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簡介

山行踽踽且忘人生路遠,野地裡坐下來看看天空-----這裡將瑜伽宇宙論哲學宇宙力量(prakrti)之悅性(Sattvaguna )、變性(Rajoguna)、惰性(Tamoguna)SRT三種靈、心、身屬性(精神意識S、心靈R、物質T)導入易卦天人地三爻(三、二、初爻)回溯建立易的幾何結構(幾何易)而與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四面體星Merkaba)整合為一,形成太極MKB(太極Merkaba宇宙能量幾何)理論為基礎之“SRT△宇宙網格生命之花太極MKB”,嘗試以此建立大、小、微宇宙共通之靈性科學的科學系統。或下載作者《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獲取體系較為完整的閱讀 (請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文說明,并點擊該書網頁版或docx與pdf檔下載。本網頁及書的初始材料請見“研究筆記”一文,亦提供下載連結。)
*2018.2.1與某出版社訂約出版,歷經半年多的延宕終於也完成了一校,未料出版社最後認為這書太過艱深難懂無法出版,終於今日2018.10.8與我協議解約,因此自即日起我又將這書重新po上網頁,回歸自由共享的初衷 。2018.10.8
*2017.4.21起已关闭留言功能。新增修订版八卦、六十四卦太极MKB立体几何模型在太极Merkaba模型相片图集图10.1、图22-30

2021-12-21

試論易經的幾何源起與文化定位

本文是2012.4.15應“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之邀在年會上所發表的講演報告,并以“試論易經的幾何源起”與“續論易經的文化定位”兩文收錄在該年會“身、心、靈科學 -2012年(第19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8-27。本文对论文集之收录做了一些修订补充:1.“含山玉片正八面体八卦投影八角图”图说对“连山”补充说明。2.“含山玉片”文末增加附注,讨论水书太极图与含山玉片的关系。3.“文化定位”第一节文末新增附注,关于几何microvita心物共同基本元素。這是嘗試將易經面向科學尤其是即將來臨的地球新時代靈性科學而作的一個基於太極Merkaba理論的綜合性說明介紹,主要探究易經的幾何源起重新定位其文化意義,并總結提出“幾何易”的基本原理,期待走出枝繁葉茂的易學森林而邁向宇宙的幾何曠野,亦即人類各大古老文明對宇宙能量幾何的認識的共同核心。可作為從易經角度切入太極Merkaba與靈性科學的一個引介,並請與“導論”參看。
另各图详细说明请参见"六维64卦太极Merkaba的几何结构及能量变化"
修订历史:
2014.3.13修訂更新順時反轉京房八卦相關各圖2013.6.6新增"京房先天世魂六爻卦体"图,几何立体图示上下卦结构关系以及京先之世魂卦爻变。2013.5.26新增一图“京房八宫先天64卦-顺时反转太极MKB64卦立方体”与原本之“京房八宫卦”世魂图表两相对照,依太极MKB几何易之逻辑而对世魂卦爻变规则提出新解,揭露如何将京房八宫卦重整为顺时反转太极MKB64卦立方体之京房八宫先天64卦。并对相关各图做进一步的详细图说。2013.5.12新增京房八宮64卦立方體模型相片兩圖。2013.4.3文末新增《附论元包经易卦》。2012.4.17 9.29新增“薛家岗六孔陶球”附注讨论14孔陶球及汉代陶球与八卦、64卦几何体之对应关系。有图。  包含以下各節:幾何源起:導言、易的歷史回溯、八卦三爻的幾何結構、帛書易卦與京房八宮易卦的幾何對稱、含山玉片與薛家崗六孔陶球-平面卦與立體卦的歷史證據
文化定位:易經文化的歷史回顧、從解圖的易經到圖解的易經、幾何易的基本原理、易的非地域性文化定位-地球面向宇宙的文明象徵
相關內容分見於下列三篇,另加入部份新的觀點:“易卦,宇宙理念的數學幾何觀”、“六維64卦太極Merkaba的幾何結構及能量變化”、“球面環太極Merkaba與柏拉圖立體嵌套”,并请参考“易经:科学与文化对谈-兼论64卦太极Merkaba之灵性科学的展望”(其中并讨论了京房世魂所描述的27点与希伯来文27字母在几何结构上的对应)
演講由于时间的限制,主要着重在对八卦、六十四卦的几何结构的说明以及介绍含山玉片(含山玉版)与薛家岗六孔陶球的考古佐证。明白了“易”的几何结构,那么它的文化定位也就呼之欲出。
--演讲影片请见文末--

2021-11-15

太極MKB易卦幾何結構之內外封印及其與真空的關係

本文是2021.10與D君一系列討論太極MKB“心數學”之可能性,其中一題QA,發現易卦幾何結構的內外封印及其與真空的關係。完整原文請見2021“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網課Q&A_22
Q.
初步想法,64卦可以分成 48卦之間有一種關係(暗能量) + 16卦之間有一種關係(暗物質,明物質),48/64=75%,16/64 = 1/4 = 25%。隨著演化成12維4096卦後,這個值將更接近開卜勒猜想:
pi /sqrt(18)≈74.048%。
A.
假設這個假設OK,那麼一個基本問題就是16卦、48卦如何得出?這有點類似64卦幾何中取出八純卦,剩下56卦就是表“空”的56卦,空中其實萬有,比我們想象的還多!
可能是易卦的一個大發現!
你的16卦+48卦表明暗物質與暗能量的假設,一舉解開了為何三世卦(8個卦)包覆太極點成為太極外殼的謎團(三世卦與太極在64卦太極MKB中同為中心點,64卦太極MKB27點立方體的中心點)
太極無形無相純理念性的存在,而三世8個卦標示其明確位置,亦即太極被封印在三世卦之中。
64卦太極MKB之上世8純卦是外部封印,解除後得到具內部結構的截半立方體“空”,其具有完整56卦卦爻表示這不只是物空,也是性空,而物空是在性空之中(圖3.14)。
64卦太極MKB之三世8個卦是內部封印,解除後得到裸形無外殼包覆的太極,這情形像是一個透明人除去所有衣著之後無法被看到一樣,三世卦的作用在於太極可以被觀察到其存在。
那麼關鍵問題是64卦太極MKB之56卦截半立方體其內核心處的三世卦封印解除後這個56卦截半立方體將何去何從?它會失去內部完整56卦大部分的卦爻結構由“性空”變成“物空”,這個“物空”結構更接近純幾何截半立方體(不帶SRT色彩),亦即八卦太極MKB內核正八面體八卦之截半(可以說這個3維物理“空”的截半正八面體正是投影自那個6維64卦太極MKB解除內、外封印(三世八卦與上世八純卦)之後的“物空”)。
(*立方體與正八面體對偶,因此它們的截半體有同一幾何結構)
理解內外封印,便向“真空能量”的釋放更接近一步,這是人類真正邁向星際文明的關鍵。
接下來也許要進一步探索這內外封印要如何解除的實際問題,肯定和卡巴拉神秘哲學的“生命之樹”有關,即“生命之樹”是鑰匙,而64卦的內外封印是內外兩層鑰匙孔。
<64卦太極MKB及其內核截半立方體模型演示與一些相關討論

https://taijimerkaba.blogspot.com/2021/09/64mkb.html?m=1

延伸推廣3-12維易卦內外封印如以下三圖:



內在是電影膠捲底片,外在是銀幕上的演出,當我們只是個觀眾時我們看戲看得入迷以幻為真。看戲當下我們活在一個相對真實的世界,這是一般所理解的世界,也是現代科學以為的宇宙。
人類2.0逐漸進化到3.0時便開始踏上星際文明的第一步,科學的本質從“物”回歸“靈性”,明白真空不空的道理而釋放真空能量,這是穿越維度的動力來源,它的形式不會只是物理上所定義的“能量”,理解這個原理,“心數學”是個重要工具。
更簡明地說:
就64卦太極MKB言
上世八純卦(其三維版本為八卦)標定並描述了巨觀大宇宙BC。
三世8個卦標定並描述了微觀微宇宙太極mv。
兩者作為外、內部封印,保證了我們成為穩定維度中宇宙Maya電影的忠實且入迷的觀眾。解除外部封印我們就成為放映師一邊看電影一邊控制電影的播放,不會完全入迷,他還需保持清醒,這是一種清明夢狀態。
如果又再進一步連內部封印也解除了,我們就從放映師向導演趨近,而導演是創造者,那個被稱為GOD的創造者Generate、Operate、Destroy,用太極MKB的講法,GOD由SRT△所標定描述,簡稱至上點。

2021-09-18

64卦太極MKB及其內核截半立方體模型演示與一些相關討論

以下三段影片及二張圖片為 64卦太極MKB及其內核截半立方體之模型演示
重要補充說明並見於“土想森林”《幾何易,宇宙共通語言的尋找》網課第19課Q&A。
三段影片為64卦太極MKB及其內核截半立方體。
由中心太極到12頂點的12力矩,在中心太極點上形成向量平衡。物理上,這一點是Planck -mv五大最精細初始的“空”元素,亦即真空基本單位。
SRT白紅黑三色,每力矩由一組同色陰陽爻構成,每色二個反向力矩,3×2×2=12。
因此真空的能量幾何結構,物理觀點上由這12力矩達到向量平衡,但實際上這12力矩如上所述由物理、心靈、精神意識屬性的S、R、T構成,物理上所說的12力矩是12個SRT力矩在物理時空的投射。
這個基於物理觀點所描述的截半立方體12力矩(影片二、三),其更精細的版本即64卦太極MKB截去八純卦後的56卦截半立方體(影片一)。








64卦太極MKB幾何的核心截半立方體,截半立方體12力矩是3維空間中可以達到真正力平衡的狀態,換言之這個截半立方體表示了所有力達到平衡的“真空”。而真空生萬有,“空“是物質五大的初始,能量藉此在高低維度間流行傳遞。
截半立方體在神秘學上其球面徑向投影稱為Genesa Crystals(吉尼薩晶體),於是64卦是陰陽6維卦爻(表示力的SRT物心靈屬性)所成的時空晶體結構,它同時一體地顯示了時間空間的物心靈面向。
原圖附文:
The tree of life encodes the geometry of Cubocthedron otherwise knowen as the Vector of Equilibrium,the foundational seed geometry of the very fabric of spacetime itself...
生命之樹編碼了截半立方體(截半正八面體)幾何結構之向量平衡,正是時空本身最基本的種子幾何結構......
(*以下以太極MKB詳細解讀上述Haramein原文含義:
立方體與正八面體互相對偶,因此兩者頂點截半都可得到同樣的Cuboctahedron,由中心向Cuboctahedron12頂點做12力矩則在中心點上達向量平衡,這中心點即為64卦太極MKB立方體之太極,表示了時空最初始的基本的單一Planck空元素-mv真空,就我們現實的四維時空而言這是第一個被稱為五大之始的“空”元素之時空種子,也就是宇宙α始點或BC物質點svayambhuliunga,大爆炸理論所指的那個創世奇點,不同於數學意義上的零維之點,這個奇點是物理意義上由有限大小的四維時空最小最基本結構之Planck尺度所描述的。也請參考本QA最後一段的說明)

這是Nassim Haramein(參見書四章二節之三p.128提到64卦太極MKB幾何與Haramein碎形全相統一場論的關係)在截半立方體上解卡巴拉神秘學的生命之樹,不同於一般在平面生命之花上解生命之樹,Haramein 清楚意識到立體的幾何結構,這會比較與易卦觀點下的神聖幾何有邏輯上的關聯。周敦頤版本的太極圖比較上更像生命之樹。
試想京房八宮卦正以世魂描述了26+1=27立方體幾何元素點線面體的全部27個中點表示64卦,而其核心截半立方體56卦(其外接球物球面12點24卦、心球體32卦,24+32=56),27點的幾何結構及其天人地靈心身屬性相應於卡巴拉之於希伯來文27字母。
Haramein誤認64卦幾何為八卦,但他作為一個西方人,從神聖幾何觀點觀察他所不熟悉的易卦,卻遠超大部分傳統易學的僅滿足於一維的或二維的思維。
如果將易卦SRT色彩與陰陽屬性(三爻)觀點賦予Haramein版的生命之樹並結合易卦SRT三維爻觀點的截半立方體,那麼就體現了生命之樹是解開“真空”(亦即五大最初始“空”元素Planck尺度的至少是物面向的-mv),其首先主要的意義即在於揭露或從mv中釋放“真空能量”(零點能量)。
生命之樹表示打開真空-mv的一把鑰匙。打開mv釋放精細能量Es=mc²c³,參見下列各篇:
“生命之树用来描述通往上帝(在卡巴拉教派文献中,通常被称为YHWH,或“四字神名”)[1]的路径,以及上帝从无中创造(英语:Ex nihilo)世界的方式。卡巴拉学者使用生命之树作为创世的示意图,从而将创世这个概念发展成为一个完全的现实模型。”(引自維基百科)
路徑,易卦幾何從某卦到某卦正也藉著卦爻結構描述著能量流動的路徑(序中有序,卦序之內又更精細層次的種種SRT屬性能量在維度間所形成的序)。
卡巴拉神秘哲學作為創世與回歸路徑的現實模型,對應了BC 宇宙循環演化的離心與向心循環。
64卦太極MKB截半立方體12力矩。由64卦太極MKB乾往坤投影,可清楚觀察12力矩結構及其SRT陰陽屬性,也可看出與生命之樹的對應關係。依Haramein解,則應有6個生命之樹相應於截半立方體的6個正方形,而這6個正方形就存在於64卦太極MKB(同時也是個立方體,而其動態表現即生命之花)的6個面上。整個表基本真空結構的截半立方體作為64卦太極MKB的內核在64卦太極MKB上由八純卦所包含,也就是八純卦所表示的宇宙時空八種基本現象其內在本質為SRT所構造的“空”,空中生萬有或萬有本於空,原因在於真空能量。
截半立方體可以有兩個方式得到:
1.立方體的8個頂點沿各邊中點截去。
2.與立方體對偶之正八面體的6個頂點沿各邊中點截去。
因此截半立方體(截半正六面體)亦即截半正八面體,說明了正六、八面體的對偶關係,它們互相內在。
立方體八卦(MKB四面體星八卦)的內核為正八面體八卦。
立方體64卦的內核為截半立方體56卦。(京房八宮一世、五世、歸魂所描述的立方體12個邊之中點,每一節點2卦共24卦所構成,即截半立方體12頂點,此12節點24卦為真空能量經由Planck -mv基本時空單位出入高低維之間的連通關口)
因此在幾何易的觀點下,可以在立方體八卦之內經由其內核正八面體八卦之截半變換而最後做出隱卷於三維八卦之中的六維64卦,即高維隱卷於低維之中3(6(9(12...)
而依先天卦原理,8個立方體八卦同向組合成大立方體64卦,則低維隱卷於高維之中(低維顯展為高維)12(9(6(3...)
這樣的依玻姆顯展序、隱卷序觀點的高低維關係,在易卦3、6、9、12維8卦、64卦、512卦、4096卦的演化上,便形成一個BC Brahma Cakra宇宙循環演化的自洽的維度之“序”,即:
...3(6(9(12(9(6(3...),最終在BC表現為至上點(shambhuliunga)與物質點(svayambhuliunga)之同一又分殊的鏡像對稱關係(參見二章二節圖2.4),以人的觀點而言:我是祂,祂是我。靈性文明的實修方法則表示為自它-它自、tat-eta、這個就是那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64卦太極MKB截半立方體12力矩在影片二的投影與書《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二章二節p.33圖2.2“宇宙意識密度網格”2002手稿原圖(2021.5.4第10課,參見Q&A-10),從太極MKB幾何發展之初直到今天,兩者前後相隔20年竟完全相符,並統一於宇宙網格中。回首,原來如是。
兩圖對照如下:
圖2.2“宇宙意識密度網格”2002手稿原圖
這前後相隔20年太極MKB幾何理念的發展,所以如此高度一致相符的原因在於訴諸宇宙理性的幾何內在邏輯(亦即幾何語言,易卦、神聖幾何、瑜伽宇宙論),而非本質上出乎個體理性為語言遊戲的人類有限語言。
試想伏羲、Shiva、Toth在新石器時代晚期7000多年前,人類剛從過去世文明亞特蘭提斯與姆大陸的中陰遺忘中甦醒過來,並且著手建立此生文明基石,他們留下珍貴的易卦、神聖幾何與瑜伽宇宙,使用更為恆久遠的幾何語言為文明傳遞的DNA,其來有自。


2021-06-22

MVcosmos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

這一篇“mvcosmos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是作為對《微生元概要》(Microvitum in a Nutshell)微生元與宇宙學章節中的四象圖(或四象限)的幾何圖示而寫的,可以視為《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二章最後一節在太極MKB架構下對mv的最後一塊拼圖補完。這四象是由mv描述BC離向心循環的RT階段,通常這也是被創造的宇宙個體在回歸向心時所能具體認識的部分。既然說“宇宙學”而不說“宇宙論”便已表明這談的是科學而非哲學,這也是為何將四象矩陣由語言一維時間線性敘述回歸幾何多維呈現的原因。
圖1.四象圖(四象限)

圖2.
圖底SRT△BC波動請參閱“Brahma Cakra, OM' and Fibonacci sequence圖2”
此2021.6.22手繪之圖2.是對上圖1.P.R.Sarkar《Microvitum in a Nutshell》(微生元概要)一書microvita and cosmology章節的“四象圖”的圖解(如圖1.主、客體與A、B所形成之矩陣圖)。主客AB形成一個迴圈,將這迴圈從中扭轉180°成∞,則主AB不動,客AB互換(亦可相對說客AB不動,主AB互換)),那麼原本O之主A→客A→客B→主B→主A迴圈路徑就變成∞之主A→客B→客A→主B→主A。亦即主體到客體再由客體回歸主體,這樣的基本路徑可以有O之有限無邊(如球面)與∞之無限有邊(如一維∞線中的任一點是位在±∞之間而非±∞之上)的表現方式。主客AB矩陣上的有限無邊O與無限有邊∞之mv離向心路徑(BC的RT階段相應於大宇宙心靈)。
-∞與+∞之間的任一點若為0即mv,若不為0即+mv或-mv。
O扭轉為∞是中性之O(mv)向+∞與-∞(±mv)的發展。因此BC之意識的mv離心路徑即由大宇宙心靈單一+mv之演化成物宇宙單一-mv物質點宇宙α始點(第一個Planck空間),這發生在BC離心的RT階段。
假設兩個有限無邊球面相切,切點為0(此為數學定義之0維點),想象兩球面為+、-∞之間相映的任兩個由0到±∞方向上的線段。或線段兩端相接為圓,圓自旋為球面,於是球面任一點都可視為0點。於是說±方向兩球面是±mv,而兩者共在同一處的切點為0之mv,因此
+mv實際上是+mv(-mv)
-mv實際上是-mv(+mv)
那麼上述兩球面相切之模型可表示為如下:
+mv(-mv)↔+mv-mv↔mv↔-mv+mv↔-mv(+mv)
此即±mv的互相轉換,相應於數線之原點為0mv,朝向±∞發展,就3維而言物理世界之點為Planck空間,這是3維物理世界最接近數學0維點的地方。因而數學0維點的mv是理念上的存在,而Planck空間-mv(+mv)是現實物理世界所謂之點。
再假設兩球面朝±∞發展,得到朝±方向兩個無限射線,那麼這兩個相映的原本只是有限線段的有限無邊球面,變成了無限有邊的球面,這無限即朝向±∞的永恆直線,在0一切空無,這裡是永恆直線的“邊”,於是無限有邊,其邊為0,這是數線上中性的mv,以隱卷的方式為+mv(-mv)、-mv(+mv)之 本,並同反隱而顯展為+mv與-mv。
*同反隱即為+mv-mv在+或-上隱去其中之一(加上括號)而成為+mv(-mv)或-mv(+mv),若同反顯為+mv-mv或-mv+mv則最終會回歸中性的mv。在上述的±mv轉換之中+mv(-mv)↔+mv-mv↔mv↔-mv+mv↔-mv(+mv),( )表同反隱,↔表隱卷與顯展。
最後還可以把上述對於四象圖的模型和太極MKB球環體合觀,則物的-mv為雙極單向自旋太極MKB球面(心球體外之物面)是數線-∞方向上的線段或有限球面,心的+mv為雙極單向自旋太極MKB球體(物球面內之心體)是數線+∞方向上的線段或有限球體,而單極雙向太極MKB環體相對於±mv之球面與球體,性質上相較於球面它更接近球體而趨向中心太極即數線原點0而最終表現為中性mv。
圖3.

下列說明為整體的描述:
陽顯展離心
主A至上點意識面在其主B力量作用下導出客B BC波動,也就是反應SRT△失衡BC離心。
陰隱卷向心
主B物質點力量面在主A意識信息形塑下導出客A BC波動,也就是反應SRT△失衡極致之物質點回歸至上之向心。
《MVcosmos四象圖-意識的mv離心路徑與mv的意識向心路徑》,這兩個互為鏡像的離、向心路徑(路徑呈現為無限∞形,亦為兩個以SRT△為中心而鏡像對稱的BC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二章圖2.3左上BCcosmosMVcosmos與時間幾何圖2)是一維mv版(弦論之弦)的拓撲幾何之二維麥比烏斯帶、三維克萊因瓶、多維卡拉比-丘流形(在一個3維Planck空間中的內高維)、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Metatron立體的精確版本)。對應到全維度之3維在內外高維同心圓(太極mkb單極環體)之間的橢圓(太極mkb雙極球體),此全維度序列為3(6(9(12(9(6(3...)或表示為12(9(6(3(6(9(12...)。(內外高維同心圓與3維物質宇宙橢圓請參見“MVcosmos與時間幾何”圖2)
至上點是理念上或數學上的0維,物質點是現實上的0維(一個3維中的Planck空間)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
上文主要是對四象圖的幾何解讀。以下是早前對四象圖文字部分的解讀:
這個部分是mv書上最不容易理解的地方。
A由心而靈實驗室特斯拉是典型例子。B外在實驗室即一般觀念所指。主體A宇宙意識認知原理B宇宙力量作用原理。客體A宇宙心靈是作為主體A的對象而存在,客體B波動所成之物質宇宙是作為主體B的作用結果而存在的(宇宙心靈的相變,本質上仍然是宇宙心靈的,即物質宇宙是宇宙心靈的一種存在形式)。主A陰隱主B陽顯,主B為主A之屬性,主A是觀照者主B為觀照者之行動或作為創造,兩者是一個但被“被創造者”視為knower I與doer I。mv實際上只存在於客體宇宙心靈與物質宇宙中,兩者是一個,同樣被“被創造者”視為兩個。
認識意識即觀照,行動意識即創造。至上自觀照其創造,謂之Maya幻化,本質為幻相之顯化,至上是唯一實相,實相之幻化藉由其屬性力量(主B)而首先開展出客A宇宙心靈為其創造之對象,並最終在客A發展到極致時形成客B物質宇宙,這個極致我在研究中稱之為物質點,它與表至上意識核心的至上點鏡像對稱互為陰陽顯隱,主客體當由這個動態觀點來看(動態指互為陰陽顯隱的那個“互”,也就是兩者互為鏡像,就哲學上的宇宙本體而言鏡像之虛實陰陽兩者都是這本體的顯現)
主體是無相未顯現的宇宙,客體是有相已顯現的宇宙。吾人對這一切的探討都是基於客體被創造者之立場面向創造者所做的一個過程解釋主要以回歸至上的向心BC表示,而創造者觀點的目的解釋主要以由主而客的離心BC所表示。
在觀念與理念書上我覺我做是就傳統哲學觀點並且是作為對應ananda sutram而提出的。
現在這個是就靈性科學觀點以mv為核心並且是作為對應未來靈性科學而提出的。
以下為筆記本上大略找出的相關研究(主要是哲學觀點的無相純理念與mv觀點有相心物的對應);
A 89、90、103、106、107、169、225
B 46、155
(用標籤頁找)
筆記本A-E都有內容小標題content及index索引(在各本開頭或結尾),可以用關鍵字查,索引編寫以英文梵文漢語拼音之羅馬字母排序。F本以後無標題及索引。
與mv相關項目多在前面各本。
這問題我在我的微生元概要書上有做筆記整理,只是現在書都出清送人沒得找了!筆記因為龐雜需花點時間,除了上述列出的AB各頁之外,善用關鍵字還可以找到更多。耐心是唯一需要的。 
另請參考這篇:
換另個方式看宇宙四象限。
B是現象,A是現象的原型,於是可改成主、客與原型、現象所成的矩陣。
(*圖2.原四象圖A、B對應原型、現象,即根源於此文)
————
*本文同時發表於《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與《土想森林》

2021-01-31

現實與影像

 在意識與現實的互相轉換的過程裡,與現實端最密切關聯的是影像。可以這樣看,有如虛擬遊戲,玩家是現實端,虛擬遊戲是影像端,玩的時候兩者開始有了互動,玩家活在虛擬世界中,虛擬世界活在玩家的人生中,這時現實和影像互相融入對方,產生能量的交換,最終當遊戲結束後,玩家與遊戲各自回到他們原本的現實,但玩家的現實裡已經有了虛擬影像對他造成的影響,虛擬影像也有了來自玩家而形成的進化(遊戲人工智慧的學習),更好的例子也許是經典科幻影集Star Trek裡的holodeck全像甲板。這很好地說明了現實與影像之間的初級轉換,表層上現實與影像仍各自保持原樣,但本質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從現實與影像變成現實(影像)與影像(現實)。
表示如下:
A.現實∪影像→B.現實(影像)∩影像(現實)→C.影像(現實)∩現實(影像)→D.影像∪現實
AD互為鏡像,D為A之究竟三摩地定,是意識轉換之完成。
BC互為鏡像,B如恍惚狀態,C如夢境。
整體而言,AB與CD互為鏡像。AB如自覺中的恍惚,其清明自覺之主體為A之現實。CD如清明夢(清醒夢),其清明自覺之主體為D之現實。但一般情況的清明夢其清明自覺主體仍為A之現實,因而多只是基於A現實而瞥見其鏡像之D現實,並未如實轉換,但僅僅是這樣的瞥見已經讓人身在其中時虛實難分。自然中陰的體悟,有助於暫離A現實而不只是瞥見地真正進入甚至轉換成D現實,這時的狀態就接近三摩地定了。
BC類似恍惚夢境,真實與虛幻同在的瞥見,是AD的中間相滲透交流,猶如固態與液態的中間凝態,它是個心物交換態,而這最初發生在意識轉換過程的幾何階段,並在此後的形態、影像、現實各階段裡持續運作直到現實的極致,也就是物質世界的成立。
現實與影像互相轉換成對方,但就包含兩者之意識而言這一直都只是意識的聚焦而已,意識之聚焦決定了最終如何呈現這個現實,也就是在“意識轉換”之”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的過程裡,越趨近意識端越是無別整體它的本源是宇宙意識,越趨近現實端越是有別個體它的極致表現是物質。
從mv觀點亦可如下表示:
+(-)←隱顯→+-←鏡像→-+←顯隱→-(+),亦即由心到物的轉換經歷了同反(隱)顯、鏡像對稱、同反(顯)隱這樣的過程,這同樣是個可逆過程。轉換臨界點之鏡像對稱為大宇宙心靈的心鏡作用,在BC BrahmaCakra則表現為至上點與物質點的鏡像對稱。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