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簡介

山行踽踽且忘人生路遠,野地裡坐下來看看天空-----這裡將瑜伽宇宙論哲學宇宙力量(prakrti)之悅性(Sattvaguna )、變性(Rajoguna)、惰性(Tamoguna)SRT三種靈、心、身屬性(精神意識S、心靈R、物質T)導入易卦天人地三爻(三、二、初爻)回溯建立易的幾何結構(幾何易)而與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四面體星Merkaba)整合為一,形成太極MKB(太極Merkaba宇宙能量幾何)理論為基礎之“SRT△宇宙網格生命之花太極MKB”,嘗試以此建立大、小、微宇宙共通之靈性科學的科學系統。或下載作者《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獲取體系較為完整的閱讀 (請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文說明,并點擊該書網頁版或docx與pdf檔下載。本網頁及書的初始材料請見“研究筆記”一文,亦提供下載連結。)
*2018.2.1與某出版社訂約出版,歷經半年多的延宕終於也完成了一校,未料出版社最後認為這書太過艱深難懂無法出版,終於今日2018.10.8與我協議解約,因此自即日起我又將這書重新po上網頁,回歸自由共享的初衷 。2018.10.8
*2017.4.21起已关闭留言功能。新增修订版八卦、六十四卦太极MKB立体几何模型在太极Merkaba模型相片图集图10.1、图22-30
顯示具有 灵性科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灵性科学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01-31

現實與影像

 在意識與現實的互相轉換的過程裡,與現實端最密切關聯的是影像。可以這樣看,有如虛擬遊戲,玩家是現實端,虛擬遊戲是影像端,玩的時候兩者開始有了互動,玩家活在虛擬世界中,虛擬世界活在玩家的人生中,這時現實和影像互相融入對方,產生能量的交換,最終當遊戲結束後,玩家與遊戲各自回到他們原本的現實,但玩家的現實裡已經有了虛擬影像對他造成的影響,虛擬影像也有了來自玩家而形成的進化(遊戲人工智慧的學習),更好的例子也許是經典科幻影集Star Trek裡的holodeck全像甲板。這很好地說明了現實與影像之間的初級轉換,表層上現實與影像仍各自保持原樣,但本質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從現實與影像變成現實(影像)與影像(現實)。
表示如下:
A.現實∪影像→B.現實(影像)∩影像(現實)→C.影像(現實)∩現實(影像)→D.影像∪現實
AD互為鏡像,D為A之究竟三摩地定,是意識轉換之完成。
BC互為鏡像,B如恍惚狀態,C如夢境。
整體而言,AB與CD互為鏡像。AB如自覺中的恍惚,其清明自覺之主體為A之現實。CD如清明夢(清醒夢),其清明自覺之主體為D之現實。但一般情況的清明夢其清明自覺主體仍為A之現實,因而多只是基於A現實而瞥見其鏡像之D現實,並未如實轉換,但僅僅是這樣的瞥見已經讓人身在其中時虛實難分。自然中陰的體悟,有助於暫離A現實而不只是瞥見地真正進入甚至轉換成D現實,這時的狀態就接近三摩地定了。
BC類似恍惚夢境,真實與虛幻同在的瞥見,是AD的中間相滲透交流,猶如固態與液態的中間凝態,它是個心物交換態,而這最初發生在意識轉換過程的幾何階段,並在此後的形態、影像、現實各階段裡持續運作直到現實的極致,也就是物質世界的成立。
現實與影像互相轉換成對方,但就包含兩者之意識而言這一直都只是意識的聚焦而已,意識之聚焦決定了最終如何呈現這個現實,也就是在“意識轉換”之”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的過程裡,越趨近意識端越是無別整體它的本源是宇宙意識,越趨近現實端越是有別個體它的極致表現是物質。
從mv觀點亦可如下表示:
+(-)←隱顯→+-←鏡像→-+←顯隱→-(+),亦即由心到物的轉換經歷了同反(隱)顯、鏡像對稱、同反(顯)隱這樣的過程,這同樣是個可逆過程。轉換臨界點之鏡像對稱為大宇宙心靈的心鏡作用,在BC BrahmaCakra則表現為至上點與物質點的鏡像對稱。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2020-12-29

連續與非連續之時間三態與當下

 


這個非連續當下,就4維時空而言,在微宇宙以Planck尺度太極MKB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構成太極MKB球體半徑,本質上是空間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宇宙對其所Maya幻化創生的空間的一個基於大宇宙心靈所做的度量,因此時間相對於空間更具有心靈的性質,並且在較大尺度上被視為是連續的,即時間三態。
非連續的時間宛如一條虛線,就像打水漂之跳躍前進,又如黑夜中閃燈前行的飛機。
越是意識聚焦單一mv,時間狀態越是當下,亦即在Planck尺度單一mv時空一體無別正如心物合一,時空與心物相互映照,在此後的有別演化中,時間成為心物之間的可交換態,也就是有相世界與無相世界透過時間互相轉換。
《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第三章第四節<超文明連結>說:
萬事萬物是同一個終極理念原型在現實世界的多樣化投影,這是一個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的過程,而現實的最終表現是物質,物質最根本處的物質點與相對之意識最根本處的至上點,兩者其實如一無別,他們是同一個宇宙波動的始終點。在一個循環的路徑中,對無所別的宇宙意識來說任一點都是始點也都是終點;對有所別的個體意識來說,它所聚焦的那一點就是它的當下,這個當下的特質是心物一體、時空不分,這其實比較趨向微觀微宇宙的本性。如果微觀的本性經過時空幾何結構被碎形全相地透過共振而呈現在人觀小宇宙甚至巨觀大宇宙,那麽人的個體心靈就漸漸融入大宇宙心靈,個體意識也就有可能主動地回歸宇宙意識。

連續與非連續的臨界點,即太極MKB球體表時間之半徑與表物質空間之球面兩者正交的那個點上,這個點同時也是n維向正交方向運動成為n+1維的那一個奇點,它可以是球面上的任一點,全部任一點的集合被描述為這個球面,就n維而言,理論上這個點必須是0維的,它是空性的,然而這樣的空性有其結構,這結構存在於大宇宙心靈的理念中,太極MKB是以先驗的幾何語言對這結構所做的一種描述。
(相鄰高低維間正交方向的運動轉換,請參閱“64卦太極MKB與真空結構及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的關係”)

2017-02-10

意识与现实的转换

入出息请参阅32.梵咒的无用之用,SRT△天人地三爻请参阅《心灵DNA,灵性符号的几何世界》一书,意识↔心念↔几何↔形態↔影像↔现实亦请参阅该书。
2017.3.6新增:如果以乾坤梵穴轮至海底轮之中脉C'C为半径,坤海底轮C为中心作一太极MKB大光球光体,这光球将直立之人包覆其中而头上脚下各2λ八个指幅处为自转轴的乾坤两个极点,亦即中脉为直径形成小周天光球光体相应于盘腿静坐所示,若中脉为半径海底为中心则形成大周天光球光体相应于直立如达文西维特鲁威人所示。
本篇同时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
道友Chan Sam 为这图做了很好的添加更动,如下:

关于标量波的一些看法

http://www.scalarwave.cc/?p=34   《(转)Nikolai A. Kozyrev – Russian Scalar Energy Researcher》看似标量波技术研究网俄文网页中译,其中这篇有意思。
http://nalutas.blogspot.tw/2017/01/110.html  《 110.维度之间的方向性》这文其实是在解释埃及神庙壁画灵魂90°升天,提到标量波和Cakra关系。有些静坐体系会运用这个90°技术,如Drunvalo将朝向天顶的第三眼松果体90°转向至双眼方向也就是人脸正面眉心轮位置两眼之间向前看并由此做出头部上丹田的光球也就是一般头部光圈光环的真正意思。其他静坐体系也有类似做法,如观想拙火沿中脉上升至眉心轮脑下垂体然后转90°向前一如Drunvalo做出头部大光球。
我在《心灵DNA,灵性符号的几何世界》一章三节-<光线与声音的秘密>开头第一段的附注15做了如下这样的介绍:
 《标量波理论与科学革命》作者实藤远提出的时钟理论是个很有意思的说明系统,至少在人身生物时钟上的确可以观察到这个迹象,包括上层时钟顶轮松果体反应昼夜变化(第三眼)以及下层眉心轮反应时间之现在进行(双眼),在人身上第三眼面向长时演化与高维世界,双眼则面向现前即时生存与低维世界。当处于中性状态时,意识便得以穿透物质世界的阴阳对立或有别状态而来往于高低维之间。标量波的概念描述了这个中性状态,而现代的一般物理学则描述了那个非中性状态。这理论给“中道”在哲学之外做了一个很好的科学性的说明,这样的说明可以更加贴近实证而免除唯心空泛的危险。
“中”这个通道在各个层级维度的出入端口是为那个维度所显现的太极,就我们所处的4维时空来说,这被描述为普朗克尺度。当我们越趋近这个实质上的太极之点时,我们也就越加融入宇宙整体之中。简单说,以重力和反重力(斥力)双向表现出来的有形、无形合一共振的这个世界,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更是唯识的,究竟会如何看待,则反应了个体生命或集体生命在演化上所处的角度位置,是需要辨明但无需争论的问题。
这个注解可以和《 110.维度之间的方向性》互补看,然后就会比较清楚《(转)Nikolai A. Kozyrev – Russian Scalar Energy Researcher》
以上请参考
*本文同时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