將展現其真正的革命意義,它是立足地球而更深更廣的宇宙視野,宗教與國家體制將首當其衝,這一天為期不遠,就在本地文明與地外文明再次面對面交會的時候開始。
理念上,靈性科學是宇宙BC循環演化至上點、物質點兩者同一無別的體現,是一體的兩面,因而靈性上的經驗也會在人身之上有其相應的表現,這就構成了生物神學或神經神學(Biotheology or Neurotheology)的主要內容,每一次神經廻路都是對時空路徑的印象,也都呈現其身心靈各種層面的存在意義,從神經生理學與宇宙網格的角度來看,神經廻路是宇宙網格動態的生物版本。靈性經驗首先表現在我們對時空感受的改變,然而客觀的時空變化與主觀的時空感的變化,其間的差異構成了唯物與唯心的糾葛,靈性探索應當跳脫這樣的框架,從一個更高的視野來觀察,亦即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icrovita或宇宙幾何,那麼生物神學或神經神學就不會陷入唯心唯物的無謂爭論,它可以看作是個體對宇宙網格時空路徑的一個素描,較之傳統科學它更貼近了靈性科學的精神,我們這個生物版的個體網格與自己的生生世世串聯為小我,與現實世界中其他個體並聯為大我,這些構成了堅實的自我,其實只是宇宙網格上一個微小區域的時空路徑的連連看而已,當所有的路徑都連起來時,部份區域的自我也就消失,網格上不存在任兩個有差別的區域,於是無別無我,這是靈性經驗最為基本的感受,這樣的感受最終會以神經生理的方式透過大腦被接收,如果透過理化方法給予大腦適當的刺激,也能反向地引起相似的大腦反應而達到一種具有模擬效果的靈性體驗,許多靈性鍛煉、宗教儀式、麻醉藥品可以視為是對大腦靈性反應的一個反向模擬,這是一個連續漸進的程序(漸),當到達臨界點時,它會突然性跳躍轉化(頓)為真正的靈性體驗,漸頓為一,並非兩個。這個存在於大腦神經廻路的靈性體驗是‘心’作用的結果,它讓我們經由大腦覺知心的存在,因此腦是心的一個表現工具、一個器官,它是人身中脈上較高位階的cakra能量節點,是物質與精神的介面、實體與抽象的連結,它與所有的cakra一樣都是源自太極之點microvita自性之心,心所涵蓋範圍內的時空路徑在心的作用下而同步化強化,最後反應在腦神經上被覺知為靈性經驗。
圖1:BrahmaCakra and OM‘
|
A*依太極merkaba,主中脈乾坤81CC,次中脈艮兌72BD坎離63AE震巽54GF,主次四中脈交於中心太極F#為9,兩儀四象八卦之有生於太極之無,並以0為無極之空而涵蓋全體,這是依數理而說,90於中脈8Cakra系統上則具體對應到78,於7Cakra系統上則具體對應到67。若以主中脈16λ排列則C坤1-D兌2-E離3-F巽4- F#9 -G震5-A坎6-B艮7(9)-C乾8(0),8卦與F#共8間隔,每間隔2λ,乾坤主中脈均等為16段,全體為0。B* vesica piscis長短軸比值√3,即30-60-90度三角形之三邊1:√3:2=△S:△R:△T,亦即失衡SRT△依序射出S、R、T合力而形成BC之離心,幷於物質點達到極致後回歸向心(參照BCcosmos圖)。C*無極空8C如圖2所示,表CC1C2……C∞ |
因此心靈的開展直接關係到靈性體驗的深度而表現於不同層級維度的宇宙網格上,人類社會的階級制度及其所投射的神的各種位階是對此的一個漸進程序的反向模擬,平等大同也就是突然性跳躍轉化的來臨,自然狀態下這發生於死亡的解脫時刻(臨終止息心停第一、二光明及禪定之無餘有餘定)因此觀察人類集體意識於中脈及大腦上的發展,階級制度是6 cakra爬蟲腦及哺乳動物腦的特徵,平等大同是7 cakra人類腦的特徵,6、7以腦下垂體與松果體的化學天平互相制衡反比而形成一道信息的開關切換,目前的人類正在由6A邁向7B的進程中,8C則是這個維度網格的結束與下個維度網格的開始,8C是這個維度的乾極、較高維度的坤極,3E與4F之間、7B與8C之間為1/2step。在中脈路徑的音階歷程上,1/2step為一空谷阻斷,必須巨觀相對論式架橋連續通過(34之間)或微觀量子論式跳躍非連續通過(78之間),後者即突然性跳躍轉化,古典說法認為這來自宇宙意識的恩典而非個體作用,亦即它是作為宇宙整體而可能,簡單地說就是當心靈開展與整個宇宙相融合一(瑜伽、天人合一)時突然性跳躍轉化便自動發生,它並非個體意義下的心靈所能控制或發動,它是個體心靈意識回歸宇宙心靈意識的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就個體而言是人天之間的阻斷隔閡,就宇宙整體而言它是上天對人間的接引,如果人心靠向天心,如果普世人類集體意識朝向靈性之宇宙理念,那麼突然性跳躍轉化會自然發生,這是星球生命集體的頓悟現象,它意味著這個生存空間向更高維度的演化,這是生命的昇華或更好地說回歸本來,也就是那個宇宙的開始與結束。一旦如此,我們就自覺地參與了整個宇宙的生命過程。78之間的1/2step如果放到7個cakra的系統來看,它就對應到6眉心輪與7頂輪之間,於是具體化地成為67之間互成反比信息切換開關的聯動機制,最終表現為清醒與睡眠(123、456、78,氣集14沉睡25夢36清醒78歸空),這就是說睡眠時我們潛意識地回到較高維度或無意識地回到更高維度重整我們的心物能量(清醒狀態則透過禪定進入更高維度或最終之有餘無餘定歸空)。這樣的機制以一個音聲文字來表示就是om'(AUM)(音ong、嗡),其中的月眉形弧線即表示了這個阻斷與跳躍,上頭一點即至上點,是太極而無極之點,是宇宙開始與結束的原點(空)即平衡SRT△或圓之中心。弧線下面A(G,generate成)U(O,operate住)M(D,destroy壞)發動‘成住壞’者即GOD上帝,即 宇宙BC循環的離心向心(失衡SRT△)。或者說自然演化下我們是先準備了一個人類腦的硬體然後才逐漸設定各種人性軟體程式,這樣看來,物質大腦是先天、人性心靈反而是後天了,這是說在宇宙BC向心循環個體心靈源自於物質(BC離心循環的終結則物質源自大宇宙心靈,由此觀點則心靈先天而物質後天)這就是前述的由時空路徑而神經廻路而心靈意識的發展關係,可以說個體心靈意識是物質能量的信息化結果,於人則總結為‘自我’(無別而有別的順向心),靈性運動則不惟反向模擬且更進一步可逆反應地當下消融自我而回歸大宇宙心靈甚至宇宙本體(有別而無別的加速向心)
圖2:BrahmaCakra and Fibonacci sequence
|
A*《太極merkaba與光錐》圖3之BC循環離向心BAG(765艮坎震)位置與此圖稍異,此圖依本文圖1圖2觀點而設。 B*12tET表現8Cakra系統3E4F之間、7B8C之間存在1/2step,16λ表現1/2step之為阻斷及FG間F#之為中陰空無。12tET與16λ是宇宙中脈的兩種刻度、兩種參照,對應了Lambdoma方陣(Pythagorian table參見《易卦,宇宙理的數學幾何觀》圖10)前者是時間屬性的音階頻率(Lambdoma弦長分數),後者是空間屬性的震動弦波長(Lambdoma弦長倍數。1.參見《宇宙中脈》宇宙中脈被描述為1維時空實虛體,正對應了此圖中脈的兩種刻度。2.由α開始之物質宇宙向心運動在前期的宇宙膨脹階段CMBR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由最初極微小波長經由宇宙膨脹的都卜勒效應而成為現在的λ=7.23cm,這個λ波長在宇宙的時間進程上維持一個動態的變化,到了向心回歸的後期又將恢復本來極微小狀態。就整個宇宙心靈之向心離心來說則在α物質點上有其最小波長,在△s上逼近其最大波長(宇宙中脈之弦的絕對直線,即宇宙太極merkaba球環體的直徑。)。以這個16λ刻度所描述的宇宙中脈,反映了太極merkaba這個宇宙能量幾何的基本構造,這裡用來描述依Φ純屬宇宙心靈的BC離心,以有別於向心之依Fibonacci趨向Φ。)最後,中脈在宇宙整體之對應,及中脈在個體之對應,兩者并非完全一致,這是宇宙以自我相似而演化,理論上當個體演化到終極狀態時才可能與宇宙整體完全一致無別,這個狀態就是靈性發展的唯一目標。以此必須注意中脈在BCcosmos、BrahmaCakra、太極merkaba、人身小宇宙各個層面的差異,事實上正是差異所造成的不完全的對稱性形成了這個已顯現的世界。差異源自心靈不斷在兩極之間變動往來的本質,而世界的存在是宇宙心靈朝向物質點(坤極)的結果。
與64卦的對應,C#臨萃,D#革睽,F#益恒,G#解屯,A#解蒙,參見“六维64卦太极Merkaba的几何结构及能量变化”圖1.3 |
時空路徑在大宇宙與小宇宙上究竟匯歸於中脈一線,大小宇宙之間或全個體宇宙之間存在著以無限中脈軸(宇宙中脈、個體中脈)為根本唯一的實虛時空路徑,在BrahmaCakra的BC演化上則表現為離向心運動,此中脈落於Φ之上而為無限並且就個體理性而言只能過程解釋地在BC向心運動中依Fibonacci數列趨近之,其本性實相為‘空’,無別當下住空,一切無所顯現更無演化,有別時空幻化,萬有生焉。意識的自旋與力量的直線運動(意識的收縮擴張及自旋在半徑方向上形成無數大小散亂力量的直線運動,最後整合為SRT△。受到意識密度變化之影響,密度低時SRT△失衡,其合力依SRT序射出,並以離心向心的△S直線與△R△T曲度線完成宇宙BC波流的循環,理論上絕對直線存在於平衡SRT△,離向心△S直線與△R△T曲度線則是相對的 )構成了已顯現宇宙的基本的螺旋運動(意識圓心自旋、心靈圓形運動、力量直線運動),這個螺旋運動在BC演化的離心階段以Φ形成(以純粹的宇宙心靈狀態存在之無理數,是宇宙理性在個體理性上的投影),在向心階段以Fibonacci數列形成而造就有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