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簡介

山行踽踽且忘人生路遠,野地裡坐下來看看天空-----這裡將瑜伽宇宙論哲學宇宙力量(prakrti)之悅性(Sattvaguna )、變性(Rajoguna)、惰性(Tamoguna)SRT三種靈、心、身屬性(精神意識S、心靈R、物質T)導入易卦天人地三爻(三、二、初爻)回溯建立易的幾何結構(幾何易)而與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四面體星Merkaba)整合為一,形成太極MKB(太極Merkaba宇宙能量幾何)理論為基礎之“SRT△宇宙網格生命之花太極MKB”,嘗試以此建立大、小、微宇宙共通之靈性科學的科學系統。或下載作者《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獲取體系較為完整的閱讀 (請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文說明,并點擊該書網頁版或docx與pdf檔下載。本網頁及書的初始材料請見“研究筆記”一文,亦提供下載連結。)
*2018.2.1與某出版社訂約出版,歷經半年多的延宕終於也完成了一校,未料出版社最後認為這書太過艱深難懂無法出版,終於今日2018.10.8與我協議解約,因此自即日起我又將這書重新po上網頁,回歸自由共享的初衷 。2018.10.8
*2017.4.21起已关闭留言功能。新增修订版八卦、六十四卦太极MKB立体几何模型在太极Merkaba模型相片图集图10.1、图22-30

2021-01-31

現實與影像

 在意識與現實的互相轉換的過程裡,與現實端最密切關聯的是影像。可以這樣看,有如虛擬遊戲,玩家是現實端,虛擬遊戲是影像端,玩的時候兩者開始有了互動,玩家活在虛擬世界中,虛擬世界活在玩家的人生中,這時現實和影像互相融入對方,產生能量的交換,最終當遊戲結束後,玩家與遊戲各自回到他們原本的現實,但玩家的現實裡已經有了虛擬影像對他造成的影響,虛擬影像也有了來自玩家而形成的進化(遊戲人工智慧的學習),更好的例子也許是經典科幻影集Star Trek裡的holodeck全像甲板。這很好地說明了現實與影像之間的初級轉換,表層上現實與影像仍各自保持原樣,但本質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從現實與影像變成現實(影像)與影像(現實)。
表示如下:
A.現實∪影像→B.現實(影像)∩影像(現實)→C.影像(現實)∩現實(影像)→D.影像∪現實
AD互為鏡像,D為A之究竟三摩地定,是意識轉換之完成。
BC互為鏡像,B如恍惚狀態,C如夢境。
整體而言,AB與CD互為鏡像。AB如自覺中的恍惚,其清明自覺之主體為A之現實。CD如清明夢(清醒夢),其清明自覺之主體為D之現實。但一般情況的清明夢其清明自覺主體仍為A之現實,因而多只是基於A現實而瞥見其鏡像之D現實,並未如實轉換,但僅僅是這樣的瞥見已經讓人身在其中時虛實難分。自然中陰的體悟,有助於暫離A現實而不只是瞥見地真正進入甚至轉換成D現實,這時的狀態就接近三摩地定了。
BC類似恍惚夢境,真實與虛幻同在的瞥見,是AD的中間相滲透交流,猶如固態與液態的中間凝態,它是個心物交換態,而這最初發生在意識轉換過程的幾何階段,並在此後的形態、影像、現實各階段裡持續運作直到現實的極致,也就是物質世界的成立。
現實與影像互相轉換成對方,但就包含兩者之意識而言這一直都只是意識的聚焦而已,意識之聚焦決定了最終如何呈現這個現實,也就是在“意識轉換”之”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的過程裡,越趨近意識端越是無別整體它的本源是宇宙意識,越趨近現實端越是有別個體它的極致表現是物質。
從mv觀點亦可如下表示:
+(-)←隱顯→+-←鏡像→-+←顯隱→-(+),亦即由心到物的轉換經歷了同反(隱)顯、鏡像對稱、同反(顯)隱這樣的過程,這同樣是個可逆過程。轉換臨界點之鏡像對稱為大宇宙心靈的心鏡作用,在BC BrahmaCakra則表現為至上點與物質點的鏡像對稱。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