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将Sarkar的SRT△、Brahma Cakra(BC宇宙循环演化)给予几何化,并建立了宇宙网格的原初模型,利用这个原初的宇宙网格模型解释了Sarkar关于宇宙意识密度与创造显现的关系。
简单来说,“宇宙意识”及其属性“宇宙力量”(prakrti)是一体的犹如火与热、冰与冷。宇宙意识在一定的稀疏密度下,则属性力量SRT△的作用便凸显出来,宇宙意识本体以这样的方式自洽圆满地在祂自己之中自我由未显现而成为已显现,SRT△失衡而开始了BC宇宙循环演化。在一定稠密密度下的宇宙意识则如如不动未显现,相对意义上这个情况更接近“空”,也就是高密度宇宙意识为空,低密度宇宙意识为有,空有实为一体,如同一人之清醒与梦。于是宇宙的创造显现是宇宙意识的一个梦境,这个梦境是宇宙意识在低密度状态下经由其自身宇宙力量SRT△所形塑显现出来的。
就个体而言,我们的存在是因为宇宙意识密度稀疏下经由BC演化的结果,所以宇宙意识密度最稀疏之时便是物质世界形成之时,这在BC便是物质点(宇宙学称之为α始点,物质点之相对为至上点)。从波动观点来看,这就如同说"精神意识是最高阶的物质,物质是最低阶的精神意识",而心灵是它的动态调和。然而宇宙意识密度最低时的物质点,却是个体意识密度最高之处,并具体呈现为个体太极。这个物质点亦即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从物质五大的观点来说被表示为最精细之"空"元素,心灵与真空互相遍在,他们是一体的,就这个层次来说这是宇宙心灵。
宇宙意识密度投影映射于空间便成了空间的各种可能维度,意识建立或幻化其维度作为存在并显现的凭借。
或者这样说:
在荒无所有之中
真实与幻相的边界
一个没有质量的空间
光的流浪
无言的歌
幻化着梦境
开始那无尽的等待
清醒了
又睡着了
我只是我
以下是宇宙意识密度网格原图。可以和宇宙网格生命之花太极Merkaba以及BC相关各图对照参看。
"注释解法"是指Ananda Mitra《阿南达经注释》一书中的解法。 |
这里可以明显看出SRT△所建构起来的宇宙网格及BC(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