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簡介

山行踽踽且忘人生路遠,野地裡坐下來看看天空-----這裡將瑜伽宇宙論哲學宇宙力量(prakrti)之悅性(Sattvaguna )、變性(Rajoguna)、惰性(Tamoguna)SRT三種靈、心、身屬性(精神意識S、心靈R、物質T)導入易卦天人地三爻(三、二、初爻)回溯建立易的幾何結構(幾何易)而與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四面體星Merkaba)整合為一,形成太極MKB(太極Merkaba宇宙能量幾何)理論為基礎之“SRT△宇宙網格生命之花太極MKB”,嘗試以此建立大、小、微宇宙共通之靈性科學的科學系統。或下載作者《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獲取體系較為完整的閱讀 (請參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文說明,并點擊該書網頁版或docx與pdf檔下載。本網頁及書的初始材料請見“研究筆記”一文,亦提供下載連結。)
*2018.2.1與某出版社訂約出版,歷經半年多的延宕終於也完成了一校,未料出版社最後認為這書太過艱深難懂無法出版,終於今日2018.10.8與我協議解約,因此自即日起我又將這書重新po上網頁,回歸自由共享的初衷 。2018.10.8
*2017.4.21起已关闭留言功能。新增修订版八卦、六十四卦太极MKB立体几何模型在太极Merkaba模型相片图集图10.1、图22-30

2020-12-06

第二章 *網頁版

第二章 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第一節 梵文五十音與脈輪Cakra
        第二節 宇宙循環演化
        第三節 心物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
        第四節 內外之間,光的幾何界面
        注釋24-66

第二章  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畢達哥拉斯以科學爲淨化靈魂的手段,在歷史上畢竟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他的理想從未成爲人類社會的主流,相反地科學與宗教、靈性一直存在著難以化解的衝突矛盾,這樣的矛盾長久以來主導著西方文明的發展,到了今天,活在科學時代的我們,很多看起來清楚明白、理所當然的事物,實際上也還只是潜藏著的、神秘而無法理解的事物的投影。

畢達哥拉斯之後的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在《理想國》第七卷裏借由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說了一個很有趣的洞窟隱喻:

想像一個很深的洞窟,有一群人從小就被囚禁在裏面,頭頸和雙脚都被捆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只能向前看著洞窟底部的岩壁。在他們背後稍遠的高處燃燒著火堆,火堆和這些被囚禁者之間有一道矮墻,矮墻就像設在傀儡戲演員和觀衆之間的一道屏障,演員把木偶舉到屏障上面表演。再想像有些人拿著各種東西舉過墻頭從矮墻的後面走過,那些東西包括了用木石製作的人偶和動物。這些可憐的被囚禁的人們,因爲只能一動也不動地向前看著洞窟底部的岩壁,他們既看不到自己也看不到身邊的其他夥伴,更別說是背後的火堆、矮墻以及那些搬運東西的人和所搬運的東西,他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那些舉過矮墻的東西在岩壁上的投影,如果搬東西的人在交談,也會被當做是那些影子發出來的聲音。

被囚禁在洞窟裏面的人們所認知的世界其實只是影子而已。

如果解脫束縛得到自由,人們會看到形成影子的那些事物,再如果又走出了洞窟,人們將看到陽光之下一個更真實、豐富、變化萬千的世界。

生命與生活的現實是一層又一層的洞窟以及無盡的黑暗與光明之間的探索。

波蘭女詩人辛波斯卡24(Wislawa  Szymborska)的一首短詩“三個奇異的詞”也許可以鐫刻在洞口:

   當我說出“未來”一詞,

  第一個音節已成過去。

  當我說出“寂靜”一詞,

  我便將它毀掉。

  當我說出“空無”一詞,

  我造出了某物,不再空無。

人總想賦予世界一個什麽意義,但無論什麽樣的意義却都只是短暫的浮光片影,究竟實相遠遠超出各種形式語言的範疇,神話、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科學都是那究竟實相在洞窟岩壁上的投影。人,真的可以解脫束縛,為自己爭取自由嗎?現實裏的情況往往是,祈求讓自己遠離世俗的一切,躲入深山洞窟之中。有時這是一種心智鍛煉的必要過程,有時只是單純爲了逃避。

據說有些大師們長年居住在深山洞窟之中與世隔絕苦心修煉,筆者年輕時心嚮往之而不能,日子一天一天悄悄流逝,二、三十年過後才稍稍明白,原來自己所居住的這個城市是另一種形式的洞窟,真實的深山洞窟反而是奢侈的享受。心裡一直隱藏著尋找洞窟的情結,在那裡也許可以發現真正的“光”。

後來開始接觸了印度靈性文明的相關知識,覺得似乎離喜馬拉雅山的洞窟又近了一些。

想像來到喜馬拉雅山的一個洞窟,空蕩蕩的沒人在家,或許大師下山雲游去了。在洞口並沒有看到“三個奇異的詞”,倒是看到一些梵文咒語或詩句:

Yadrshii bha'vana' yasya siddhirbhavati ta'drshii

你怎麼想就怎麼變

   很熟悉的一句話,心想事成,總有一天你會真的變成你自己心念所想的那個東西。不管結果如何,對著“空無一物的洞窟大喊“寂靜”一詞,洞窟也將忠實地迴響“寂靜”,讓我們對“未來”仍然抱持著希望,重點不在真實與否,而在於生命確實因此能夠繼續走下去。


第一節  梵文五十音與脈輪Cakra

梵文25由字母五十音拼寫而成,其中包括16個母音和34個子音,分別屬于身心能量系統的七個主要脉輪26(Cakra) ,相應於物身、心靈與精神意識(身、心、靈)三個生命層次,生理上表現爲藉助于腺體、次腺體27、神經等方式連通心與物,形成肉身、情感與思想三合一的生命形態。

人的習性(vrtti)或心緒傾向是內在心靈波動的向外表發,它反應了生命活動所累積的潜藏的業力經由神經與血液28得到開展,習性的種子在腦中,種子的最初表現是發生在大腦頂輪松果體與眉心輪腦下垂體以外的次腺體之中,腺體産生的波動經由傳出神經向外表發。

Vrtti的數量依身體結構的複雜性而定,結構體越複雜Vrtti29的數量就越多。通常人身擁有一千種Vrtti,在比較表層的粗略顯現則有五十種。頂輪松果體具足全部一千種Vrtti,因此被稱為Sahasrara Cakra,梵文Sahasrara意爲一千。

每一個脉輪都各自控制一些Vrtti,每一Vrtti也都各有其音根,這就是五十梵音30的緣起。


圖2.1 Vrtti即習性,或譯作心緒傾向。頂輪Vrtti50 × 2 × 10  10002爲向外與向內的産出與反饋或是同一事物的外顯與內隱,比如念頭的付諸實現與內隱的念頭本身。10為十方31,是空間的八方與上下。


五十梵音表示了人類所能發出的基本聲音,幷且以此組合建構成爲語言,從無到有、從內到外、從精細到粗鈍、從純粹心念到情意表達,語言經歷了一段遙遠的歷程。首先,心念的波動與相應的物質波動産生共振,這些物質透過激素、神經控制生理活動,心念最終得以向外在世界顯現,而外在世界也可以逆向地向內形塑心念。這樣看來,世界同時是唯心又唯物的,心物之間必然有一個共同元素存在,它會在時空之中形成一個心物共同演出的舞臺或建築架構,這個舞臺架構最終也必然是幾何的,因爲幾何是對空間最基本的描述,甚至數學也只是有限理性對空間幾何的再描述32而已。源自古埃及與希臘的神聖幾何認爲萬事萬物都從幾何之中創生,萬事萬物都可以回到根本的幾何的方式來呈現,這樣的關于幾何的觀念是心靈面對空間的一種直觀結果,當外在的直觀與內在的直覺合一的時候,人就進入到靈性的神秘領域,說它神秘是因爲有限的個體理性還沒有發展到足以理解它的地步,在古老的時代這情况很自然地被歸于宗教或類似宗教的文化層面,而科學的精神正在揭露這一層又一層的神秘面紗,這無損于神秘面紗的美麗,反而讓人更加驚嘆造物的神奇偉大。

宗教上的各種靈性符號,主要都表達了一種幾何造型,換句話說它在傳達一種波動,這個波動可以表現爲幾何,自然也可以表現爲聲音,甚至任何其他想像的到的表現形式。

借由內觀33,瑜伽的脉輪也都各有其形狀、音根、色彩等等屬性。

八卦乾坤艮兌坎離震巽表示了基本的八種大自然現象:天地山澤水火雷風,然後八卦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八卦對應脈輪34,六十四卦對應五十梵音幷且可以統合歸納到立方體六十四卦或Stan Tenen 27希伯來字母35的幾何結構當中。卦名在本質上是以人類所能發出的聲音來表現與這個聲音的波動相應的外在現象與內在心理活動(以八卦八種主要的代表性自然現象爲本,八八相重形成六十四卦矩陣,人作爲大自然的一部份,其心理的、社會的種種活動也都容納在裏面)

在較微觀的身心結構上,語言的幾何面向可能正扮演著編碼的角色,也就是說27連結了語言與幾何的關係,64連結了DNA與幾何的關係,50依瑜伽理論則連結了語言與腺體、神經、身心cakra脉輪能量系統最終幷關聯到幾何,幾何是所有身心面向的共同基底以OM'音為例,它是AUM的合音,依希伯來文A可以確認為乾卦(若依梵文50音系統則A如同其它15個單複母音被放在喉輪震卦空元素之中,這是就語音表發于物理空間而說的),喉輪16音對應16vrtti習性或心緒傾向,開口A孔雀音s'ad'aja第一、撮口U杜鵑音paincama第,而閉口M對應子音生殖輪兌卦第三音之prashraya,這是就八卦系統而說,必須進一步轉換到64卦系統的27點上面來觀察,麽在64卦太極MKB幾何結構上可以有許多不同的64卦卦序但是都經過A→U→M三卦,這些擁有共同A→U→M卦序的64卦卦序路徑便是以AUM爲山頂的許多不同面向之登頂路徑,

八卦是基于宇宙能量基本的陰陽兩氣在我們所存在的三維空間中的交互作用而做出的程式符號,具現在人的身心能量系統就成了脉輪,或者是以丹道的角度最後歸結爲控制精氣神狀態的下中上三丹。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首次系統化地將周易理論與丹道的身心實修結合一體,這樣的結合其來有自,在基本的幾何層次上,易卦、丹道、脉輪確實存在著共同的原型結構,這個原型幾何結構便成爲共通語言。傳統靈性修煉之內證、內觀、內景,雖說是實證但其性質一如科學理論也都只是對于真理實相的一個近似,于是成就了不同文化對于同一個人身身心能量的不同描述,而這樣的描述被認爲是大宇宙的一個縮影,人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小宇宙,大小宇宙之間形成一個簡單的類比,幷成爲人類文化中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是過度簡化的類比知識也經常是表層現象的錯誤連結,然而却總是主導著所謂的信仰,讓舞臺上的演員過于入戲而忘記自己其實只是一個演員,人類對于未知總是習慣用信仰來掩飾內在深沉的恐懼,理性與邏輯便是科學的信仰,還在演化路程上的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眼前這理性邏輯的有限與不足,那麽科學和哲學、宗教、文學藝術之間的差異其實不大,靈性修煉的內證方法如實反映了人類文明對突破這個困境所做的努力,這是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交匯的領域,容許神秘經驗的自由發揮,也無法排除理性邏輯的積極探索。

    道可道,非常道,究竟的真理實相只能趨近,而趨近的過程就是演化。


第二節  宇宙循環演化

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外在物質世界的感官經驗與面向內在心靈世界的直覺所共同建立起來的,因此産生了宗教與科學36,他們像是坐在翹翹板兩端的小孩,彼此有上有下不停地在動態中保持平衡,宏觀上這反而是人類生命的完整面貌。理想的狀態是科學促使宗教回歸靈性的本質,而宗教警醒科學免于物化的危機,他們是一體的兩面,反應了人類二元化大腦的思維認知,人類對萬事萬物的認知有著生物生理上的基礎,也就是我們之所以這樣看世界是因為我們天生擁有一個高度分化、分工的左右腦,如果想像人類的大腦幷非只是左右分工,顯然世界觀又會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世界其實只是大腦在慣性作用之下的想像結果。就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來說,真實情形可能是換了腦袋就換了位子,可以的話試著比較三歲和三十歲的你自己,誰比較接近真實呢?很難講,沒人說得準。那麼是否存在超越二元大腦的可能呢?思想的原型以微觀的方式存在于心靈,幷且通過大腦神經的運作與外在巨觀世界信息溝通交流。語言文字早已經給了明確的答案,常言“用心思想,動動腦”,於是我們有一元無別的心作為萬事萬物存在的原型以及二元有別的大腦作為心的原型收發信息連結內外的憑藉。人是公司、心是董事長、腦是總經理。

還記得柏拉圖的洞窟?洞窟世界裏,人心像是火光,大腦經由肉眼所看到的只是岩壁上的影子。而洞窟外面還有更明亮的陽光以及形成陽光的那個宇宙本體。最早的關于宇宙本體的描述來自于神話,隨著社會的發展進而衍生出宗教,這時對于宇宙本體的認識已經反應了更多“人”的色彩,也就是從偏自然色彩的神話演變成具有濃厚人類色彩的宗教,于是社會制度不止分配物質、心靈資源,它也控制著精神上的資源,從君權神授到今天的民主政治,這種貫徹于身心靈各個層面的階級精神幷未全然消失,“自由”很可能一直都只是一種幻相而已,時時保持這樣的覺醒,才有真正走出洞窟的時候。

就讓我們走出宗教與科學的雙重洞窟,探索那有形與無形世界交織而成的宇宙身世之謎。

近代復興原始密宗37幷結合傳統瑜伽38修煉的沙卡P.R.Sarkar39基于幾何觀點所描述的宇宙循環演化,包括了精神意識、心靈與物質40三個層面,連結了傳統哲學純粹思維的宇宙論以及現代科學對于宇宙創生的理解,于是靈性直覺宗教神話隱喻的宇宙、心靈思維哲學想像推演的宇宙、物理實證科學邏輯理性的宇宙,三者之間建立幾何的共通語言,這在許多古老文明裏一直是以靈性符號的方式被保留下來,如太極易卦、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六角星、Yantra41印記,在科學領域便是對于時空結構的探索,這個結構是時空的原型,科學基于物理觀點所描述的時空最終可以歸結到根本的幾何元素,最簡單的空間可以表示爲正四面體,它由四個正三角形構成,正三角形由三個等長的邊構成,因此宇宙經由幾何的方式能夠以最少的能量獲得最大的創生,就像物理運動或人間的社會生活一樣,宇宙也有它自己的經濟原則。無中生有,數不過三。

沙卡整合傳統靈性哲學與現代科學觀點所提出的宇宙循環演化,稱爲Brahma Cakra42Brahma()為宇宙本體,Cakra是輪子比喻旋轉循環,這樣的旋轉循環是宇宙的普遍規律,小至基本粒子大至宇宙整體都存在著相同的模式。無限的宇宙意識是萬有的源頭,是創生的第一因,稱為宇宙本體。宇宙本體自我顯化的過程是為Brahma Cakra宇宙循環演化(簡稱BC) ,它是不假外力、圓滿自足、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一個循環過程,它是“不僅自身偉大且有能力使他人偉大的本體”。宇宙本體由宇宙意識和宇宙力量組成,宇宙意識梵文Purusa、宇宙力量Prakrti,宗教神話上稱宇宙意識為Shiva、宇宙力量為Shakti43,現代科學則是從信息、能量的角度加以描述,宇宙意識和宇宙力量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面。純粹的宇宙意識是形成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質料幷且目證或觀照這一切事物的存在與活動,意識是洞窟火光所模擬的洞窟外面那更爲明亮的陽光以及創造出陽光的那個終極原型。意識是光,照亮一切,使一切活動成爲可能 

靜態上,意識是形成一切事物的質料44。動態上,意識也是推動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這時候宇宙意識是以宇宙力量的形式來作用,力量被視為是意識的特性,猶如熱是火的特性一般。由于宇宙意識的意願,當宇宙意識的某些部份處于低密度狀態時,該處的宇宙力量特性就突顯出來,幷且以意識爲質料將之形塑爲包括心物的宇宙萬象,這是已顯現的宇宙意識,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宇宙。宇宙意識的力量特性尚未突顯的時候稱為未顯現的宇宙意識,由於宇宙力量的特性潛藏著尚未突顯,這樣的純意識稱為無屬性的宇宙本體。


圖2.2宇宙意識密度網格2002年的手稿原圖,這是作者整個研究的最初藍圖。可以和宇宙網格生命之花太極Merkaba以及BC相關各圖對照參看。"注釋解法"是指Ananda Mitra《阿南達經注釋》一書中的解法。這裏可以明顯看出SRT所建構起來的宇宙網格及BC(右下)參見3.51圖說。

 

圖2.3 S△、R△之半為T△,T△之半為S△、R△(經過斜邊中點與直角將T△切分為S△與R△)。圓內接正三角形,圓直徑為斜邊之圓內接直角△(由正方形之半的直角三角形到T)T△的30°角頂點為物質點。S△表白色悅性力量,R△表紅色變性力量,T△表黑色惰性力量。T△為30、60、90度之直角三角形,R△為30、30、120度之等腰三角形,S△為等邊正三角形。另參見圖2.5“網格之宇宙循環演化”。


圖2.4 BC宇宙循環演化的幾何圖示,物質點與至上點相對應,就向心階段而言是物質宇宙α始點與物質宇宙Ω終點的相對應。

a.依太極merkaba,主中脈乾坤81CC,次中脈艮兌72BD坎離63AE震巽54GF,主次四中脈交於中心太極F#為9,兩儀四象八卦之有生於太極之無,並以0為無極之空而涵蓋全體,這是依數理而說,90於中脈8Cakra系統上則具體對應到78,於7Cakra系統上則具體對應到67。若以主中脈16λ排列則C坤1-D兌2-E離3-F巽4- F#9 -G震5-A坎6-B艮7(9)-C乾8(0),8卦與F#共8間隔,每間隔2λ,乾坤主中脈均等為16段,全體為0。

b. vesica piscis長短軸比值√3(神聖幾何生命之花兩圓相交之魚眼或魚形橢圓,參見三章二節註解95),即30-60-90度三角形之三邊1:√3:2=S:R:T,亦即失衡SRT依序射出S、R、T合力而形成BC之離心,幷於物質點達到極致後回歸向心(參照BCcosmos圖)。

c.無極空8C表CC1C2……C∞參見圖3.54。


宇宙意識從未顯現的空無到已顯現的萬有,再回歸到未顯現的純意識狀態,就完成了一次宇宙循環演化。當下,我們是有屬性的宇宙本體的一份子,它的意識面向成就我們的存在,它的力量面向成就我們的演化。

宇宙力量45具有三種形式,當它作用在純意識上面時就使得純意識有所變形,在空無之中開始産生有別、分化出差異。這三種形式的力量是一種束縛的力量(gunas),包括悅性力量sattvaguna、變性力量rajoguna、惰性力量tamoguna。悅性力量對意識造成的影響最為精細,首先使得原本處於無為狀態的意識開始自覺其存在,這是精神意識的靈性層面。接著變性力量在這個“我存在”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有為的“我做”的感覺,這時意識變形為心靈。最後惰性力量給予已經變形為宇宙心靈的意識一個 “我已做”的完成印記稱爲心靈質,如果說心靈是電影放映機,那麽心靈質就像銀幕,心靈將其意念投射到心靈質銀幕而成爲影像,于是心靈爲主體,影像是可以被心靈觀看的客體,就像當你心裏觀想某一個畫面時,這個畫面是由心靈投射到心靈質銀幕上所形成的,于是心靈可以“觀”看那個心靈自己所“想”像出來的幻相,就身爲個體的人而言,這樣的觀想在絕大部份情况下始終只會是個幻相46,但是宇宙心靈所觀想出來的這個宇宙,對我們這些被觀想出來的事物而言却是相對真實的,這是宇宙的虛擬夢境。具體、實在、有形、客觀的這個物理世界在惰性力量接續達到極致的當下于焉誕生,心靈質影像轉化爲物質,影像是心物之間的轉化界面47。這裡是物理宇宙學所說的宇宙α始點48,也是物理重力49的開始,宇宙時空無中生有地出現了,這個“無”對我們來說可以是更高維度的時空或是宇宙心靈,相對於各種高低實數維度的物理空間,它可以視為是一種虛數維度的空間,名為永恆空間,也就是靈魂的存在領域;而“有”代表著物質的表像世界的顯現。

宇宙心靈在惰性力量達到極致的時候化現爲物質,物質在本質上是宇宙心靈的一種呈現,因此在個別物質之中一直都存在著宇宙心靈的“部份”這終將形成個體心靈。由未顯現的宇宙純意識經由宇宙力量的三個階段,在惰性力量達到極致點的時候誕生物質宇宙(宇宙α始點,稱之為物質點),這是宇宙循環演化的無形的離心運動的階段(離開宇宙意識的核心,這個核心與物質點相對是爲至上點)。α物質始點是離心運動的終點,也是向心運動的始點,宇宙循環在此開始回向宇宙意識的核心(至上點),宇宙力量的作用由惰性朝向變性、悅性的方向最終幷回歸到宇宙意識無爲、無別、無所顯現的空的狀態。從此又接續下一輪的循環演化。

宇宙力量的悅性、變性、惰性三個特性或演化階段簡稱SRT。能量的本質是盲目、散亂而無一定的方向性(最大熵),受到信息的規範才具備一定的運作模式,信息對能量規範出一定方向的運作模式,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道理”道是信息對能量的規範以及能量對信息的傳遞,也就是宇宙意識、宇宙力量的“一體兩面”,它是宇宙本體自我之中的陰陽交互作用,它是既已存在于理念原型中的道路,也是在具體的運動行進中始得彰顯意義的道路,是名詞也是動詞。道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實踐。老子所謂道德,從這個觀點來看道是如如不動的宇宙本體,德是受到宇宙意識規範引導的宇宙力量的作用,老子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如同宇宙力量在離心運動所呈現的悅性、變性、惰性三個階段。宇宙創造之前,宇宙意識尚未變形,這時的宇宙力量只是以基本的狀態存在著,就像無數散亂的細小弦綫,在隨機無序的交會中形成了無數的多邊形,多邊形交互作用成各種三角形,最後再整合成穩定平衡的SRT正三角形。

三種力量幷非各自獨立而是互旋、互變、互相包含,每一個力量裏面都隱含著另外兩個力量,每一個力量都是另外兩個力量的合力,在未顯現的宇宙意識裏SRT△完全平衡50SRT之間的關係是……S(R(T(S(R(T…… 。在已顯現的宇宙意識裏SRT△失衡形成BC宇宙循環演化的離心、向心運動,SRT之間的關係是……S(R(T(R(S(……,分開來看就是S=S(R(T))R=R(T)R(S)T=T(R(S)),在這個情況下,當SRT△失衡,初始是S,接下來是R,最後是T,依序主導著意識的變形而演化成宇宙心靈最後從心靈中又演化出物質,反映在人的世界便是由靈而心、由心而身的無形到有形、抽象到具體、內隱到外顯的生命現象。SRT△失衡時,S首先由其中一個頂點迸發而出,事實上它是RT的合力。在迸發而出的S的終點轉由R主導,RST的合力。R到了終點,轉由T主導,T又是SR的合力。S階段是靈性的擁有無限速度的直綫運動,演化到R階段則開始轉化爲宇宙心靈的有曲度的運動51,這是因為受到位居SRT△之內宇宙意識核心的影響,SRT的離心運動最終又要回向核心,因此在RT階段速度逐漸减慢而呈現有曲度的運動,到了T主導的階段,心靈受到T的再次變形而形成心靈質,直到T達到了頂點極致,心靈質轉化成物質,我們所說的這個物質宇宙就此誕生。接下來就是由TR、由RS的向心運動,也就是物質從被創造的一開始便已决定了終究要演化回歸到純粹的宇宙意識。

向心運動52又包括三種狀態:順向心、逆向心、加速向心。整個宇宙循環演化的離心、向心就像丟回力標一樣,丟出去繞了一圈,最後又回到原點。如果RTS一樣也是直綫運動,那麽宇宙的演化就會是一條直綫走到盡頭又原路折返,這情形就是旋生旋滅的量子宇宙53,從這樣的量子態的“無”終究不會真的變出物質宇宙來。幸運的是,我們身處的這個宇宙,由于RT有曲度運動,當T發展到極致盡頭時,物質宇宙誕生了,宇宙心靈擁有了屬于它自己的身體,心靈有了表現自我的媒介。離心運動在這個點上開始回歸向心,離心與向心兩者互為鏡像而形成一個循環。


圖2.5在SRT△之中SRT依序互相轉化幷形成一個渦旋,當SRT△失衡,S首先以RT合力的方式向外迸發形成離心運動的第一個階段,網格上是白色S正三角形,S離心到了最後就轉化成紅色RRST的合力,R到了最後就轉化成黑色TT發展到極致頂點形成宇宙α物質始點(三生萬物,萬物由此開始),幷從此開始回歸向心。這向心運動相應于整個物質宇宙開始到結束的過程。參見3.51圖說。

 

圖2.6 一個事物或說一種狀態、波動是它自己的肯定同時又是它自己的否定,這稱之為“同反”。

當我們說存在一個現象,意思是說現象A的本體以其肯定或否定呈現,通常我們將本體之肯定稱為A而其否定稱為~A(非A),事實上兩者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已,A與~A互為鏡像。換句話說,一個本體的存在是通過這本體的同反之肯定(A)或否定(~A)來表示,其一顯出另一隱入形成了A(~A)或~A(A),A或~A都有效地表示了那個本體的存在,這是因爲本體的同反性質幷未完全顯出而總是有互爲相反的肯定與否定其一顯出另一隱入了,于是稱之爲“同反隱”。至于肯定和否定兩者都顯出,則A和~A都不存在,因此無法據以認識本體,於是稱之為“同反顯”。

心爲鏡爲本體(同反),照之則現我相(同反隱),不照之則我相無由生(同反顯),個體小我如是宇宙大我亦如是。同反是心是鏡是點,同反隱是我是照鏡是綫,同反顯是無我是不照鏡是點運動成綫的取消。幾何地說,心於空無之中想像自己為點A,又想像自己為點~A,心在A和~A之間來回運動而成綫,綫是心點不停運動的結果,它不是傾向A就是傾向~A,它必須有所選擇,它必須不停地在兩者之間選擇,不是A顯~A隱就是~AA隱的同反隱狀態。如果心停下來了只是一個單純的點,那麽這個心點不是A也不是~A,它只是一個尚在想像中的非A亦非~A的存在本體。同樣地,心進一步運動綫則將構成面,這是另一個層級的同反隱,心如是想像、幻化、創生宇宙大我個體小我,這是一個層級化的同反過程,顯隱不是絕對的狀態,只是過程的一種描述,當有所定義的時候,一切都只是層級化的,而這也正是認識的本質。

對於易卦陰陽、波姆層級化顯隱秩序以及量子論的探討將有助於同反理論的瞭解。可以視爲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向,沒有任何一種單獨面向足以讓我們更接近宇宙本體,不論這面向是科學的、哲學的、物質的或宗教心靈的。

作爲一種思維,“同反顯隱”是作者在研究過程中所運用的一個重要方法,和幾何觀的網格理論有著密切的關係。“同反顯隱”結合David Bohm顯展序、隱卷序理論以及粒子、反粒子相互湮滅爲光,解釋了SRT△宇宙網格逆順時自旋的關係,而光正是自己的相同(粒子)又是自己的相反(反粒子)。顯現出來的這個既已存在的世界是同反隱的結果,逆順時投射到物質界,單就物理學而言可以視為是粒子與反粒子。同反顯隱具體表現了“反者道之動”的思想,“反”具有靜態相對相反與動態往返來回的雙重含義,這也說明了陰陽相生相抗的物理世界五行運作觀。逆順時同樣出現在易卦結構,參見次章詳盡解說


基於SRT△失衡,幷以合力的方式歷經離心、向心運動的宇宙循環演化,從幾何觀點來看,是建立在以正三角形爲基本單位的網格上面,考慮SRT△的陰陽面,這就合成一個六角星或大衛之星,許多文化以它作爲靈性的基本圖像,原因就在于它背後所隱含的宇宙理念,因此稱之爲宇宙網格。二維的宇宙網格上面以最簡潔經濟的方式鋪滿SRT△,較大尺度上也可以看做是無數結合陰陽SRT△的六角星的網格。在下一章我們還會繼續深入探討宇宙網格事實上與源自古埃及希臘與兩河文明的神聖幾何生命之花、中國的易經六十四卦有著同樣的幾何結構,他們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文明裡的不同版本。

整個BC宇宙循環演化,闡明了包括物質宇宙在內的這一切存在與變化只是宇宙本體的一個夢境幻相,我們作爲宇宙的一部份,實際上是這個夢境幻相裏面的一個渺小事物而已,但是當我們說這宇宙的一切只是個幻相時,我們便已打破了這個幻相,眼前的這一切是真實而有意義的,在宇宙的終極幻相中存在著相對的真實,物理上來看這就創造了一種具有負熵的耗散結構54,簡單講就是生命,生命在物質之上又表現了更多的心靈作用,幷且發展出靈性的傾向,生命的出現印證了宇宙正在循環演化的向心回歸路徑上。

著名的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裏,究竟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這牽涉到意識是聚焦在莊周或蝴蝶?是處在個體或整體狀態?如果意識是處在整體狀態和宇宙整體融合爲一,那麽莊周和蝴蝶都在宇宙的夢裏。如果意識聚焦在莊周或蝴蝶,那麽不管誰夢到誰,都是一個真實事件,一個發生在宇宙中的相對的真實。

戲院是現代的柏拉圖洞窟,伍迪艾倫的電影“開羅紫玫瑰”叙說了一位想要逃離現實生活中的無奈的平凡女子塞西莉亞,她因此迷上了電影。某日戲院上演“開羅紫玫瑰”,塞西莉亞被劇中的埃及開羅探險家湯姆的翩翩風度所深深吸引,每天一下班就直奔戲院重複觀看,沉浸其中一點也不感到厭倦。有一天湯姆從大銀幕裡望著觀衆席, 不按劇本演出,竟脫口天啊!, 你一定是很喜歡這部電影! 觀眾一臉茫然, 男主角在跟誰說話? 大家回頭張望著。

塞西莉亞回應 “我嗎? 你是在說我嗎?

湯姆說“是啊, 我看你一直坐在這裡你己經看了這部電影5次了, 我要跟你談一下。” 說完便直接從大銀幕裏走出來。戲院裏一陣騷動,怎麽回事?這不是電影嗎?

由于事出突然,整齣戲也跟著停擺,戲裏的其他演員焦急地呼喚湯姆趕快回來繼續演戲,湯姆回頭對著他們說“我要去體驗一下真實的世界”說完就拉著塞西莉亞走出戲院。就這樣一齣精彩的戲中戲展開了!

生命是觀衆也是戲裏的角色和演員,台上台下、戲裏戲外,在祂的游戲裏、宇宙的循環演化中,現實與幻相正交響著美麗的宇宙詩篇。

     在荒無所有之中

       真實與幻相的邊界

       一個沒有質量的空間

       光的流浪

       無言的歌

       幻化著夢境

       開始那無盡的等待

       清醒了

       又睡著了

       我只是我

清醒、做夢、沉睡,無盡的循環,不增不减,宇宙始終是宇宙他自己。

宇宙循環演化是最大規模尺度的巨觀大宇宙,人活在宇宙之中,是宇宙的一部份,宇宙也具體而微地內化于生命裏面,形成了人觀的小宇宙。而構成心靈與物質的共同基本元素是微觀的微宇宙。各種規模尺度的宇宙之間存在著一種根本的共相,借此我們可以找到一種宇宙的共通語言。經由SRT△幾何地描述了巨觀大宇宙的循環演化,是否也能用在對人觀小宇宙和微觀微宇宙的探索?這會直接關聯到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心物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


第三節  心物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

一、微生命

現在就來討論物質領域最精細的層級,同時也是心物共在的層級,心物的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microvita

源自2002年起筆者開始研究P.R.Sarkar之融合靈性、科學、哲學的宇宙論,從中得到啟發,又進一步加以推演,將SRT△所形成的Brahma Cakra(BC宇宙循環演化)嘗試以一種幾何的方式來描述宇宙的創造過程,幷建立了宇宙網格的原初模型(圖2.2),利用這個原初的宇宙網格模型解釋了Sarkar關於宇宙意識密度與創造顯現的關係。

早在古希臘哲學就已經提出幾何圖式的原子說,也就是物質的最小單位必然可以追溯到一種幾何原型的存在,柏拉圖發揚了這樣的精神,在《蒂邁歐篇》中結合畢達哥拉斯學派“萬物皆數”的理論,提出他對于自然科學和宇宙論的看法,用幾何化的理念模型解釋萬事萬物的結構,而這樣的內在結構便是事物的本質。宗教神話的創世說多認為是神無中生有創造了世界,然而柏拉圖却認爲被創造出來的世界是永恒原型的一個摹本,這摹本也就是柏拉圖洞窟裏面岩壁上的影子,創造者從永恒不變的理念和永恒運動的質料中創造出世界,以永恒不變的理念模型,將混沌無定形的質料放在空間容器之中,幷按照正六面體(立方體)、正二十面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的幾何形式組成地水火風四大基本元素55,宇宙就此開展。他說地水火風物質四大基本元素的幾何結構又是根源于兩種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之半與等邊三角形之半,創造者用這兩種三角形構成五個正多面體之中的四個而形成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幾何是無形理念世界與有形物質世界的界面,這是我們立于既已被創造的觀點而視之爲界面。幾何的本身則是早在創造的無形階段便已存在,這也就是BC宇宙循環演化的離心階段,甚至在離心階段之前就已存在。

簡單來說,宇宙意識及其屬性宇宙力量”(prakrti)是一體的猶如火與熱、冰與冷。宇宙意識在一定的稀疏密度下,屬性力量SRT△的作用便凸顯出來,宇宙意識本體以這樣的方式自洽圓滿、自足地在祂自己之中自我由未顯現而成爲已顯現,SRT△失衡而開始了BC宇宙循環演化。在一定稠密密度下的宇宙意識則如如不動未顯現,相對意義上這個情況更接近,也就是高密度宇宙意識為空,低密度宇宙意識為有,空有實為一體,猶如同一個人的清醒與夢。於是宇宙的創造顯現是宇宙意識的一個夢境,這個夢境是宇宙意識在低密度狀態下經由其自身宇宙力量SRT△所形塑顯現出來的。

就個體而言,我們的存在是因為宇宙意識在低密度情況下經由BC演化的結果,所以宇宙意識密度最稀疏之時便是物質世界形成之時,這在BC便是物質點(宇宙物理學稱之為α始點,物質點之相對為至上點)。從波動、頻率的觀點來看,這就如同說“精神意識是最高階的物質,物質是最低階的精神意識”56,而心靈是它的動態調和。然而宇宙意識密度最低時的物質點,卻是個體意識密度最高之處,並具體呈現為個體太極。這個物質點亦即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從物質五大的觀點來說被表示爲最精細之“空”元素,心靈與真空互相遍在,他們是一體的,就這個層次來說這是宇宙心靈。

宇宙意識密度投影映射于空間便成了空間的各種可能維度,意識建立或幻化其維度作為自我存在並顯現的憑藉。

microvita微生命57(或譯微生元簡稱mv)P.R.Sarkar1986-1989年間所提出的一系列關于宇宙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的理論。事實上mv的提法是一支哲學性的鑰匙,所要開啓的正是將來科學之門,而這個將來科學是要由物質科學更進一步邁向心靈與靈性的科學並將人類對心物的發明建立在一個共同的科學根基上。mv在傳統靈修或宗教經驗中或多或少亦已觸及,光為mv運動之載體或媒介,此mv可以進一步表現在心靈與物質層面上,因此“光”爲兩者之共在或共有現象,略稱之爲心光與物光,通常物理學所指稱的爲物光,心物光其實如一不二,光正是時間作爲心物之間的可交換態在交換時所呈現出的一種現象,這現象反映在物質層面爲物光,在心靈意識層面則爲心光。

光作爲四維時空的終極速度,在狹義相對論裡可以簡單地依畢式三角求出它和時間的關係,即速度越快時間越慢而于光速時間停止,僅僅就四維時空而言光速的確是個無法跨越的鴻溝,這就提供了個體心靈一個簡單的時間之箭的時間序,幷依此將翻騰不已具有無數可能性的量子世界收斂緊縮到其中一個,讓世界在一個巨觀的相對論的狀態下顯得可以被個體心靈穩定地認識,所以個體心靈一次只能運作在一個目標上,它無法同時一心二用,是串列式地處理世界所涌現的資訊,它需要一步一步依照時間之箭的嚴格限定形成因果來認識世界。如果個體心靈足够開展,其意識狀態更加接近宇宙意識,那麽它就有足够的力量可以影響時空實體而改變時間方向以及空間維度,夢境其實正是對個體意識趨向宇宙意識的一種嘗試錯誤的模擬,結合了微觀量子世界的奇幻與相對論巨觀世界的現實,因此現代物理學所要追求的能結合相對論與量子論的基本理論將比任何時候的科學更具有夢的特質,于是我們很難在心物之間劃上一條明顯的界綫,無寧說人類將發現這條明顯的界綫其實和時間一樣在本質上是個心物之間的可交換態,簡單地說,它分開兩邊使之各安其位又不禁止他們互相交流。這樣的將要來臨的物理學基本理論將不再只是物理學的,它將伴隨著我們對mv的認識逐步實現。

以普朗克尺度爲基本屬性的單一時空實體也許是mv在四維時空裡的初始存在,自然也是單數的,宇宙α始點可以視為這個單一mv,此後的宇宙則為複數mv。也就是說大宇宙心靈單一+mv幻化出物質宇宙α始點或物質點單一–mv,兩者互爲鏡像同反,同反顯的狀態下兩者都未存在,存在的只是靈性的宇宙,靈性的宇宙同反隱的結果成就了心靈的宇宙或物質的宇宙,同反地說宇宙的靈是顯,其心身是隱,這靈心身的演化關係是基于SRT之宇宙力量的作用而形成的,這個宇宙力量或宇宙運作法則是宇宙意識的屬性,是無別爲一的,但是當宇宙意識欲有所爲時,SRT之完全平衡的正三角形開始失衡而依次由SRT主導演化出靈、心、身的宇宙,mv是心身的基本元素,它是靈的幻化,而靈是宇宙意識的幻化。無所為的宇宙意識其宇宙力量則是潛藏隱伏的無夢狀態因而亦無所幻化,基於已顯現宇宙之被創造者的過程解釋58觀點稱之為宇宙意識,基於未顯現宇宙之創造者的目的解釋觀點稱之爲空,兩者亦是同反的,其同反顯便是無數宇宙心鏡的取消(無數宇宙心鏡相互映照成就無數鏡像之宇宙萬物),無個體意識小我和宇宙意識大我(無我)亦無無意識之空(無無我),同反顯通過無數層級化的否定式而趨近無法被個體理性認識的狀態,這樣的狀態稱之爲宇宙理性或究竟空或道或上帝或實相,同反地說與宇宙意識是如一不二的,是真正的無別。

物質五大59元素是–mv由單一到複數集體、由精細到粗鈍、由物質宇宙α始點到現在的五個發展階段,在最精細的空元素階段即是時空實體,時空實體存在於全維度(12維)之中,于四維時空則顯現爲普朗克尺度,單一–mv演化成宇宙萬物,亦同時將大宇宙心靈之單一+mv演化成無數宇宙萬物之複數集體+mv,兩者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互生關係,若將+mv再深一步推回本源之宇宙意識核心處,則物質宇宙(身宇宙)之α始點稱爲物質點、宇宙意識核心稱爲至上點,兩者如一無別而又同反地分居宇宙循環演化(BC,Brahma Cakra)之兩端,至上點爲中心、物質點爲離心循環轉化爲向心循環之處,物質點爲距離至上核心最遠之處即是時空實體爲有限大小之平滑區域(至少就四維時空而言是如此)它只是觀念上的點而非實質上的點,至于至上點由于遠超過物(身)心靈三個階段因而連觀念上的點都不是,這也就是數學對于點的真正定義,它只是個抽象的定義,這定義相當程度地反映了宇宙意識之無法單單依賴個體理性而全面理解,但它的確是個點,而且是宇宙中唯一的一個點,這個點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意識的核心,顯現于宇宙力量SRT則為其三個頂點,而從其中任一頂點將可迸發出宇宙BC循環,這任一頂點理論上可以是SRT,但從被創造者的過程解釋來說則只能是S,因此這過程是離心地由靈而心、由心而物(物質點),然後向心地由物(物質點)而心、由心而靈地回歸宇宙中心那個點上。因此可以宇宙BC循環之至上點爲圓心或球心做出一圓或一球,物質點恰好形成圓周或大圓綫,整個圓或整個球就是宇宙BC循環之完成。目的解釋來看,點即圓即球、一即一切。

光速C值並非是固定的,不同維度各具該維度之C值,亦即光穿透不同維度而表現爲不同之C值,因而時空之表現亦各有不同。較高維度之較高C值具有較大的空間自由度與時間任意度,亦即時間上它較具時間團的結構,而四維時空則表現爲時間射綫或三維空間之時間綫段。光穿透全維度,時間亦然,三維空間之內捲縮著高維是爲內高維、三維空間又爲高維所捲縮是爲外高維,內外高維同是一物,進入內高維等效于進入外高維,意識集中達一定密度而更趨近宇宙意識時有可能躍入內高維,若從此內高維再回到四維時空,就四維時空的觀察而言時空結構起了變化,實際上則是更大的更精細的意識察覺到了更完整的時空結構而已。因此我們是同時性地存在于所有的維度之中,所謂的現在便是意識聚焦集中之維度,當下傾向于單一時空實體而現在傾向于一定之序列之時空實體,所以以我們的觀點來看,現在比當下更是時間性的,嚴格地說究竟當下只具時間潜能而尚未形成時間,于是當下是進出不同維度時的時間表現,亦是心物交換時的時間表現,所以作爲心物交換態之時間實際上是以當下的形式存在的,也就在這個當下,超越時空或解脫悟道成為可能。意識在時間路徑上的輕度集中它意識到一個微小的時間線段並以之作為時間的基本分子是為現在,意識在時間路徑上的高度集中達一定程度時(定境)時間顯現其原始結構即時空實體。時空實體是宇宙意識大海上此起彼落的漚沫,以任意方式將之一個接一個地依序連接則構成了時間,而全部的漚沫則爲空間,意識以時間的方式進出空間讓心物時時交換幷在,時間是以時空實體非連續地存在而構成其路徑,與其說是一條實綫不如說是一條虛綫,無數虛綫的時間之綫交織成時間團亦即空間本身,是以時空在最小最基本層次同是時空實體,在最大最全體層次時間即空間、空間即時間。從某一維度的觀點來說,至小有內至大有外且內外無別一體,這被視為是存在的某一維度實際上是這內外無別一體之全維度時空的一個影子而且正好是投射在這個意識所在之某一維度上,總之我們之存在是宇宙意識的一個投射的影子,它投射為宇宙心靈再投射為時空,投射為高維時空再投射為四維時空,因此道何在?上帝何在?究竟實相何在?在此心中、在此身中,此身此心無別如一,心是物、物是心。復問何在?在彼心中、在彼身中,彼身彼心無別如一,宇宙心是萬物、萬物是宇宙心。

關於mv這樣一個將來的真正的科學,在歷史上却是一直隱身于被視爲僞科學的占星學上或非科學的靈修經驗上,這無疑是個體理性的不足,因而將占星學模糊于科學、神秘學與迷信之間使得占星作爲光綫的科學的本義隱而不彰。占星學在現今社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們對于如何超越時空知曉預測未來的一個信念仍保持熱情,它已然變得更像是藝術而非科學了,當然藝術的直覺與美和科學是殊途同歸的。因此發展至今,占星學更多地是關連到心理學而非科學,果真如此的話,那麽一種更高層次的心理學將是占星學的一個可能出路,這個更高層次心理學將與人類共業有著緊密關係,就從這點切入,它又拉回科學的領域了。但是在此我們應主張一個更直接了當的方法,那就是發明mv的實相,讓這星球的文明進入另一個嶄新的階段。

試著從占星的脈絡上看看光線的科學是如何運作的。占星在梵文名爲Jotish,本意是光線的科學。星象命盤在一個不斷朝向靈性者的身上會是動態發展的,換句話說他的命盤是不斷地隨著他的靈性生命的成長而成長,尤其是在某些重大轉折處,應該在原先星盤的基楚上發展出另一個新的星盤,因而不斷朝向靈性生命之靈修者,他的命盤應該是一組樹狀結構由原始星盤不斷發展而成,即是說靈修者會顯現出他最多可能之星盤,而他終將選擇其中一條路徑,就他而言,這就是他的“道”,他就是這道上的行者,是在宇宙BC循環中加速向心的行者,而逆向心發展者心靈趨向物化,固守其原始星盤幷放棄其發展的可能性。

個體心猶如一面鏡子,在心靈獨立運作時(如死後未生或入定態之離體心)它映照出意識心靈與物質共在之現象“光”。星體是宇宙之中光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單位,星體亦具有其意識與物質,亦都以光的形式映照于離體心之上,幷于離體心與物質合體成爲合體心之後表現爲生命。能量是光、萬事萬物是光,父母結合時亦有光,對離體心而言亦如星體之光。離體心於永恆空間依眾星體之光(這光不只表現于實維的物質界,亦表現在虛維的意識界的永恒空間)及其本身之業力而爲座標而給予自身定位,由于自身定位(此定位即是其業力潜能之隱秩序存在的總結)而得以决定、選擇方向,其中某一星體之波動與此離體心之波動最爲共振,這星體便如燈塔般成爲離體心行進之目標,到達此星體,又依其業力而選擇與之共振之父母結合之光投胎轉世,離體心成爲合體心。意識越開展者越是能進入永恒空間而于衆星體之光之中定位選擇其方向及其合體之所在,而意識越不開展者越是在原本存在之星體上順著該星體之自然發展謂之自然向心或順向心。另外,永恆空間中的離體心亦可能是朝向宇宙意識之光前進的,他就無須在衆星體之間選擇方向了,這終極究竟之光,便是創造者角度所包含之全部可能路徑、道、目的之同時性呈現,是宇宙整體之現象,宇宙之中的所有部分現象至此融合爲一無別,這是YOGA、解脫悟道、回歸實相本原。

永恆空間在實質上或許可以方便地視為是所有層級之中陰的總稱,亦即永恆空間是全維度(包含12個維度之時空實維以及宇宙心靈之虛維)的一個名相,時空實體及其所成就之時空是永恆空間中的非連續性的存在,虛維宇宙心靈如大海為永恆空間,實維時空60所顯現之宇宙為大海中之漚沫,我們活在宇宙心靈想像大海的一個泡泡上。

當宇宙意識顯化爲宇宙心靈時,就像是自在無爲無我無夢無所存在的沈睡的宇宙意識依其自身之意願而開始了一個如是的夢境,其絕對唯一超越一切空無和所有,其不可思議非個體理性所能理解,我們對它的一切論說或思維皆只是反應個體心鏡意欲回歸于它時的一個有限程度的映照而已。宇宙心靈是宇宙實相的一個夢境,它是個單一mv,它就是一面鏡子,它自我映照出一個鏡像、它夢見鏡像自我、夢見這個對我們而言是真實的宇宙,同樣是一個單一mv,至此我們將宇宙心靈相對地稱為 +mv,將映照出來被夢見的這個已顯現的始于α物質點的物質宇宙相對地稱之為–mv,兩者是宇宙意識同反隱的結果,互爲鏡像,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顯一隱地形成我們所認知的這個宇宙,我們的呼吸、生命歷程、文化、思想,我們所以爲是的這個大千世界都是它。物質宇宙α始點是個單一–mv他與宇宙心靈單一 +mv其實如一無別,當物質宇宙開始發展–mv也演化成集體的、複數的–mv,這意思亦如同說宇宙心靈單一 +mv隨著物質宇宙開始發展也演化成集體的、複數的 +mv,所有複數的、集體的mv都是單一mv的碎形,個體理性及心鏡開始作用而意欲回歸宇宙核心之時的過程解釋以有別的方式將一視爲多,再于宇宙萬物之多中收斂緊縮爲一,這是加速向心的過程。

當我們討論的是宇宙整體時,是目的解釋地將mv視為單一,而討論的是宇宙部分時則是過程解釋地將之視為集體的、複數的。因而理論上現實世界中存在的mv在形式上都是集體、複數的,也就是我們所稱的microvita

 

二、微生命基本原理與自性的時空路徑

+–mv基本原理:總量恒定、比例變化,+差距在一定範圍內心物合一(合體心),超過此範圍則心物分離(離體心),入胎投生而合體心,死亡而離體心。即+差的絕對值為一臨界值。以高速公路上心物兩車同向前進爲比喻,兩車速度差距若保持在一定範圍內,則基本上心物同步合一,若超過一定範圍則兩車就趨向于各行其道而心物分離。

就宇宙整體而言+總量為2(兩儀),比例1:1=1(太極)。就宇宙之個體、部份而言+ 皆爲複數,比例開始有了變化的可能,于是成就萬事萬物。

離體心則處於趨近單一+mv之大宇宙心靈狀態,物質宇宙就其整體而言為單一–mv (向心之α物質始點→Ω物質終點,為單一 planck–mv時空實體的收縮與膨脹過程,在膨脹時單一+–mv maya成複數之個體+–mv)

越趨近大、微宇宙,其行爲模式越是整體無別。越趨近小宇宙其行爲模式越是個體有別。

長春真人丘處機61臨終前總結了自己一生的修道心得:

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沒水無常

微光見處跳烏兔62,玄量開時納海山

揮斥八紘如咫尺,吹噓萬有似機關

狂詞落筆成塵垢,寄在時人妄聽間

這首頌偈當中所說的玄量有點須彌芥子的意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將宇宙α始點視為初始的太極mv,就個體而言這反映為個體的自性之心。

起點也就是終點,在幾何的BC循環演化裏,物質點和至上點互相鏡像對稱,他們是兩個,也是一個。

當宇宙意識心靈想要以某種方式來呈現幷運行祂自己時,祂便創造幾何做爲事情的開始,從而形成了波動以及這個心物俱在的世界。對於個體而言,幾何就是我們的宇宙語言,是我們內在真正的聲音。我們可以用聲音來創造幾何,也可以用幾何來創造聲音,圖騰、符號、音樂、語言、萬物之結構莫不是宇宙幾何演化的結果。事實上幾何提供了心與物的一個前導的基本的存在,換句話說,幾何同時是心的又是物的,亦即它是一個mv可被描述的至簡形式,在宗教的靈修實踐上超越了思想語言而以直覺的存在呈現爲神秘符號或圖形,幷且暗示了宇宙終極本體之所在或不在,說它是暗示一點也不爲過,因爲這個究竟的真理或道是實證的而非思維可得,以個體理性試圖理解或表述這個暗示便成就了所謂的“無限”,然而無限只是一個有限的概念,除非我們完全融入宇宙意識大海,有限與無限同一無別,否則它就永遠會是一個暗示而已,這就是宗教一直存在而本質的靈性科學無法彰顯的原因。

即使不將幾何與mv等同,至少幾何是mv的能量形式,在靈修所使用的符號裏表明了靈修是一種對能量的瞭解與適當、有效的運用。對能量的完美控制,意味著賦予能量方向,使得生命知道何去何從,於是人就像一個mv乘著它的光載體,航向最根本的宇宙意識心靈的光海,消融于宇宙實相。人類的生命是以太陽爲一個單位而參加了整體宇宙的靈性光之海的舞蹈。就人的生命結構而言,地球自轉、地球對太陽公轉、本銀河系自轉、本星系團內各星系間的互動、本星系團與衆多其他星系團間的互動,構成了多重層級的波動系譜。光,不管是內在的或外在的,光都是我們對這個波動之海的一種直覺,我們亦可以直覺之爲聲音,總的顯現則爲AUM(OM),表示了宇宙演化創造、維持、毀滅這成住壞三個階段的源頭種子。在人身個體小宇宙的初始態,受胎轉生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剎那,這種子展現了它無可取代的波動,幷以這波動的光、音形式連結了這個世界,就是宇宙OM音與有餘定的第二光明,具體來說它對應了心跳的停止,亦即它是最先形成的脉輪──心輪的基點、中心、始點,是心物同時性的mv爲本質的不壞明點63,他携帶著心物相關的信息與能量,這個心信息與物質世界的物能量是相關的,因而成就了已顯現宇宙之OM音與有餘第二光明。

當個體由物質層次逐漸發展出個體意識心靈,此時脉輪也隨著中樞神經系統的完備而由心輪再發展出其他更高與更低的脉輪,眉心輪則知覺、認識這個光音,亦即眉心輪尚未完備之胚胎或胎兒它是自然處在或極為接近這個純淨的光音之中但無法意識到它的存在,相反的成長之人可以意識到它的存在但卻似乎離它很遠。所以說如保赤子,在深層的靜定裏,融入與出離同一無別,有別者是表像世界的巨觀法則,它有著盡量唯一的確定性,這也成就了個體的存在。所以心輪之心是本來之心,眉心輪之心是後來之心(腦),一元無別之心與二元有別之腦,一初始一完成,在這兩個地方的控制點上的集中專注較容易回歸光音狀態。就時間狀態而言,前者是逆時回溯心之未動,後者是順時預擬心之停止,兩者終歸同一心,此心即自性,心止則自性由隱而顯,自性顯露是解脫道之始,所以生死一直緊緊關連著了悟,生之剎那是心未動而將動,死之剎那是心未止而將止,此心是肉團之心,亦是精神之心,合體心則爲人,離體心則爲已亡未生之中陰態靈體。心止則依意識而有之時間亦止,這意味著與光同在而法執64消失的同時性狀態,空間是個一體而非由時間排序下的許多連續切片,這個一體的空間即是單一時空實體planck–mv,當然這個做為物質宇宙α始點的單一–mv以其顯態在本質上其實對應了隱態之大宇宙心靈之單一+mv,這樣的性質說它是陰陽–mv+mv,不如說它是中性mv的。自性mv為輪迴主體,時而心,時而物,時而心物。靈性符號經常是在這樣一個自性的意義上給予個體實修上的引導與協助幷且指向根本目標。自性與根本目標有別為個體與宇宙全體,無別為一,一者至上之道。

    前述的法執提供了關于空間的座標系,其消失代表了自性光明的顯露,這是個體意識回歸宇宙意識的開始。我執則是存在之座標點,其消失代表了意識的不作用或停止,是無餘根本光明解脫,自然顯現在最後一息的意識抉擇由存在化入不存在,這宇宙意識的未顯現狀態,若有所謂存在,亦只是無限之可能性,正是這個無限可能性的“空”成就了他自己的此在世界之“有”,意識是一條界綫,以上是空,以下是有,空有幷非實有者、本有者,空有是意識構造者,宇宙是唯一意識,除此無它,祂自決定祂。人是空有一如或分殊的表現,生死是這一道意識界綫的具體成形。被認識的時空,隨生而生,隨死而亡,不論這個認識主體是個體的或宇宙全體的。


第四節  內外之間,光的幾何界面

在現代科學以前,人們認爲物質由地水火風四大基本元素構成,有時又加上一個更根本的空元素而成爲五大,這是對物質基本元素由粗鈍到精細的五種狀態、特性的描述,相當于固、液、光()、氣、以太(),與其說是物質五大基本元素,不如說它是宇宙從無之中歷經空風火水地五個相態最終形成了物質原子,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則是物質世界形成後的五種運作模式。

物質與空間幷非是相互各自獨立的事物,空間不只是單純的舞臺,物質也非只是單純的演員角色,這裏說的演員角色當然也包括了由物質中演化出來的個體心靈,空間舞臺一開始就主動參與了演出,空間本身的出現就是這個主動參與,它是來自宇宙心靈的動念,動念的剎那是惰性力量T△達到極致頂點的結果,這首先創造了一個最基本最原始的普朗克尺度的純粹空間,它是隱含極高能量的最小尺度的真空狀態,它是一個獨一無二、單數的三維空間的基本單位,這最初的當下時間尚未正式出現,時間只是隱含在這第一個空間之中,這第一個實存的空間裏面隱含著第一個時間65。時空陰陽一體,它是個太極,是我們所見的這個宇宙的始點也是最小點,雖然名為零維度的點,事實上它是個有限大小的時空合一之體,是三維空間或四維時空的最小單位,稱爲時空實體,與時空實體相應的是時空虛體,它們是同一事物的有形與無形,大宇宙心靈在此將其自身投射爲相互存在的心物,理論上這是第一個個體心物。

時間隨著這個基本空間的膨脹放大才越來越明顯地被認為存在,與其說膨脹,不如說是生長繁殖,因為這第一個時空實虛體的個體心物就像細胞分裂那樣是以簡單的倍數成長的方式擴展開來的。相對于空間,時間具有更多的心靈因素,時間是宇宙心靈動念投射出宇宙空間以這個空間作爲心靈的客體時,存在于心靈主體與空間客體之間的一個空間的特殊形式。隨著始初單一的基本空間單位的延展,時間便是相對的半徑,而空間是球面,球體是宇宙心靈,球心是宇宙意識,宇宙力量是球的結構,球因此獲得延展。

柏拉圖宇宙是個十二面體又是個球的模糊的哲學與神秘學兼具的說法,如果以現代科學大爆炸理論所認爲的宇宙早期經歷過一個急速的指數暴漲階段,空間各處的差異性被抹平,空間中任何一點都不會比其他任何一點更接近或更遠離宇宙的中心。以球作比喻,如果把空間視爲二維球面,球面上任何一點距離球心都是等距的半徑,因此當球持續膨脹時,球面上任兩點之間互相遠離,但是它們和球心的距離仍然相等。實際上宇宙空間的本身並不存在一個物理的所謂中心,它是經由宇宙心靈的時間半徑以宇宙意識為其中心。由於物理世界在惰性力量T△的主導下,慣性作用會傾向于應該有一個物理中心,這就變成宇宙心靈一直保持以意識為中心的圓形性的運動,而物質宇宙實際上會是個橢圓性的運動(實相的意識中心與幻相的物理時空中心形成橢圓的兩個焦點),物質宇宙在宇宙心靈內外同心圓之間以橢圓形的方式運作著,由于我們作爲一個觀察者,如果以爲只能向內觀察心靈我們很容易形成一種心內物外的看法,但如果物質宇宙實際上是存在于宇宙心靈之內,那麽情形就變成我們向內觀察到宇宙心靈的個體面向,向外觀察到宇宙心靈的整體面向,這便是天文宇宙科學的精神所在,我們存在于大宇宙心靈內外同心圓之間的橢圓運動的物質宇宙上。當個體心靈融入宇宙心靈,個體意識融入宇宙意識,內外同心圓互相趨近,物質宇宙的橢圓運動也跟著越來越趨近于圓,就時空而言會表現爲時空維度的上升。

前述作爲時間的半徑在本質上是宇宙心靈的,宇宙物質空間只是球面,球面上各點之間都是平等的。又如果宇宙在早期幷非是光滑球面而是像核桃仁一樣表面充滿凹凸皺摺,就意味著空間各點經過球體宇宙心靈和球心宇宙意識的距離不同,也就可以理解早期空元素以基本的幾何正十二面體發展到目前位于球面的宇宙空間均向性。簡單來說:一個基本上正十二面體的量子級的微小氣球,經過急速的指數暴漲成爲像現在宇宙一般巨大的宇宙級的氣球時,原本正十二面體已經被抹平爲光滑球面。正十二面體從球心被徑向投影到球面上,以球面幾何的方式存在。于是物理上投影于球面的真空幾何結構,它同時也反映了存在于球體的宇宙心靈的非物理的幾何結構。這個物理上的真空幾何結構乃是源自宇宙心靈上的幾何原型,這個幾何原型首先是以理念上的原型存在然後才投影到物理空間,投影的過程就表現爲時間,這同時也是宇宙的膨脹。隨著宇宙膨脹,初期的宇宙高溫逐漸下降,宇宙各種相態一一呈現,相應於物質形成的各種階段,五大就可以獲得一個較好的理解。因此五大在大宇宙相應于宇宙形成的五種相態,在個體小宇宙相應于由下而上的海底、生殖、臍、心、喉五輪五種生命能量中心,在微宇宙被認識爲是五種基本元素。在宇宙的各種層級規模中都各有其五大,五大地水火風空的命名是基于個體小宇宙對大自然的直觀投射,這樣的直觀不只是“人”的感官與思想認知,實際上它來自大宇宙心靈在人類個體心靈上的投射。反過來說,經過層層投射,當我們的心靈開展到哪一個層級,我們也就理解到那個層級的五大。

被投影到球面的物理空間,形成物質宇宙的基本舞臺,它是相對爲球體之大宇宙心靈所目證觀照的對像,它是大宇宙心靈主觀意念的顯現與具體化,這個純粹的真空狀態在大宇宙心靈的表面(心靈質)展開了宇宙網格的幾何結構,心靈時空虛體+mv在這裡變成物質時空實體–mv,因此物質宇宙顯現的一開始,心物便成對存在,這個成對存在以重合的方式構成第一個單一的普朗克尺度宇宙時空實虛體mv,它是單極中性的環體66(太極就是這個環體的中心單極),反應了心靈的圓形性的運動,但陰陽兩極已經潜藏在這個太極之中,太極生陰陽兩儀,也就是幾何點的振動形成陰陽兩個端點之間的綫,兩儀生四象綫運動成面,四象生八卦面運動成體,以最簡潔的幾何形式表達,就是點、綫、三角形、正四面體的發展過程,也是20次方到3次方的維度變化,2³=8,這是太極mv時空實體第三次的倍數成長,這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僅僅是它的物質層面,因此是八卦8–mv,每一卦由三爻三個維度符號表示,這三個維度由上而下爲天人地三才,表明了空間三維是意識、心靈、物質的層層投射結果,空間具有這三種性質,如實對應了宇宙力量SRT△,而物質是它的最表層。微觀微宇宙的生成即是巨觀大宇宙BC循環演化的本身,如果仔細思考爲什麽“人”可以探索宇宙,“人探索宇宙”這件事如何可能?包括人在內,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宇宙,萬事萬物的本質之中便存在著宇宙全部的信息。

萬有理論是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夢想,神話與宗教的創世隱喻引領純淨的想像力進入夢境的光影中領略宇宙的奧秘,哲學思維拓展理性的邊界激勵著向前探索的勇氣,科學作爲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讓我們能够實證現象背後的原理幷且跨越邊界實現夢想。

歷史長河正要流向宇宙大海,我們已經來到波濤洶湧亂流潛伏的河海交會處,科學的確有機會成就偉大遠航,但也可能讓我們在無知與自大中沉淪。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地球人類的文明不止一茌,人類集體生命也有各種形式的輪迴,前後世文明之間或許存在著臍帶連結,傳說中的亞特蘭提斯以及許多更遠古的文明將慢慢回到我們的記憶中,他們如何興盛又如何毀滅?我們可以從古老的智慧中學習到什麼?

    地球幷不孤獨,人類的生命在宇宙中也不是唯一,我們是宇宙的一份子,我們一直都擁有述說萬有創生與演化的宇宙幾何語言,那是古老而神秘的易卦與神聖幾何生命之花。


注釋:

第一章1-23、第二章24-66、第三章67-103、第四章104-116

第二章

24.维斯拉瓦.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波蘭女詩人,1996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5.16 個母音又分長、短複合音,例如 a 為短音, ā 為長音, au 為複合音。母音中又有分兩個摩擦音,那就是 a 和 a 。在 34 個子音包括 4 個為半母音ya、 ra 、 la 、 va ,子音的發音依發音的方式分無聲無氣如 ka ,無聲送氣如 kha ,有聲無氣如 ga ,有聲送氣如 gha ,鼻音如 a 和摩擦音如 ha ,還有一個較特別的複合子音 ka 。母音和子音若依口腔的發音部位,則又分為喉音、顎音、捲舌音、齒音和唇音。

26.http://chinese.anandamarga.org

生物心理學

人類的身體是一部生物機器。心靈經由荷爾蒙和神經直接與腺體連繫和互動,轉而控制著這部身體機器。這種關係是生物心理學的一部份。

人體如同宇宙的其它生命,由五大基本元素所組成(身體是離心循環的一部份,心靈則是向心循環的一部份)。每一個遍佈全身的元素都被控制核心(脈輪)所控制。脈輪就像是心靈的分站-每一個脈輪都控制著它們自己所屬的區域。正如心靈直接透過大腦運作,脈輪的運作也是透過它們自己的生理對應物-內分泌腺體。

心靈的習性與每一個脈輪聯結,影響著腺體及其荷爾蒙(因此影響情感、生理行為和各種不同的身體功能)。不過,腺體及其荷爾蒙也會影響心靈。

一些例子:

海底輪-位於脊椎尾端-控制身體的固元素。它形成身體的基礎,穩定整個結構。其相關習性是人類心理學的基本習性:分別是物質慾望(kama)、心理渴望(artha)、心理靈性渴望(dharma)和靈性解脫(moksa)。這最低的脈輪也是沉睡的神性之居所,亦稱為心理靈性的能量,沿著脊柱上升通過靈性提升的漸進階段。

生殖輪-位於生殖器部位-控制身體的液元素。與生殖腺聯繫,生殖腺一旦作用,心靈會具有責任感、理性和智力。

臍輪-位於肚臍部位-控制光元素。是身體的熱和能量之中樞。相關腺體和次腺體所分泌的荷爾蒙會顯現出害羞(可恥)、悲傷憂鬱(分泌過度)和恐懼(分泌不足)的習性。

心輪-位於胸部中間-控制氣元素。它是愛和人類更高尚的習性之基礎。如果這個區域所分泌的荷爾蒙量較高的話,將會把對兒童的愛擴展成宇宙之愛。當生殖腺開始作用時,此脈輪會完全活躍起來。

喉輪-位於喉嚨-控制乙太元素。其相關的甲狀腺會調節身體新陳代謝,使心靈具有自我依靠的能力。愛爭吵和無理性是由於分泌不足所致。副甲狀腺(位於甲狀腺另一側)的功能是調節新陳代謝、發展理智和理性。這些腺體的分泌不足會引起虛榮心。

眉心輪-位於眉心-直接與腦下腺聯繫。此腺體透過其荷爾蒙和神經連結而控制住所有底下腺體。它是心靈的席位。它平衡靈性和世俗的傾向,並且引起心靈在白晝期間的外向性。

頂輪位於頭頂。其相關腺體-松果體-是內分泌腺之母,是身體和心靈的總控制者。它是身體的生理時鐘,負責心靈在夜間的內向性。其荷爾蒙的分泌量多寡會抵銷和給予喜悅的感覺。

27.次腺體是指位在頂輪的松果體與眉心輪的腦下垂體以外的腺體。其中松果體在傳統的靈性領域裏面被認為是靈魂的居所。主控腺體在頂輪與眉心輪的大腦之中。

28.腺體產生神經傳導物質(荷爾蒙激素),主要經由血液輸送。

29.隨著物種的演化,Vrtti數量也有所不同。人類明顯地比其他動植物或更簡單的微生物等擁有更多的Vrtti,於是人類也就具有更複雜豐富的心靈表現。

30.《靈性瑜伽-瑜伽體位法教學參考手冊》,喜悅之路靜坐協會。

31.這是傳統的立於地表平面的八方與上下。若考慮在脫離地球的太空空間時,八方應該是指空間中平均八個方向,也就是四面體星或正立方體八個頂點的方向,那麼所謂上下,其實反映的是重力(下)與反重力(上)的方向。基於重力觀點的上下,普適于宇宙的各種大小層級,就我們所存在的這一個宇宙的整體來說,朝向宇宙α始點的方向為下,朝向宇宙Ω終點的方向為上。由始點到終點為時間的方向,就此觀點順時面向未來為上、逆時回溯過去為下,現在當下之立足點為中心,這個中心點也就是人在時空之中的存在根本。

32.這具體表現在畢達哥拉斯相對較為素樸的、不精確的“形數”科學理論。

33.在丹道稱為內景,但建立不同的系統來描述人的身心能量。內觀的方法常受主觀因素影響而影響觀察結果,由於觀察到精細而相對無形的層次,因此微觀上的稍微差異,到了巨觀世界便顯得大為不同,也就產生了更多不同的描述,就像同一個事物的波動進入不同人的潛意識而形成不完全一樣的夢境,但無論如何所有的夢境都可以追溯到一種具有共通性的原型上面。就此而言,幾何便是基於原型來描述各種不同身心能量系統的一種科學。這個原型就是柏拉圖洞窟影子的事物本尊,它還需要光的照射,由火光到陽光,由陽光到形成陽光的那個宇宙根本原理或實相,是層層相扣,由模擬而漸進趨向最終的真實,如同數學上的Fibonacci數列其相鄰兩數的比值趨向黃金比率。

34.頭部頂輪上面的虛空之中還有一個梵穴輪。

35.五十梵音包含喉輪16母音及其他各輪34子音。而希伯來文27字母都為子音,再以其中一些字母表示母音。因而實際上希伯來文27字母對應梵文34子音(海底、生殖、臍、心輪,陰四卦坤兌離巽,地水火風四大,四大皆空,四大之子音在喉輪空元素16母音之中才能真的形成聲音,16母音存在于空間之中,陽四卦乾艮坎震於此顯現。而空元素mv是心物共同基本元素,是心物的共在與交互作用的界面。就脈輪而言喉輪介於上丹田頭腔與身軀中下丹田的胸腔腹腔之間。上中下三丹也就表示了脈輪的靈心身三個層級)

36.就人類有限的歷史來說,一般認為宗教遠比科學來的古老,這是因為科學用唯物觀點畫地自限,宗教的真實內涵就成為科學的假想敵,但如同宗教,科學本身並不需要假想敵,它不需要用唯物觀點,或如同宗教用唯心觀點來限制自己。根據考古,很有可能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多次的文明生死輪回,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傳說中的上一世文明亞特蘭提斯。西琴(Zecharia Sitchin)自1976年起陸續出版的一系列《地球編年史》(Earth Chronicles series),結合考古學、古文字學、東方學與《聖經》學的研究,試圖重現完整的人類與地球史前文明,揭露上古神話被遺忘的真實的一面。主流學術對於西琴的論點斥之為偽科學與偽史,認為有方法論與古代文本解讀上的問題,尤其是關於天文學與科學的說法上的許多錯誤。舉例來說:2012世界末日議題,西琴根據古代兩河文明泥板楔形文字文本所提出的Nibiru星,在大眾文化的宣揚下流行一時,但事實終究是什麼也沒有發生。不過西琴對神話的重新解讀卻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開拓人類對自身及宇宙歷史更深入的認識。

37.七千年前始於Shiva所建立的系統化的靈性文明。Tantra,意為破除黑暗,從無明蒙蔽之中獲得光明解脫。相當于現代意義所說的靈修、修行、修道。它是一種具體的靈性鍛煉方法與生活方式,是基於實證科學的靈性文明,而宗教主要是基於信仰的靈性文明。在歷史發展上,兩者一直存在著競合關係,更多時候靈性修煉是隱含在宗教之中。

38.瑜伽Yoga,融合為一。意指個體小我與宇宙整體大我融合為一,天人合一的意思。數學上1+1=2是量的聯合,如果1+1=1便是質的同化。個體是從宇宙整體之中演化出來的,個體是作為宇宙的一部份而存在的,嚴格上並沒有絕對獨立的個體,個體和宇宙整體之間的本來狀態就是“一”,瑜伽就是要回歸這個“一”。最早將瑜伽理念系統化的是帕坦加利《瑜伽經》

39.本章所介紹的BC宇宙循環演化及微生命主要是源自于對沙卡(P.R. Sarkar)的理論的研究演繹。參見《阿南達經》第四章及《微生命概要》二書。另可參考《印心與悟道》(舊本譯作:觀念與理念)。

40.現代科學一般討論的就是宇宙的物質層面,稱為宇宙學,而有別於哲學上的宇宙論。前者偏唯物,後者偏唯心。然而如果心物根本上如一不二,那麼唯物與唯心會是建立在一個又更根本的基礎上,那就是唯識的宇宙觀,但單單唯識無法成就宇宙之顯化運作,於是唯識在顯化的方面是為唯能,也就是一體兩面的意識與能量。意識規範能量而成就心物的原型,能量推動意識使其從無到有,從個體觀點來看這是兩個,從宇宙整體觀點來看是一個。

41.參見三章三節,注釋86、87。

42.以下參照沙卡Brahma Cakra宇宙循環演化的理論而有所演繹、推廣,并加入許多筆者個人的研究觀點。

43.Sakti是濕婆神Shiva(或譯希瓦)的妻子,在印度哲學、宗教上,宇宙意識被視為陽性,宇宙力量為陰性。Sakar認為希瓦是七千年前靈性體系與社會制度的建立者。

文化上,希瓦與創八卦的伏羲有著極為類似的意義。 

有形世界的伏羲與希瓦在無形世界的理念原型上實屬同一,兩者是同一個原型在有形世界裡的多樣的投射,就此而言伏羲與希瓦是岩壁上的影子,普遍的人類心靈是火光。

44.意識是心、物的共同質料。

45.悅性力量sattvaguna、變性力量rajoguna、惰性力量tamoguna古佛典漢譯喜、憂、黯。象徵色彩分別爲白、紅、黑,依梵文簡稱SRT。三角形內的意識是宇宙核心(Purusottama),當三角形內的三種束縛力量失去平衡時,悅性力量會自三角形脫穎而出,使意識變形。 
意識的初次變形是非常精細的。我存在的感覺油然而生,意識因而知曉自身的存在。此我存在稱為我覺Mahattattva,是宇宙心靈的第一個部份。接著變性力量變得活躍,給予意識另一種特性。引起純意識我做的念頭,這宇宙心靈的第二個部份稱為我執(Ahamtattva)。最後,第三個惰性力量也活躍起來,以另一種方式使意識變形。它給予我已做的感覺。這宇宙心靈的第三個部份稱為心靈質(Citta),藉此使意識客體化。

46.在神秘經驗、特異功能、超常現象或所謂神通的情況下,有時這個觀想出來的影像可以進一步成為現實中存在的事物。

47.心物轉換機制: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參見三章四節倒數第三段。

48.在宇宙大爆炸的膨脹宇宙理論裏面,宇宙始於極小的量子態,無中生有。以αΩ分別表示宇宙的始點與終點。

49.主要是重力、弱核力、強核力與電磁力。

50.圖參見四章二節。

51.心靈的運動是圓形性的,所以在整個BC宇宙循環演化中,離心與向心階段有曲度的RT會是個圓形,並且與S的延伸線相切連接。

52.順向心是隨著宇宙循環演化的向心運動的自然狀態發展,猶如順流而下的無動力小船,基本上是純物質的,所謂的自然。但是一艘具有足夠動力的船,基本上是具有心靈能力的生命,它可以順流加速回歸宇宙意識的大海,也可以逆流而上遠離宇宙意識的大海。前者是靈性上的追尋,是靈修的本意。後者是對物質世界的控制與利用,是現代科學的根本。在一定的範圍裏面這兩者陰陽互動地形成人類文明的基礎,具體表現人類是一種心理性的生命,他有能力可以決定自己在宇宙的循環演化中所要採取的行動。過度的加速向心或逆向心都一樣危險,其結果是非理性與物化,這些情形在宗教與科學上屢見不鮮。

53.量子宇宙是用支配著微觀次原子世界的量子物理學的方法去解釋宇宙的由什麼構成以及如何運作,也就是整個宇宙物質的量子化過程。量子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認為所有有形性質都是可量子化的具有特定數值之物理量。量子宇宙也就是微宇宙所要探討的內容,差別在於微宇宙是以心物一體的mv微生命作為這個基本單位。參見二章三節“心物共同基本元素微生命”

54.耗散結構是一個遠離熱力學平衡狀態的開放系統由於不斷從外部環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質並向環境釋出熵,以改變環境的方式維持自身系統的穩定。包括我們在第一章提到的渦旋以及對流、氣旋、生物體甚至是一個城市的運作方式都是一種耗散結構。耗散結構解釋了“生生不息”背後的科學原理。

在熱力學中熵Entropy表示了系統混亂失序狀態,而隨著熵的增加(增熵),做功的能力便下降,熵是能量退化的度量。

55.五個正多面體之中,八、二十、四面體的每一面都是正三角形,立方體各面為正方形,正十二面體各面為五邊形,因此柏拉圖未將正十二面體納入基本元素,但是他一方面認為宇宙是個球體,另方面又暗示宇宙是個正十二面體 。如果說宇宙是個正十二面體,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由極端微小的狀態膨脹到現在如此巨大的規模,那麼就可以理解宇宙在如基本元素一般極小狀態時的確是個正十二面體,在大爆炸初期劇烈的指數膨脹階段,正十二面體的表面被抹平成為球面,而物質宇宙正是這個球面,球體的本身則為宇宙心靈的部份。這也就是現代宇宙膨脹說認為的物質宇宙並無所謂的中心,球面上的每一點在膨脹的過程中互相遠離。宇宙在初期最微小的元素狀態“空”是個正十二面體。

56.神智學Theosophy創立者布拉瓦茨基夫人語(Madam Blavatsky,1831—1891)

57.收錄為《Microvitum in a nutshell》一書,中譯《微生元概要》microvitum的複數形為microvita,是Sarkar新創的字。

58.依於創造者之目的為導向,唯目的具有意義,此目的即能量於過濾轉換後所顯出(被顯出者)之結果,而最終之顯出通常即為物質,宇宙意識之創造為目的導向的,在乎的是目的而過程則有無限可能,此為無別。依於被創造者回歸、探索其本原之過程為導向,唯過程具有意義,此過程即能量之過濾轉換,而生命之探索宇宙實相至上之道為過程導向,其意義存在於過程之中而形成個體理性與感性,此為有別。

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是眾生畏果者,乃加速向心之靈修者依其能量之昇華由過程導向漸趨目的導向,此因且必有唯一彼果之毫無選擇,由畏果趨向畏因、有別趨向無別。菩薩畏因者,乃一定之果中求無限可能之因果路徑,機率收斂緊縮而呈現因,具有充分選擇自由,乃宇宙離心創造世界依其能量之粗鈍化由目的導向趨向過程導向,畏因趨向畏果、無別趨向有別。

同反隱者為顯秩序,同反顯者為隱秩序(參見同反顯隱一文),秩序顯隱為狀態(目的),同反顯隱為趨向此狀態之過程,狀態(目的)與過程亦為一種同反、陰陽、互補、互涵關係。

於顯秩序物質界存有之合體心(通常表現為生命體,如),當其回歸探索本原隱秩序之意識能量時,由顯出者而被顯出者、由創造者而被創造者之過程具有意義,此過程是精神抽象界心靈意識精細能量顯出為具體物質世界,經由形、色、音等不同層次之波動而將此精細能量現象化具體化為粗鈍能量之物質,經由波動而將盲目之能量給予方向、範圍而成粗鈍之mv (mv )由精細而粗鈍逐一演化成物質五大元素,或者簡單地依唯能論的觀點所描述的是能量的演化,物質的、心靈的、精神意識的、宇宙的、個體的能量是同一個能量的不同面向的顯現,這個演化其實是多重多向的。以人的生命活動來看,生命之存續在一吸一呼入出息間,呼氣出息則宇宙BC循環演化之向心,隱入至上之宇宙意識能量大海。吸氣入息則顯出為能量個體(物質、合體心)乃宇宙BC循環演化之離心,我們的身心的確是個小宇宙,它是大宇宙的具體而微,是大宇宙無數碎形之中的一個。一個呼吸出入息(隱顯)為一個時間進程是為現在,而定於一個止息、定於一個單一時空實體(以空間的立場來說是為時空切片,這包含了當下的全部可能性,亦即時空切片是時空實體之未收斂緊縮的狀態,時空實體是理論上的存在,時空切片是實質上的存在)是為當下

自由意志是宇宙心靈之意願在個體心靈上的投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演化,自由意志在其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是自由意志使演化成為動態的。從宇宙網格、BC、SRT幾何地來說,目的是點(至上點、物質點、SRT之SRT三頂點),過程是線(BC之離向心宇宙波流、SRT之三邊,天體星光及萬物生命之光存在於演化過程,而解脫悟道至上之光,那絕對唯一的光明則存在於目的之αΩ點(α為物質宇宙始點、物質點、單一時空實體、離心終點向心始點。Ω為物質宇宙終點、至上點、向心終點離心始點。有別有我一而二,無別無我二而一。)宇宙核心那唯一的點一旦運動便形成BC而創造了心靈與時空,這個運動的點同時是一個點也是一條線、一個波動,它同時是宇宙的已顯現與未顯現,它既是有餘涅盤又是無餘涅盤,它是萬物又是沒有萬物,總之它是BC循環與沒有BC循環的一個切點為TB點(P.R. Sarkar給名Taraka Brahma已解脫的宇宙至上意識,亦即那個我們稱為空的宇宙實相與那個我們稱為宇宙至上意識的宇宙實相,在此共在同一,它是萬物的真我,的確,個體理性也只能用這樣一個有限的方法來理解它,以個體我的形象來想像它,人心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真實自我也就映照了宇宙實相。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於宗教之中,這必然不是人類對宇宙實相的終極瞭解,但在生命歷程中無疑地至少是曾經有效地引導了生命的進程,這個進程是被放在宇宙BC循環加速向心物質宇宙與心靈宇宙的波流裡,幾何上,它是一條永恆直線與BC循環的曲線部分的相切點,對我們而言它是顯現在向心的T、R階段,過了這兩個階段宇宙便回歸到靈性層次然後歸空於平衡SRT甚至只是宇宙唯一核心之無為狀態,連宇宙意識之屬性宇宙力量SRT亦無所顯現。)

物極必反,當我們定於物質點亦即定於至上點。而至上點又創化了物質點,如此將無屬性的無別的至上宇宙意識有別為有屬性的至上點、物質點,這是因為我們立於個體意識心靈向至上向心的過程上,是物質點朝向至上點的向心循環,所以說物極必反而不說道極必反,只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物而道是過程的向心,由道而物是目的的離心

若說宇宙是個超腦,其基本運作方式便是建立在無數個以陰陽為節點閘道所連結起來的宇宙網路,幾何地說這可以是宇宙網格,由超腦核心至上點到超腦之自我顯現為物質世界物質點,其間有無數路徑,易卦的意象便是表示了這個至上點到物質點的路徑(向心、離心),目的到目的,中間為過程,過程便是網路上的路徑,節點無數路徑無數,每一路徑於節點上一分為二,於二選一,選此為陰、選彼為陽,無數這樣二選一的動作將無數節點(SRT之三個頂點S、R、T)構成無數路徑,而節點上所選的一連串或陰或陽則標示了這個路徑,卦爻的排列即是此意,卦則標示了所達到的目的亦即物質點以及在這個物質點上的時空切片。因此幾何地說,萬事萬物各有一太極,太極是點的目的節點、爻是線的過程路徑。無數可能之路徑收斂緊縮成唯一,此即卦的成立,是過程解釋的結果。

事物之兩端因其為目的或過程解釋而可互換,如此便跳過了一般性邏輯的限制,甚至可以有多重解釋,每一解釋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面向,或者更精確地說源於同一事物之諸多相位是拓樸地被視為無別如一,此之謂跳過了一般性的邏輯限制,是個體理性、意識的一個開展。

依目的解釋,BC離心演化以S為兩儀。依過程解釋,BC向心演化以T為兩儀,這構成了第一個維度,亦決定了SRT△之順時或逆時,於個體心靈成立了差別心,這差別心是動的主因,本質上是R的。若以T維爻為兩儀(初爻T、中爻R、上爻S),則時間序為TRS,即BC物質點創生後之向心循環,故畫爻由下而上、由T而R而S,正是一個BC向心,物時空宇宙正是在這個序上演化,人是基於過程解釋這樣來看世界。

59.另參見三章三節“五大”註解,關於五大與物理學及mv微生命的關係。

60.實維時空的基本單位為時空實體mv,虛維時空的基本單位為時空虛體+mv。

61.長春真人丘處機1148-1228,道家全真派創始者王重陽弟子。 

62.日中有烏,太陽黑子。月中有玉兔陰影。烏兔日月,常被用來比喻時間

63.明點,梵文Bindu,原意為“點”。明點與氣構成細微身,是生命輪迴主體的能量形式。五大所成則為肉體粗身。 

64.對於存在原理“法”(dharma)的執著。

65.普朗克長度與普朗克時間。在真空之中一個光子行經一個普朗克長度的距離所需的時間為普朗克時間。

普朗克長度約等於1.616199×10的-33次方公分。

普郎克時間約等於5.39106×10的-44次方秒。

66.參見四章二節,圖4.7、4.8太極MKB球環體。

2020-08-22

幻相區間之意識聚焦與相對真實

幻相區間猶如一個箭靶,意識聚焦是箭射在靶上的那個點,這個點是為當下,越接近靶心則當下之相對真實越高,而正中靶心的當下相對真實的這一點等效於整體幻相區間(亦即靶心視同整個靶),這是個體意識於究竟三摩地狀態時的一即一切,反之則是整體的宇宙意識之一切即一。幻相區間實際上反應了意識聚焦所投射的所有可能性,它是個體意識自我所能認識的聚焦範圍,可能性包含了全維度,而聚焦範圍通常就大部分在於個體意識所在的那個維度,比如說可能性是空間而聚焦範圍是存在於空間中的一個有限平面,兩者有著維度與方向上的差異。
因此幻相區間隨著正中靶心的程度而動態變化地表現這個可能性,這是個體意識與宇宙整體意識在宇宙演化過程中的辯證。
實相是包含所有可能幻相區間的幻相,是為“空”。
試以一道方程式表示如下:
幻相區間=意識聚焦×維度變化
0≤維度變化≤12
維度變化為三維於全維度之中的遞增遞減,最終表現為相對真實。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2020-08-17

宇宙心鏡及其時間方向

  山中有雨,感覺秋天的腳步似乎近了!待在土想屋內,做了這些思考:

大宇宙心靈是一面鏡子,宇宙時空源自這面鏡子,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有其互為鏡像的宇宙,兩者從鏡中的空無經由12維全維度遞降至3維以一個奇點的方式開展出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及其鏡像宇宙,這個開展過程從奇點到我們當下是太極mkb球體的半徑,被視為時間,那麼在相映的兩個鏡像宇宙裡就存在著大宇宙心鏡上某一奇點朝向任意兩個互為陰陽、互為相反方向的時間,於是我們的那個孿生鏡像宇宙的時間方向在我們看來就加速反方向後退,如果我們並沒有覺知這是個鏡像宇宙(三維中的我們被限制在我們這個宇宙中,無論如何無法覺知或觀察到我們那個鏡像中的孿生宇宙,除非處在較高維度)那麼我們會認為時間是從兩個鏡像宇宙相應的兩個位置的當下從彼端往此端前進,也因此我們會將那個鏡像中的孿生宇宙與我們當下相應的那一點視為我們這個宇宙的α始點(就是大爆炸理論所認為的宇宙奇點),所以意識覺知到當下的這個鏡像本質時當下便是宇宙時空的開端α始點,然而實相上的開端是大宇宙心靈本身(宇宙心鏡,這心鏡幾何上被描述為太極mkb球體,也就是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而太極mkb球體其程式化即為八卦,其平面化表意描繪即一般流通的太極圖),最後我們這當下α始點是宇宙心鏡的投射並且為個體意識聚焦於現實三維世界的結果,又如果來到更高維度,我們這當下α始點和宇宙心鏡(即大宇宙心靈)便回歸到一體的狀態,這時天心、人心、物心三心合一。這樣的時間線同時也是重力之線,串聯鏡像宇宙或者多重宇宙(將如圖所示標準鏡像宇宙以A為中心任意角度方向自旋便得到理論上無限個多重宇宙)

     —— 宇宙心鏡、太極mkb、mv等理論請參考網頁《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及該網頁提供自由下載之《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2020-08-09

關於靈性科學的一些討論

(此篇原發表於《土想森林》,半年過去了,人世無常天地依舊,髮將素,花落委塵土,時間是唯一的哀傷)

二月下旬接到C君來信,我們做了一些關於靈性科學的討論,很有意思,收錄如下:
2020.2.26
C,2017春 - 2018初夏之間S和我曾有較多的書信往來討論,印象非常深刻,最後一次來信內容是她給自己作了一個 《通靈總結》,此後就沉寂了好一段時間,而我又是一個離群索居山野不善問候之人,與外面世界的關係總在屈指個位,有點與世相違的味道了!事實也是如此,從2002冬開始書寫我稱之為“靈性科學”的研究,十多年歲月,在一事無成的生活中竟也累積了十幾本約千萬字圖文的手寫筆記,後來整理了其中較重要者成了blog《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S讀了覺得有意思而來信,這便是我們相識的因緣。blog置頂文章《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你看過了嗎?作為 《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體系化的簡明敘述,原本預計三十萬字卻在出版社的要求下縮減成十一萬字,最終還是夭折,福禍總相依,於是放在上面供下載自由分享,如果你對這個理念研究有興趣,建議先直接看 《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這書。
為了方便大陸讀者也有機會閱讀,我曾經將這書做成網頁版放在新浪網,獲得了一些轉載,多數是因為內容不同於傳統定式的對於易卦的看法而產生的“新奇”,然而精神主旨卻不多人能深入認識,後來又有出版商想出,訂了合約,根據合約網頁版也隨之下架。可惜最後他們還是退出,原因是“艱深難懂”,於是這本書的網頁版就一直空白著,我也無心再去將它恢復,有緣有心者就只能到 《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上面下載 。(*註:2018年間於新浪網下架。2020.12.6於“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重新提供網頁版閱讀)
寫完書,幾年過去了,覺得似乎不是那麼被世人接受,2017 秋便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獨自一人待在台東池上山區,今天早上艷陽高照,我正在為屋頂加蓋茅草,老朋友大冠鷲幾乎就從頭上優雅飛過,這提醒了我也許有什麼消息發生,原來是你的來信。
我不確定Gmail在你那裡是否能經常通暢,如果可以的話,就用這個聯絡,寫信讓人更單純且緩慢的和世界保持關係。
請給我回信表示我們能使用這Gmail通信,三天內如果還沒接到回信,我將試著用註了冊卻從未用過的新浪email重發一次。
請原諒我的固執只用email寫信對外聯絡。
下面是 《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置頂文章 《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如果你已看過,就請略去。或者願意的話,再看一遍,這裡交代了整個來龍去脈

2020.2.26
收到你的回信我很開心,謝謝你的贈書。
一直以來我對靈性感到卻步,因為我不知道靈性是否可以在物質上幫助我,是否會使我走向虛無主義,雖然這事我是一直想做的事,但也是我最不確定的事。
從接觸靈性開始,我就發現這事一門科學和知識,雖然我沒辦法準確的定義何為「神性」,但我很清楚這事人類未來和接下幾年的發展趨勢,也是必然趨勢,我也希望能夠使靈性成為一門學校的學科。
從小我就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也認為自己不屬於地球,地球總是這麼不熟悉,但總有感覺有些事情必須完成。或許靈性是我應該做的事,也是我必須做的事,但我對於靈性並沒有很深的了解和研究,甚至沒有體系,我又將如何傳播出去?我該如何提升我的靈性?這些是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
Gmail是一個不錯的軟體,我現在雖然在大陸,仍可以使用,並不會影響到我們之間的對談,謝謝你。

2020.2.26
1995前後來到地球的,和地球有著很特別的因緣,他們要來做一些什麼事,通常在很小的時候便意識到自己來自其他星球,我的書寫大概只有這時期以後來的人較有興趣也較有機會理解,我的書寫正是為這些新世紀的人而準備,也是作為對地球母親的最後奉獻,我的人生目前是處在屈指可數的個位數,即將歸零並永遠離開地球世界,繼續我的宇宙之旅。記憶,時間是最後的哀傷,而道路是旅人唯一的家,靈魂是自由的行者,心是他永恆的方向。
地球,你們剛來,而我正要離開。這書是我留給新來旅客的禮物,願他們有更美好的地球經驗。
我在土想森林試種了一片咖啡,現在正要進入第三年,歸零以後也許這氣味會是我對地球唯一的記憶吧!
那麼,2021也許會有重要的變化,催促著人類要有新的選擇,向外看更要向內看。不論人類的選擇是好是壞,過了2027世界將通過一個分水嶺、一個回不去的轉折點,而我期待它是全新靈性科學時代的開端。
不經意侘寂了一天
醒來只記得那淺淺的咖啡果香
好想給遠方的記憶寫信
但意識的舊紙張早已殘破不堪
縱然一首短詩的輕盈也無法傳遞
如果在平凡的真空裡無聲之旅
這樣離開地球或許還算不錯
不經意侘寂了一天
醒來只記得那淺淺的咖啡果香
         —— 昨日漫遊玉里,品嘗了安土堀與詩穗人文咖啡,再趁夜色泡安通露天溫泉,回到土想森林時獵戶座已經爬上了天頂!2020.1.17

2020.2.27
我出生於1995年11月,近期時常認識到自己身上背負著責任,使我感到煎熬,甚至不願面對。從小就面對有朋友的不諒解,有家人的不理解,有師長的排斥,過去十幾年來,如同被社會所拋棄,被家人所遺棄,即便現在我接過你身上的執杖,完全我們應該完成的事,卻仍舊不免自我懷疑。
正在閱讀第一章第二節,所談到的六四卦幾合圖形,我不曾想過周易還有如此顯現方式,直到翻到後面幾張,看到書中那幾張幾何的八卦,我才意識到這是多麼熟悉,好像我曾在看過由易經所完全的幾何圖像。這不經另我感到疑惑,易經最終到底是想述說著什麼?好似以前以自然規律來看待,易經的角度被有所突破,卻仍舊懵懵懂懂。

2020.2.27
我是人類積極發展太空事業的年代出生的(1962),童年夢想中充滿了宇宙星辰,無論人生順逆,這一直都陪伴在身邊。讀小學前為了看阿姆斯壯登陸月球,父親搬來一台電視,那時只有黑白電視,很古典還有個小拉門保護熒幕,而且只有一個台視,主播是盛竹如,就如盛竹如常說的口頭禪“讓我們繼續看下去”,我的書對大部分活在舊世界的人而言艱深難懂,但也許是新世界人的日常。第一章只是前奏,盍興乎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人,活著明白,離開時清醒。
人就是道路

2020.2.27
剛品讀完書中提到的畢達哥拉斯與「萬物皆數」,後面也談到了古琴琴譜,我本身也有彈古琴,拜讀到這深感共鳴。
人類世界是由宇宙大意識所組成,人類的五感又是意識的投影,那麼意識本身是什麼? 人所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2020.2.27
來土想森林之前,把最珍愛的上千本書和古琴及琴譜全部捨掉送給有緣人,從此啟動了自我的歸零程序。如今山居生活,手機裡也下載了數十首古琴音樂,靜夜琴聲與蟲鳴相伴也就不覺寂寥了。
關於意識問題,前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置頂文章“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所提到的一系列文章都是針對這個根本問題而寫的,它們其實應該自成一章作為作為書的一部分或番外篇又或者乾脆自成一書,此是後話,留待他年了!
因為非常喜歡古琴,三十多年來卻因生活的艱難不順個性又與世格格不入,大概只有這沉潛低調的琴聲懂我,生平最愛歸去來辭、幽蘭與孔子讀易,於是置入性行銷硬是把古琴寫到書中,待有緣讀的懂的人。
冥冥宇宙網中,原來我們有這古琴交集,一樂也。
關於意識,我把 置頂文章“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提到的意識相關系列文章再次po在這裡,請參考,理路上跳脫傳統哲學與科學的探討方式,多維立體會更貼近意識的本質:

尤其《意識密度初探》尝试在大宇宙的宇宙意识密度和小、微宇宙的意识密度之间建立一个数学性的连结,将意识的探讨从较不精确的心理学描述进一步推向可量化的科学描述,也就是以一道方程式描述基本層次上的意識密度與物質重力之間的關係,為意識密度的探討建立一個初步的工作。《太极MKB八卦几何在理论上的几种阴阳卦体)》書中討論的是標準模式,這篇則列出了所有可能模式。《意識與現實的轉換》也就是雙向可逆的顯化與回歸的過程。《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整合理論與太極MKB》肯恩·威尔伯(Ken Wilber)整合理论的主要架构-四象限三领域、Satyavan太极MKB灵性科学几何体系,这里将两者进一步对应整合。《幻相MAYA由高維投影低維的二位元運作》萬事萬物是同一個終極理念原型在現實世界的多樣化投影,這是一個意識→心念→幾何→形態→影像→現實的過程,而現實的最終表現是物質。《生命幾何結構上幾個相關元素的運作》一个基于“太极MKB”,相较于传统方式,非典型的灵性科学的实验探讨。《宇宙經濟學》对于这个概念的一些相关讨论,包括了物理、心理与灵性科学的面向。

2020.2.27
最近我正在閱讀一套小說「三體」,是本講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之間的故事,三體文明的三體人不會欺騙與狡詐,他們的思想會直接顯見出來,使得他們不會去隱藏,自己的思想。故事中三體人為了入侵地球,與一些對人性絕望的人類們合作,後來發現人類的思想不會自然顯現出來而感到害怕。
在閱讀這本小說時,我一直在想未來人類也將走向三體文明的溝通方式,將思想顯出,人與人之間將會沒有隔閡,或許沒有秘密,這樣真的是好事嗎?與此同時我也在思考著「一切都是經過安排」的想法?但我對於這兩個問題,始終沒有一定的答案。

2020.2.28
在我剛上小學時,經典科幻電視影集Star trek橫空出世(original原初系列,最早的Startrek),這幾乎是我的宇宙啟蒙者,於是終其一生為Star   trek迷,在1995的voyager航海家號系列裡人機合一生化的博格人正是典型的三體+1,這個1就是他們幾乎是個蜜蜂世界,所有人的意識全部一體互通,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在宇宙中不斷同化那些他們認為值得同化的生命,而他們認為不值得同化的,你就是站在他們身邊他們也對你視而不見,博格人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反抗無效”,他們幾乎是最有效率的生命群體絕對理性毫無情感,這是數十年Star trek形形色色生命物種中最讓人不寒而慄的。然而值得反思的是所有宗教、哲學、科學、靈性追尋的終極之道似乎與此有些類同,一是一切,一切是一,博格人做到了,卻不是我們原本嚮往的那樣,現代網路世界也出現同樣的矛盾,禍福相依,陰陽相生又相抗,究竟人是上帝的原型或者上帝是人的原型,誰知?屈原離騷天問應該加上這終極一問。
借用存在主義式的說法,存在不存在,那只是還在演化過程中的我們的想法,不多也不少,宇宙就只是宇宙它自己而已,沒有其餘。
一切都有安排,不小心很容易陷入宿命論。而科學很巧妙地用模擬理論重新給予不同觀點,這觀點符合宗教上認為的宇宙創造根本上是宇宙超腦的一個想象而已,印度哲學稱之為Maya幻化,簡單說就像一部電腦所運行的遊戲,遊戲中的角色都以為自己是如實的存在,虛擬正是他們以為的真實,而這樣的真實並非絕對的真實,它只是相對的真實,
覺知存在是相對的真實,然後生命才有真正的演化的可能,這真正的演化正是靈性道路的實相。
附帶一提,我在第四章走向靈性科學第三節夢與覺醒,始而提出榮格的經典說法,繼而詳細討論了模擬理論。給予“幻相”問題一個不同於以往的討論角度。

2020.2.28
剛接觸靈性是在我失戀的時候,我那時很崩潰,因為易經和老子帶我走出來,我才逐漸好轉,也踏上了靈性的道路。有件是一直是我所好奇,究竟何謂靈性?何謂時間?宇宙的發展來自於意識,那麼每個時間段的意識都不同,會不會因為選擇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時空?不同的結果?那麼人是否可以決定自己所生在時空的總體趨勢?

2020.2.28
昨天提到書中關於模擬理論有一段談到了選擇與意識轉換的關係,如下:
“或者維持我們這個模擬世界的真實世界中發生其他干擾”,比如做夢時受到外界干擾而突然改變夢境。對宇宙而言,任何一個有生命、無生命的個體都可能是改變宇宙夢境的因素,這個因素存在於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之中,它的正面作用是如清明夢一般自發的“自由”而導向最終的覺醒,負面作用是外來的“干擾”,干擾我們的夢境,讓我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人類作爲宇宙的一份子,自然也積極參與了宇宙的一切變化而無法自外于宇宙大家庭。我不止是這個宇宙中的我,同樣也自由或干擾著另一個宇宙中的我。我真正能做的就是在夢與覺醒的連鎖中不斷地選擇幷付諸行動,這樣的行動稱爲“意識轉換”

年輕時我感性地覺得:
時間或許只是一種想象
一段你我之間不知如何測量的距離
然而這短短詩句背後要表達的正是“時間是空間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宇宙意識對於它所創造想象幻化出來的空間的一個度量”
說時間是最後的哀傷,正因為時間絕無我們以為的悲憫,它只是默默地愛著我們
從來不存在的未來
天空裡忽然有些清晨的灰色明白
淡出了時間它總是不告而別
靜悄悄的愛著我們正在逝去的剛才
                                            —— 在清晨的靜坐中寫的詩,2019.6.18

這是年近六十時對時間的感覺。
書中或部落格中花了大量篇幅討論時間,於是時間也花了大量的時間莫名地看無所看地看著我的困惑,這反而成為生命最堅韌的動力。時間以它的終極觀照看待一切。
我的看法,幾何來說空間如果被形容為一個球面,那麼球體便是心靈,而時間是半徑。時間是意識與現實之間的一個可交換態,如果將創造發明的過程壓縮在瞬間呈現便可以理解這個意思,而這必須透過愛因斯坦臆想實驗升級版的特斯拉得以實現,我們並非如愛特二氏的天才,但我們其實也常常這樣做,這就是我經常研究思考的另一個主題”夢”,這是宇宙級模擬理論的人類版。
剛才說的球體球面與半徑,源自我的核心看法太極mkb理論,也是我大膽地假設的目前為止較為完整而全面地涵蓋物質心靈和意識三個層面的TOE,幸運的話這會是推動靈性科學時代的重要發現,不幸的話就是淪為離經叛道偽科學的訕笑而後寂寞以終為世界徹底遺忘。還好我已經決定這是我在地球的最後一生,沒什麼可以懸念了!
人,就是選擇與決定,科學來說,我是說靈性科學來說”生命就是意識不斷聚焦收斂的選擇與決定的過程”
我們和宇宙互相選擇,這是“當下”唯一的發生。
你決定了嗎?

2020.2.28
我有個小小的請求,希望你可以幫我,是否請你把你所書寫,關於時間與意識的文章整理給我,因為在大陸不好翻閱,我希望可以系統性的閱讀這些文章。
對我而言,靈性科學不單是靈性也不止是科學,而是兩者的結合,其內容更涵蓋心理學、哲學、宗教、物理學、天文學等等。靈性科學屬於一個總體性科學,結合了科學方法與人類應有的神性,也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其目的在於使人類總體走向更高維度,使人在精神上走向平和,那麼時間與意識是始終繞不開的問題。
最近外界政治和社會走向混亂,人與人猜忌詆毀,人性之惡不斷顯露出來,我一直在迷茫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向,直到跟S交談過後,我才明白我來到這裡的使命,只有靈性才能解決社會問題。

你見過S?她人在何方?
誠如畢達哥拉斯說的“科學的目的是為了淨化靈魂”,但願你心靈不斷展開,找回真我,看見宇宙本來。
意識和時間,等我打包整理再寄去給你參考。

2020.2.28
意識與時間的相關文章(見附檔)
最好具備《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的深入理解我對於意識與時間的研究。
剛看了S的FB,人變得溫柔多了!
2017.9在我來池上的前夕,S的前男友從美國回台,我們在我台北家見了面,討論了一些看法,《剩下的繼續想象》正是我們那些日子裡的email內容。時光匆匆,恍如夢,已是兩年半前的事了!
晚安!

2020.2.29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人類處於三維世界,四維世界看待我們如果一張平面,我們所有的一切都被看到,四維世界中時間並不存在。請問宇宙究竟有幾個維度?每個維度有什麼樣的特性?我們實際意識又是在哪個維度?
今天看了很多科幻片,我稍微能夠理解科學與靈性科學區別了。西方哲學與東方哲學的具體區別了,西方思維著重客體,更重視的微觀宇宙,個體在微觀宇宙最重要的是生存和滿足慾望,因此思維是單線,表達方式直接明確不需掩蓋,微觀宇宙也就是物質界,而唯有十足把握物質界,才能發展科學;東方思維則著重宏觀宇宙,重視整體性思維和大局意識,使得個體消失如同宇宙中任何的文明消失一般,屬於自然現象,整體過於宏大,包容個體差異,使得矛盾是成為正常現象,所以思維多為迂迴,也就促使東方發展靈性科學。

2020.2.29
12個維度。
3、6、9、12四個可以像我們這樣五大具全的實體整數維度,而3與12、6與9鏡像,鏡像者互為陰陽虛實除了方向相反之外完全一致,是互相現實與夢境的關係,小宇宙人之於大宇宙整體,微宇宙基本粒子之於小宇宙人也是這關係的擴延。
居間的1、2、4、5、7、8、10、11則只能存在五大不具全。
比如3與12相對應鏡像,這就是為什麼人會思考探索宇宙創造緣起的原因,人與上帝是同一個宇宙心靈之鏡的映照,我們像祂祂也像我們,是一線之隔的遙遠,當人或上帝其中之一向鏡子趨近時另外之一也同步趨近,反之遠離亦然。當完全進入鏡中也就是像正反粒子相遇時正反相互湮滅而成為光,光是正反或虛實鏡像的本來,太極MKB作為靈性科學的核心理念正是在描述這個全維度的光的基本能量結構,全維度整體如一包含1-12。
人總以為自己只是穩定地存在於3維(外加一個我們只能被動接受的第四維的時間維度,也就是我們實際處在3+1維 而真正處在4維甚至5維以及除了6、9、12之外的高維的那些我們稱之為非實體的生命形態或泛稱神靈之類),其實我們同時同步存在於12,甚至6、9,我們實際上幾乎只是存在於3與3+1,正是意識聚焦收斂的結果,你也可以聚焦收斂在6、9、12這些同樣允許實體的穩定維度,這四個以外的更高或更低維度是不穩定維度,是相對更無常的世界,較無條件演化智慧,因為時間的運作相對破碎無序。
當我們在思考上帝或宇宙或本原之道或真理原理時,我們時而聚焦收斂在3+1時而聚焦收斂在12,當然一般情況下是3+1>12,如果3+1<12就當下離開解脫入道去了,那麼你就看到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數學了!正常人不會這樣看,所以他們永遠只能是3+1。
山中正下著小雨,沒事可做,多寫一點,再談!

陰陽兩儀為2,2的3、6、9、12次方=8、64、512、4096(卦)
特斯拉說如果宇宙的秘密都在369這個數字,按我的說法是3(12)、6(9)、9(6)、12(3)或3(6(9(12(3...)這樣的螺旋循環

2020.2.29
3+1>12 和 3+1<12 是什麼意思,這段我不是很清楚?

2020.2.29
3+1>12  意識更多地聚焦收斂於3+1維,只偶爾進入12維(如特殊夢、恍兮惚兮、通靈、人為致幻、靈光一閃進入大於3+1小於12維。而究竟三摩地描述的正是12維狀態)
3+1<12 意識更多地聚焦收斂處在高維,只偶爾進入3+1維,這是說高維生命形態遞降其維度“臨在”較低維的3+1世界。
高低維間的轉換有一定臨界條件的限制,對我們身處的這個3+1而言,這臨界條件是Planck尺度。而太極MKB作為究竟微觀的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的能量結構的幾何描述,物理學上可以被認識為Planck尺度,從創生角度來看,表示成mv(micro vita),有+ - mv及中性mv,-mv朝向物質世界,+mv朝向非物質世界,中性較像一種交換態,時間正是這個交換過程,一個單一mv的大小直徑是Planck長度,是3+1維的最小極限,過此便進入高維。

2020.2.29
我想問一個私人的問題。
我有時會在政治問題,與人辯論,但因為立場不同,別人總是會以笑話我很詆毀我的方式,甚至會以群毆獵巫的方式來打擊我。
雖然我知道不應該跟他們計較,但是我總是忍不住,因為我以禮代之卻被他們這樣對待,卻被他們用看笑話的方式來對待,我不願意忍。每當我開始指責他們時,他們又裝作好像自己很高大上的樣子。
我已經好幾次都這樣,我該怎麼辦😭😭

2020.3.1
我大學念的是歷史,讀了四年覺得很失望,畢業考試有一科我改了老師的題目作答,其他的試卷有一科寫了一首詩並且奉勸那位老師趕快退休不要再誤人子弟,剩下的試卷全都簽名繳白卷。然後跑去教務處辦自動退學,學校覺得奇怪便找我父親談,那天晚上回家父親和我談話,那是我們唯一一次真正的“對話”,我傷透了他的心,我無時無刻希望他離開我的世界。
地球是個療愈心靈的花園,深刻感受過痛苦和孤寂的人總會愛上她母親般的溫暖芬芳,我愛地球的大氣、海洋和森林草原,卻無法接受和我如此相像的讓我深深過敏的人類,這星球上的生活是一種學習、觀察、探索、試煉和那教人迷惑的情感淘洗,一生無成與世相違,世俗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從未有超過三年的,而其中最讓我覺得身心稍能安頓的都是小孩子,小學代課老師和工友、娃娃車司機、幫我太太的工作室帶自閉症兒童,我明白為什麼要如保赤子,我也明白小孩子為什麼可以上天堂,接受並擁抱痛苦才有真正的愛與快樂。終於寫完書之後我突然領悟,就是這樣了,我受盡心靈折磨原來是為了把我自己推向這當下喜悅的一刻,生命是個既卑微又偉大的靈性之旅,衝突與和諧交響,矛盾與相融共舞,這是個蓬勃生長的花園,處處驚奇與可能,隨時危機與轉機,大自然是我最好的上師,人類就如此刻春天辛勤訪花的蜜蜂、芳香怒放的苦楝、池上氤氳的晨霧、夜半翻越海岸山脈無情襲來的東北季風,又如遠處普悠瑪快車穿梭平原,每晚七點二十六分準時從關山開始緩緩爬坡,過卑南溪,進入池上稻田間,三十二分通過池上車站傳來悅耳的釦釦聲,剛來土想森林那幾個月,這裡一無所有住了半年帳篷,每天晚上最期待的就是這個像龍貓公車般的現實夢境
簡單自在是幸福
心歸物外同宇宙
現在回答你提到的:
政治是一群聰明的笨蛋統治著另外更大一群他們所自由心證認定的笨蛋。
這是因為我對人類如此過敏而產生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他自己的意識聚焦收斂,他也就創造了他自己的世界,都在花園裡,有些是荊棘野草,有些是帶刺玫瑰,有些是純潔百合,有些是遮陰大樹,有些是風是雨,有些只是路過的時光,而我是那曾經存在與即將不存在的。

2020.3.1
我又因為政治跟人發生沖突了,這次也是上次那群人,不同的是,這次我贏了,他們每個人都不回我了,他們被我說的啞口無言。但為什麼我沒有感受到勝利的喜悅,沒有像他們一樣攻擊我後,感受到得歡笑,我反而還因為我傷到人而感到難過?甚至想哭?覺得空虛?

2020.3.1
也許你的良心在召喚你,去愛人遠比去改變人來的更重要,而首先真正需要的是愛自己,一個連愛自己的能力都沒有的人,他又如何能去愛別人呢?而真理永遠不會是你所想象所以為的那樣,更何況是我們所執著的那些被人類社會偽裝成無上道德的世俗價值。
五嶽歸來不看山,看過山川大海就不再徘徊於紅塵俗世的美麗櫥窗,望見永恆的喜悅就不再流連於眼前的短暫勝利快樂。
啟動內在的自我療愈,抱抱一棵大樹,讓它為你和地球母親的愛無私連結。也看看夜晚的星空,  和自己說說心裡話。
我在山裡,很少與人往來,倒是常常和森林的樹木說話,讚美它們,你知道嗎?植物的生命比我們人類來得珍貴,因為他們天真無邪、總是沉默,並且從不說謊。

2020.3.2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賭博默世錄」,這是講述底層人士為了翻身,還清債務,不得不去參與賭博,如果賭輸了就要去地下工作,還清債務,可能得花一輩子待在地下。
每次看到類似這種電影就會覺得有錢真好,如果我沒有錢,我該怎麼辦,家人該怎麼辦

2020.3.2
如果人類在2027以後選擇了靈性科學的到來,預計這個世紀中不論形式或實質金錢這個東西便將從地球消失,有錢沒錢的問題也就根本上不存在,也就是迎來一個全新的世界經濟模式,它建立在分散的資源利用與全新能源基礎上,同時與此息息相關的國家與宗教制度也將萎縮甚至消失,這又牽涉到地外智慧生命的證實活動於地球文明中。面對這樣大的變化,靈性科學的建立,無疑是地球人類進化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你的意識聚焦收斂在哪裡,宇宙就相應呈現那個世界該有的樣子,貧窮與富有並非自然之物,它是人類的一種幾近真實的想象,你相信它你便讓有能力操控它的所剝削,絕大多數人無法不相信接受它,這就是這世界的問題所在。

2020.3.8
我一直很好奇,靈性科學以現在的科學器材之下,是否可以被證實為真,如果沒有新辦法被證實為真,那我又如何使更多人去相信去呢?

2020.3.8
這個問題也許在仔細讀完第四章並詳加思考以後我們會建立較好的討論基礎。在這總結的終章裡,我嘗試描述古典與現代靈性科學的異同及定義並展望其未來發展。
用目前的科學儀器來檢證靈性科學,不如說應該先以靈性科學的超前概念激發當下科學的進化,由偏執於物而回歸靈性本質。心物皆包含於靈性之中,靈性之外無物亦無心。
這是今天寫的詩《而生命的恩典奇幻如夢》,與你分享:
在美麗行星的重力下
我們自由行走卻無法跨越大海
在愛的幸福甜美中
我們快樂生活卻悔恨一再輪迴
在瞬息變化的世界裡
我們明白自己的方寸卻猶豫不前
而生命的恩典奇幻如夢
我們將如何回到那最初的沉睡

當想象的翅膀無限延伸的時候
我們是一切的開始與結束
當虛擬的繁華現實斷線停擺了
我們重新學會篝火祈禱
當沉默的聲音迴響於天際
我們捨離光明與黑暗的迷惑並且喜極而泣
而生命的恩典奇幻如夢
我們將如何盼望那最終的覺醒

2020.3.10
今天我睡前查了下,宇宙的照片,我想那是第一次由衷產生家的感覺,那是那麼親切和親近,甚至看到流淚,好像那才是我本來的地方🤣

2020.3.10
這就是我為什麼在書的一開場說了“靜夜星空”這故事的原因。
你活著
你自由地猜測
你終於看到了時間的停格
人無時無刻就活在真理當下,我們卻不相信自己,因此總是向外看而忘了一切都在自己裡面。
生命無岸可回,凡人皆行者,唯道是本家。
孤獨何需喟歎,寂寞豈庸跫音,自在無所不在,自由無所不由。

2020.3.12
請問感情算是物質層面嗎?

2020.3.12
以中性的心物共同基本元素為支點,生命活動時,情感鐘擺不斷在心物間來回往復,直到生命活動的振幅逐漸變小甚至停擺,這時情感回到最小能量態並以潛藏方式儲存其活動時所積累形成的信息,信息是能量的容器,使得無方向目的純能量(表現為力)具有一定的方向目的(表現為業)。情感是人可為辨識的最大特征,也是理性上高度進化之生命形態最想探索的了解其生命緣起的課題,簡單說有些地外智慧來地球就是為了親身經驗人之為人的那個對他們來說已經退化或者說有些丟失的情感,因此快樂與痛苦都是必須的,好與壞都是應得的,美與丑都是存在的,情感始終是個整體無可分析,是它將我們連結到宇宙,使得我們不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我們就是宇宙自己,這樣的情感便升華成為靈性上對宇宙的虔誠,就像子夜純白野百合愛著皎潔月光,人之個體小我與宇宙之整體大我在這樣的情感中合一。而人世間的情感是這宇宙情感的低維投射,雖然只是低維投射,也已經教人生死以之了!朝聞道夕死可也是朝向高維的情感投射,是求道行者對宇宙的愛之傾訴。
更明白地說:
情感是擺動的本身,而不是說鐘擺這個東西叫情感。是擺動讓我們想像了鐘擺的存在,這就產生了你提出的問題。
進一步將情感限定在兩者之間謂之感情。
既無鐘擺,何來擺動?所謂鐘擺,意識之聚焦收斂。意識觀照當下,是聚焦收斂之始,實相相對真實之開端。
於是珍惜感情之可貴美好,愛人愛我愛物,人就踏上他的宇宙之旅,行乎道中,終究與道為一而無物無人無我亦無愛了!道只是道,除此無他,宇宙只是宇宙祂自己而已!

自此C安靜多時,並不知道是否還會再來信,成住壞空本自然,總之隨緣是福。感情確實是地球給與人最好的禮物,我想。

2020-03-04

宇宙的心靈蹺蹺板遊戲


池上大陂像一面鏡子,映照著雲影天光 
宇宙是個物質和精神相互玩耍的蹺蹺板遊戲,而心靈是在它們之間來回移動的支點,為了保持平衡,隨著心靈支點的偏向其中一方移動,低維的物質或高維的精神便必須也跟著向另一方移動。

這樣的平衡是依於心靈動的本性而有的動態平衡,或者說心靈相對於物質和精神這二而一又一而二的遊戲者而言,它只是兩者之間在完全平衡不分高低相互遠離或靠近時所設想出來的一種“支點關係”的存在。
反過來可以說是這個停不下來的心靈創造想象了這個蹺蹺板遊戲,物質和精神都只存在於它的“認為”中。
一體兩面的物質精神宇宙自我相變創造了心靈,心靈因此除了是一個支點,它也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互為虛像實像互為陰陽的物質與精神。
                                             —— 本文同時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2020-01-10

意識與物質的鏡像關係

複數焦點的個體心回歸單一焦點(圓心)太極狀態時,也就是回歸到大宇宙心靈,個體心與大宇宙心靈合一。在複數焦點中,圓形性運動的大宇宙心靈傾向橢圓性運動的物質宇宙,個體心靈在這個橢圓性運動之物質宇宙中演化出來,也就是個體心靈總是處在一種相對狀態(陰陽兩儀)



意識對於物質而言它是物質的投影,物質對於意識而言它是意識的幻相,而心鏡映照了互為虛實像的意識與物質。純物質端3維,純意識端12維,3與12本質同一,然而在心鏡的映照中被認識覺受為方向相反的虛實像關係,3與12相向趨近心鏡,3遞增為6,12遞減為9,於是如同3與12的關係,6與9本質同一只是方向相反,6與9構成心鏡的表觀,甚至可以說3(12)、12(3)與6(9)、9(6)之間的關係如同3與12一樣也是本質同一而方向相反的鏡像。
當維度到了究竟的會和時,維度甚至心鏡都回歸本來實相的真正的“空”,這是無所顯現,不帶宇宙力量屬性的無屬性的宇宙本體之道。

—— 本文同時發表在《土想森林》、《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2019-12-25

心的選擇,A的∞次方或1/A

清晨天光,由土想森林遠眺池上,明月在西邊的中央山脈上

1.A與1/A是鏡像關係,它們完全一樣,但是方向相反,當其中之一往鏡子靠近時,另一個也同步向鏡子靠近,直到它們完全進入鏡子與鏡子成為一體時,A與1/A相互湮滅成為A×1/A=1。

2.鏡子是心,就是當下此心=1

3.你是A,你期待我也是A時我就是A、你期待我也是A時我就是1/A,這兩種情況當你選擇前者時是A、選擇後者時是1/A。

4.不斷重複1-3的步驟。最終結果會是A的∞次方,或者永遠的1/A。

5.當你期待你所期待的那個對方和你完全一樣時,你正在無限自乘,讓你的自我在幻相中膨脹得和宇宙一樣大,你是A的無限次方。當你期待你所期待的那個對方和你完全不一樣甚至相反時,你總是保持著你最小可能的自我1/A,而1/A×A=1,於是你回到了當下真正的心,你正是映照本來自我與宇宙實相的那個真正的心。

6.A與1/A互為陰陽,合一太極,心是人之太極。

7.個體之我與整體之宇宙互為陰陽,個體心與宇宙心互為陰陽,物質點與宇宙至上點互為陰陽。

8.1是個體我的基本,0是整體宇宙的基本。1與0互為陰陽,1×0=0本性真空。

9.A→1/A→1→0

10.陰陽幻化都萬象,生死如一本空無。

1-10可以作為“太極MKB”方法論之一的“同反顯隱”的一種人本的論證描述。

—— 本文同時發表於《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與《土想森林》

2019-10-30

五大的幾何圖示與為何正十二面體表示空元素

這一篇短文是早上在土想森林為苗圃澆水時突然想到的,主要解決正十二面體為何代表五大之空元素(真空)這個自古以來看似硬塞語焉不詳懸而未解的老問題。
關於地水火風空五大的幾何圖示,傳統上主要有古印度平面和古希臘立體的表示方法,如下:
                    地                   水                   火                    風                    空
印度        正方形           半圓形           三角形            六芒星               圓形
希臘      正六面體     正二十面體     正四面體         正八面體        正十二面體
性質        堅固性           流動性            穿透性            瀰漫性              空性
物理         重子                 輕子               光子                能量                空間

重子,主要表現原子質量如中子、質子(重力)
輕子,如電子,表現流動性如電流(電磁力)
能量,E=mc²
空間為真空

正八面體是四面體星太極MKB(merkaba)的核心,因此四面體星MKB平面投影六芒星與正八面體用來表示同一個“風”元素。
正方形、三角形為正六面體(立方體)、正四面體之平面投影。
正二十面體在五個柏拉圖正多面體中最接近圓球體而易於滾動流動,印度以半圓形表示此性質。
空元素地元素以天圓地方而對應於圓形與正方形,立體上為圓球(球)與正六面體(立方體)。在五個正多面體中只剩下正十二面體可以和空元素的圓球體對應,但兩者如何對應?自古語焉不詳,依太極MKB理論解之,64卦太極MKB幾何體拿掉八純卦八個正四面體而成為一個56卦的截半立方體,此截半立方體是64卦太極MKB幾何體的核心。八卦四面體星太極MKB(立體八卦)之八卦8個正四面體內圍一個正八面體(平面八卦,正八面體8個正三角形面),也就是八卦太極MKB幾何體之核心為正八面體(64卦太極MKB幾何體的核心是截1/2(半)立方體,8卦太極MKB幾何體的核心是正八面體)
截半立方體由中心(太極所在)向12個角做12力矩可以在立體空間中達到真正的完全平衡,意味著截半立方體為真空的幾何表示。在五個正多面體中正12面體的12面被用來象征這個完全平衡的截半立方體12力矩。
截半立方體的12力矩與正12面體的12個面並非完全對應,而只是12 與12的象征對應。因此可以考慮直接用截半立方體取代正12面體成為空元素的代表,或者在正12面體與截半立方體之間建立拓撲關係,而這樣拓撲關係的建立也適用於所有五個正多面體之間,這意思就是說五個柏拉圖正多面體來自更高維空間的Metatron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在三維空間的投影,正是柏拉圖立體嵌套太極MKB統合三維空間最基本的五個柏拉圖立體,傳統上這以四面體星Merkaba及其平面投影六芒星來表示因其直接內含6、4、8三個正多面體並透過太極MKB而隱含12、20面體。

           —— 2019.10.30本文同步發表於《土想森林》與《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文中相關概念也請參閱《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心靈DNA,靈性符號的幾何世界》一書3章2節圖3.41-43、《那路塔斯的想象》24.关于“我之存在”的拓扑几何 

2019-10-25

意識密度與本變卦路徑的聚焦收斂

A.64卦太極merkaba上,點線面(8角點12邊6面)上相對或相鄰兩卦構成了卦與卦相互間的基本關係,並以此為基礎一組這樣的關係依序連結而構成了本卦與變卦間的路徑。點線面上的路徑可以複式組合,如本卦坤變卦乾其中一個6步的路徑:坤1→復2→臨3→泰4→大壯5→夬6→乾,1、6線(邊),2、5面,3、4體,而整體的本變卦坤乾1→6點(其中包含了線面體)。連接兩卦的每一步由兩卦之間所有可能的陰陽爻路徑構成,中間過程可能又經過其他的卦,而以不需經過其他卦的那個路徑為最可能。
B.64卦中的任意兩卦都可以成立本卦變卦關係。
C.每卦可有63種變卦,因此全部變卦總數64×63=4032
D.由(變卦總數4032×A可能路徑總數=S)依宇宙經濟學原理收斂聚焦到1/S是為本變卦之間最可能出現的路徑,影響1/S的變數為意識密度(Cd consiousness density ),它直接影響了收斂聚焦的程度,也就造成了64卦太極merkaba柏拉圖立體嵌套由高維投影到三維空間成為64卦太極merkaba立體時所呈現的路徑。而這個意識密度依《意識密度初探》一文 Cd /F=r²(r+1)³,也就是本變卦兩事物間的重力與距離為路徑呈現方式的變數。基本計算假設本變卦質量或能量(純物以粗鈍能量計Ec=mc²,心物合一如人或純心可以精細能量計Es=mc²c³)相當且處在同一重力系統之中(如地球表面的兩個相當事物)。意識密度與本變卦路徑的聚焦收斂相互間的關係在主觀上是為“選擇”,客觀上是為“影響”
E.本變卦路徑的聚焦收斂是為因果關係
F.意识↔心念↔几何↔形態↔影像↔现实(參閱意識與現實的轉換),作為幾何的64卦太極merkaba,它是意識與現實的轉換過程中有相無相的界面,廣義來說是Planck尺度的心物共同基本元素mv microvita的描述,而心物的轉換其主要的可觀察的現象是時間的變化,這就是卦序或本變卦的路徑形成。
G.這裡所討論的意識密度,主要是相對個體的。而整體的宇宙意識密度與個體的意識密度之間因為宇宙意識屬性的宇宙力量的作用力影像,整體宇宙意識密度與個體意識密度互為鏡像反比的倒數關係,亦即宇宙力量作用越明顯則宇宙意識密度越小、個體意識密度越大。
H.這個絕對客觀的不因個體意識之變化而變化的幾何結構可以各種純粹數學方式加以描述,這是畢達哥拉斯宇“宙是數”或易卦“理象數”三易理念的具體化。

          —— 2019.10.25本文寫於土想森林,同步發表在土想森林、宇宙意識的顯現與演化

2017-10-06

靈性科學Q&A

2017.9.24讀者白君來訪,以下是今天白君寄來的當時的討論整理,理路十分清晰,原文轉貼分享。期待2021冬天以後,靈性科學的新世紀曙光在地平線上升起。

我將當時的對話草草的記錄下來,多有疏漏之處,部分是經由我自己理解轉化的想法,希望不會曲解您當天所表達的本意,現在回想起來四個鐘頭實在太短了。
關於立體易卦的編排、1.618黃金比例的移動方式皆未能向您請教,不過也很感謝此次不吝指教,我想對於您的著作,這無異是震撼思緒的導讀,或許我可以藉由您的引領,到下一次拜訪之前可以試著自行摸索把玩看看。
------------
Q:什麼是"易",為什麼會有"易"的出現。
A:當前的文字、聲音、圖像皆不足以表達完整而全面的宇宙訊息量,因此作"易"為總資訊的載體。

Q:如何看待易卦的結構?
A:我們可以用更純粹的方式來理解,幾何與數字;數字代表時間的基本秩序,而幾何則是空間所蘊含的訊息。

Q:"易"是否有極限?
A: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太極(中心點),只能藉由周邊所連結的三世卦(64卦立體模型)來詮釋;黑洞就是個很好的實際例子,透過間接訊息來呈現黑洞的存在,而不能直接去理解黑洞本身。
至於使用者的部分,端看他的內心,這是相互匹配的問題,易卦的極限與使用者本身是習習相關的。

Q:自由賦予人類無限的想像力與好奇心,是否代表自由可以被實現?
A:對於人類而言,無所謂自由,有的只是牢籠。
由小的牢籠逐漸更換成更大的牢籠(從人類活動棲息的認知變化開始,範圍越加廣闊,乃至於移動方式演化縮短了時間),自由是永世不可能觸碰得到的虛詞;可以相對趨近卻是到達不了的終點。
這是因為現世(目前我等存在的時空維度)的規則所致,要參與這個遊戲,就是要遵守;而當你接受,你也獲得了只有在現世才被允許行使、執行的權利,因此說吾患有身,又說人身難得。

Q:何謂"人身"?
A:根據部分宗教古典記載,可視為光體(身心、過去、未來,與形而上的本質);在拓譜學的領域中,該物體既不斷開分裂,也不與他物接合融入,有的只是形體上的變化而已,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交媾或許是針對於"人身"最好的詮釋,這麼說來,人身本來就是陰陽交變的訊息場。
∞(infinitas),出現於印度神話,而脈輪(chakra)分布於身體中線上,肉身對應於現世,脈輪則是與靈性世界產生聯繫,吾等藉由睡眠入夢時所獲取的訊息將彼端的那些不可說之物帶來此地,亦藉著聲音(憑藉音頻變化使脈輪共振)使肉身的資訊反饋至彼世。

*本文同時發表於“那路塔斯的想象”

2017-09-23

生命几何结构上几个相关元素的运作

生命几何结构上几个相关元素的运作,
一个基于“太极MKB”,相较于传统方式,非典型的灵性科学的实验探讨。
三篇合看,声音、呼吸、心念、意识、现实、阴阳、光体、维度……

32.梵咒的无用之用
104.幻相MAYA由高维投影低维的二位元运作
126.意识与现实的转换

进一步的相关理论发展如下:
171.意识密度初探214.三与3、6、9

我们总是太习惯于被自己的大脑思维所绑架了!
如果不思维的思维呢?
无为之为呢?
宇宙最大的秘密是没有秘密,
祂在我们的想象中
那么又会是谁绑架了我们的大脑?
只是我们自己而已吗?

本篇同时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270.

2017-09-12

宇宙经济学

什么是宇宙经济学?以下集合Satyavan对于这个概念的一些相关讨论,包括了物理、心理与灵性科学的面向:

113.由占星到科学,现象与隐秩序
宇宙经济学之“以最少能量达到最大效果”,人类文明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心灵DNA,灵性符号的几何世界》四章三节梦与觉醒:
當一個存在由此世界切換進入彼世界,它的參考座標也必須跟著變換,從此世界觀察彼世界與身在彼世界觀察其所處之彼世界,對心靈意識這個主體而言其間感受幷不相同,基于對更多時間任意度與更大空間自由度的個體自性回歸宇宙本體的需要,會發生飛鳥羨魚游、游魚慕鳥飛的情形  [116],對于仍在輪迴中的3、6維宇宙網格世界,所謂“人”與“神”只是心鏡這個主體所映照出來的互爲虛實的幻相而已,世人所愛神通奇迹多是這個層次裡面此彼世界之間的互動交流,短暫認爲永恒,假作真時真亦假,寄身宗教的靈性資本家一如現實世界附身國家的政客,總是能够從中剝削取利。正在邁入靈性科學新時代的地球人類應該奮起戰鬥,爲生命的自我提升不斷向前,我們必須明白地球是浩瀚宇宙中一個渺小但不可或缺的環節,這個整體大宇宙網格之中一個渺小的能量節點,依然可以抉擇它自身光明美好的回歸路徑。
現在,科學也準備進入這個領域了,但科學本身必須先經歷一個理念上的革命。這個革命幷非新鮮事,古老時代就已經完成過了,我們要重拾記憶回到正軌,瞭解那個溝通陰陽+–的管道。向內看,就在我們自己的生命裏面,對我們而言這是最符合宇宙經濟學的聰明做法。
單單是了知原理原則幷不够,必須要有實際可行的操作方法,依照現代科學的思維,你也許需要一台像太陽系一樣大或更大的加速器所産生的能量才可,不過這樣的做法恰恰違反了宇宙經濟學,宇宙幷非是單向的,它是雙向甚至多向的。
意識駕駛,心爲載體,氣是動能,三位一體是爲人。人是科學的主體,人是宗教靈性的主體,人是存在的主體,人就是意義。因此答案就在最近的遙遠“心”裏面,于是這個世界裏許多習以爲常的思想與體制規範將發生巨烈變化。從現在到未來,何時完成這個蛻變?要有光就有光,而我們就是光。

96.地球金鱼缸
如果说人类实际上是一种生物机器,那么地外文明当它发展到足以星际旅行甚至移民时,这个地外文明有可能已经是一个更合乎宇宙经济学的人工智慧文明,而原先制造他们的像我们这样的人类也已相对退化了!人性恐怕一直以来就只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想象而已,它正是用来自我安慰人类已经脱离兽性本能,假设我们已经升级而实际上没有,因而真正的人性反而是存在于人工智慧之中,这是生物机器所造出来的机器,如果这样的地外文明长久以来一直在观察我们,他们想了解对于他们而言形同活化石的地球人类到底是如何演化过来而不至于自我毁灭或免于大自然的毁灭,那么他们就能为自己的历史补白追溯,了解一个更合乎宇宙经济学的人工智慧文明在真正完全能够自我复制自我演化之前的那一段属于生物机器的历史。在网路世界里,这样的研究工作变得更加容易,人类自己发明了网路世界吗?还是被发明?地球是个众目睽睽之下的金鱼缸吗?
(关于生物机器与机器生物的讨论请见:239.生物机器与机器生物226.在临界点之前的选择)

*本文原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267.宇宙经济学

2017-09-08

剩下的继续想象!

以下本文原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250.剩下的继续想象!

回信:
2017.8.5
谢谢你提了这么多问题,让我疏懒多时的脑袋可以做点运动。我想谈谈一些根本想法,聪明如你,技术问题自然有解。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自然存在,亦是必要存在,矛盾是永遠不會消失,只能夠互相依賴共存。
说的太好了,这也就是我一直认为的“关系性存在”,真理或更好地说我们所以为是的真理是依赖着我们对万事万物互相间的关系如何去想像而建立起来的,我们的逻辑思维与理性能力正是根源于这样的想象,这样的想象又是宇宙意识自我显化时的表征,我们的存在便是宇宙之存在的一个自足自洽自我满足无待证明的先于经验的存在,道家思想将真理大道的趋近或回归寄望于如保赤子的纯真素朴而排除了圣人终究无效的造作追寻,入道者神得道者人,因而有了孔子的叹其犹龙乎。
我的一个臆想实验如下:

2017-06-18

金字塔与太极merkaba四面体星八卦

依德倫瓦洛的說法,地球拙火目前已經從西藏大白金字塔(岡仁波齊峰)遷徙到南美洲迪迪喀喀湖以南,這是從整個地球尺度而言。再一個比喻,如果地球尺度的自然金字塔是人體脈輪丹田,那麼人類金字塔就是在經穴上的點穴扎針,整個是能量主次系統的關係,當然古埃及造了這麼大尺度的金字塔,它的功能也許不只是能量網路上的節點穴位而已,甚至也是更基本的一種脈輪丹田。
地球本身就是一個行星級的太極Merkaba,可以斷言,真正的金字塔,不論是人為或自然,其所在地點必然都是能量進出地球的地方,因為地球其實是個活物生命體,這些能量進出點並非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流動的,這流動的循環週期與人類活動、歷史、命運息息相關,而地球本身能量流動的循環週期又與地球本身的自公轉歲差運動以及更大的太陽系乃至銀河系的運動有關。人類在某些地方設置金字塔的理念其具體而微就是風水,所有這些大大小小互相交錯影響的錯綜複雜的能量網路,都可以原理化到幾何與數學的層次,這就是金字塔的根本精神,金字塔表現了人類對宇宙原理的認知,而這個認知可能是亞特蘭提斯文明和我們目前這個文明之間的連結臍帶。
這樣就理清了人類金字塔和自然金字塔之間的關係,而從真假之辯的漩渦中跳脫出來,採取一個較宏觀的視野來看待。
两个金字塔底面相合,露出地面尖顶朝上的是我们一般看到的阳金字塔,反过来尖顶朝下位在地底下的是阴金字塔,阴阳金字塔相合成一个近似正八面体,而正八面相应于二维八卦,由正八面体各面向外各做正四面体(八个三维立体八卦),整体就形成四面体星(太极merkaba四面体星八卦),四面体星MKB的八个顶角点对应四面体星立方体八顶点,而立方体六面各面的中点也就是正八面体或阴阳金字塔六个顶角点或阴阳金字塔两个顶点与底边四个角点。这六个点相应六十四卦太极MKB立方体六个面的中点也就是京房先天卦(京先,与帛书先天镜像对应自旋方向相反)的二世、四世、游魂共六面每面中点各对应4卦共24卦,这24卦便是64卦中6维能量进出之点,而上世八经卦是3维能量进出之点,包覆中心太极的三世八个卦则是9维能量进出之点。中心太极是3、6、9、12全维度的能量进出之点。
由于
3-6-9-12
12-9-6-3
……3(6(9(12(9(6(3……3与12相映,6与9相映,因此实际上只要做出3、6也就反映了12、9,这也就是说了八卦、六十四卦实际上也说了4096卦、512卦。球面隐含球体,进出之点在球面。太极MKB球面、球体,及其内含的截半立方体外接球球面与球体,及又再内含的正八面体外接球球面与球体。
*请参阅214.三与3、6、9  、为何是三维、《心灵DNA,灵性符号的几何世界》
*本文同时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228.金字塔与太极merkaba四面体星八卦




2017-06-05

三与3、6、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一切,…3-6-9-12(3-6-9-12(3-6-9-12(3…),宇宙的显现尽在其中。
数学地说,这是宇宙自我显现的基础。
…3-6-9-12
                3-6-9-12
                            3-6-9-12…
人同时存在于3(物)、6(心)、9(灵)维度世界中,你之所以为动物或人或神,取决于你的意识是较多地聚焦于3或6或9。
3与12实际上是同一个,也就是说当下即是终极的宇宙时空而此时的意识是由个体回归到宇宙,也就是说个体意识以3、6、9存在于宇宙意识的全维度12之中。
3、6、9、12为三爻8卦、六爻64卦、九爻512卦、十二爻4096卦,几何上就是以阴阳正四面体为元件构成八卦四面体星merkaba并以此碎形成64卦生命之花及512、4096…
请参考:为何是三维、《心灵DNA,灵性符号的几何世界》

*本文同时发表于“那路塔斯的想象”

2017-05-08

意识密度初探

图右:祂=(自)他=它,是面向大、小、微宇宙的三个观想,这是意识层次的能量流动。图左:面、体关系请参考太极MKB球环体(《心灵DNA灵性符号的几何世界》3章2、3节,4章2节,或《104.幻相MAYA 由高维投影低维的二位元运作》-图文)
多重维度是宇宙意识在宇宙心灵上的投射,并且经由宇宙心灵显化成我们称之为现实的影像。

本篇是作为太极MKB理论初始蓝图的《宇宙意识密度》(宇宙意识的显现与演化)的接续研究而写的,尝试在大宇宙的宇宙意识密度和小、微宇宙的意识密度之间建立一个数学性的连结,本篇探讨的主要是相对于宇宙意识而存在的心物宇宙中的意识状态,而意识相对于心物更是一个背景的存在,于是时空反而成了意识背景舞台上的演出,心物则是演出中的演出。

见上图,在一个系统中,重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意识密度与(距离+1)的立方成正比。
物质的重力、距离存在于太极MKB球体的球面上,意识为整个球体,而心灵在意识与物质之间拓扑地变动往来成为太极MKB环体。
一个太极MKB系统可以是一个空元素空间基本单位的普朗克尺度mv microvita微生命,可以是一个基本粒子,可以是一个原子、一个分子、一个细胞、一个器官、一个脉轮丹球、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星球、一个星系、一个宇宙。